吉春亚教授关于修改教案的指导
2024-10-30 22:17:23
第一步:目标定位要准确
修改教案,不是先从细节入手,而是从大的框架入手,如同写文章一样“先确定的是中心,然后都是围绕中心来写”是一个道理。改教案的时候,第一步先改目标的定位。定位如同指南针,决定了这一节课的行走方向;定位又如同定海神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均要围绕它来进行。比如执教《穷人》一课,定位是文学性阅读,如何读小说,那就是学习小说的三个要素,凸显人物形象。如果定位是思辨性阅读,那就是由几个思辨活动穿起几个环节——思辨桑娜的家里是真的温暖而舒适吗?思辨桑娜为什么非要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思辨“穷人”真的是“穷”吗?不过,任何一种定位最终指向的是该课理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目标从哪儿来呢?目标是从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的关系中来,目标还从我们整个单元的整合中来。目标,更是从学生的学情当中来。目标制定的语言是精准到学生的角度,能够获得什么。目标制定的表达看操作的过程和检测的标准。目标的顺序,是从基础目标,到能力目标,再到拓展目标,最后是情感目标。
第二步:目标过程相吻合
目标和过程,它是吻合在一起的。前面定的是什么目标,下面就是什么过程。这样吻合起来,就是这节课的一个完美的闭环。
第三步:逻辑清晰一线穿
我看了很多老师的教案都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就是清晰度问题。一个教案的清晰度就决定了你上课的清晰度。年轻教师喜欢看那种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实录稿——没有板块,没有目标,没有主线,只有师生对话的碎片。如果你自己思路不清晰,那上起课来是迷糊一大片的。当然,这个“清晰”里面也包含着一一对应目标的那种清晰。第二种清晰呢,是你整个教学过程是有一条主线穿下来的,或者说是层层递进的。
比如说《日月潭》,日月潭的景象很美丽。如果你最终要学生达到的目标是学生介绍这个日月潭的美丽,那你就想好从哪几个方面去介绍的完善的答案。答案当中可能包含着地理环境之美,传说之美,还包含着白天的美和夕阳下之美,就是一天游览之美。那你的教学过程就围绕着这四个美往下设计。一开始出示挑战性任务,随后按照这几个美来进行教学。最后呢,一个闭环回到这上面的那个任务,让学生来进行导游,这是一种教学的清晰度。
教案只有达到清晰度的时候,上课才不模糊。重要的是,你上给别人听的,别人听了才不至于模糊。因为大多数人听课是没有教案的。没有教案的人,带着混沌来听一节课,在听一节不清晰的课,蛋白蛋黄都搅和在一起了,谁能听明白呢?听众都抓瞎了。
第四步:学生主体来体现
这是备课最最关键的,但也是老师备课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往往是自说自话,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即便是预设,也只是老师说了什么,学生会顺应着碎片式地回答了什么。行云流水起来与老师配合着演绎过程。真实的课堂完全不是这样的,学生学习新本领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卡壳,我们的教案充分预设学生不会的部分如何进行引导。
吉春亚教授关于修改教案的指导
第一步:目标定位要准确
修改教案,不是先从细节入手,而是从大的框架入手,如同写文章一样“先确定的是中心,然后都是围绕中心来写”是一个道理。改教案的时候,第一步先改目标的定位。定位如同指南针,决定了这一节课的行走方向;定位又如同定海神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均要围绕它来进行。比如执教《穷人》一课,定位是文学性阅读,如何读小说,那就是学习小说的三个要素,凸显人物形象。如果定位是思辨性阅读,那就是由几个思辨活动穿起几个环节——思辨桑娜的家里是真的温暖而舒适吗?思辨桑娜为什么非要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思辨“穷人”真的是“穷”吗?不过,任何一种定位最终指向的是该课理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目标从哪儿来呢?目标是从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的关系中来,目标还从我们整个单元的整合中来。目标,更是从学生的学情当中来。目标制定的语言是精准到学生的角度,能够获得什么。目标制定的表达看操作的过程和检测的标准。目标的顺序,是从基础目标,到能力目标,再到拓展目标,最后是情感目标。
第二步:目标过程相吻合
目标和过程,它是吻合在一起的。前面定的是什么目标,下面就是什么过程。这样吻合起来,就是这节课的一个完美的闭环。
第三步:逻辑清晰一线穿
我看了很多老师的教案都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就是清晰度问题。一个教案的清晰度就决定了你上课的清晰度。年轻教师喜欢看那种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实录稿——没有板块,没有目标,没有主线,只有师生对话的碎片。如果你自己思路不清晰,那上起课来是迷糊一大片的。当然,这个“清晰”里面也包含着一一对应目标的那种清晰。第二种清晰呢,是你整个教学过程是有一条主线穿下来的,或者说是层层递进的。
比如说《日月潭》,日月潭的景象很美丽。如果你最终要学生达到的目标是学生介绍这个日月潭的美丽,那你就想好从哪几个方面去介绍的完善的答案。答案当中可能包含着地理环境之美,传说之美,还包含着白天的美和夕阳下之美,就是一天游览之美。那你的教学过程就围绕着这四个美往下设计。一开始出示挑战性任务,随后按照这几个美来进行教学。最后呢,一个闭环回到这上面的那个任务,让学生来进行导游,这是一种教学的清晰度。
教案只有达到清晰度的时候,上课才不模糊。重要的是,你上给别人听的,别人听了才不至于模糊。因为大多数人听课是没有教案的。没有教案的人,带着混沌来听一节课,在听一节不清晰的课,蛋白蛋黄都搅和在一起了,谁能听明白呢?听众都抓瞎了。
第四步:学生主体来体现
这是备课最最关键的,但也是老师备课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往往是自说自话,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即便是预设,也只是老师说了什么,学生会顺应着碎片式地回答了什么。行云流水起来与老师配合着演绎过程。真实的课堂完全不是这样的,学生学习新本领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卡壳,我们的教案充分预设学生不会的部分如何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