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都应该有点儿熏功
郝郝的呀
读于永正老师的书《我怎样教语文》,里面有一节《熏锅屋》。
什么是熏锅屋?就是新盖的锅屋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
熏锅屋和语文有什么关系?于老师强调语文学习要重视读写,并且是大量的、长期的读写,这学习语文的功夫如同熏锅屋,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梳理一下这一节内容,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必须向于老师学习以下"熏"的本领:
01
熏自己
于老师从小喜欢读书看报,读得如痴如醉,读得眼皮打架时就毫不客气的拧开自来水的水龙头,让凉凉的自来水冲在自己脑袋上。
过星期天不允许自己逛街,只允许去图书馆,硬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是读呀、写呀、读呀、写呀。
我作为语文老师虽喜读书,但没有博览群书,涉猎范围较窄。导致目光短浅,看问题不够深刻。写也仅限于日记形式。
跟于老师的"熏"的能力相比,差的太远。既然没有小时候的"熏"功,那么现在就开始吧!总比不"熏"要强吧。
前几天潘老师在公众号介绍,她用半年时间把《唐诗三百首》读了一百遍。
我觉得这个做法真好,如果我读的话不但熏自己连孩子也熏到了,真是一举两得呢。
正好小张张要背诗,我可以和她一起读诗打卡。同时每天让自己读一些文章朗读一些美文,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02
熏学生
于老师课堂熏学生的例子,让人很触动。我仔细读了于老师教《马背上的小红军》。
于老师前前后后让学生读了五六遍。前三遍为了读出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如果是我,一遍读不出我就会告知答案了。
三遍过后要求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然后有感情地读了第四遍。
我觉得,学生在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时,其实已经读一遍,甚至两遍。
最后逐段读,找不懂的地方。细心读——再仔细读读提示语。
于老师的这种熏功让有点功利心的我叹服。反思我的教学过程,往往过于急躁,忙于赶课。
而学语文是个慢功,要长期大量的读写积累。课堂熏学生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受益,正所谓教学相长。
03
课上课下双管熏
怎么熏?其实就是天天读写。
于老师说:"学习语文,仅靠课本那点儿"烟火"熏,远远不够,要靠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
老师
要有一股子拧劲儿,在课堂上的仔细指导、引导,要熏到火候。学生要在课下天天读书、读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才能熏出效果。
感谢于老师的熏功,让时有教学困惑的我茅塞顿开。
人总是这样,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何出发。语文教学,教着教着就忘了语文的根本——听说读写。
感谢于老师,让我在追求教学喧哗的路上及时止步,回首踏踏实实做语文教学。
老师应该有点儿熏功
语文老师都应该有点儿熏功
郝郝的呀
读于永正老师的书《我怎样教语文》,里面有一节《熏锅屋》。
什么是熏锅屋?就是新盖的锅屋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
熏锅屋和语文有什么关系?于老师强调语文学习要重视读写,并且是大量的、长期的读写,这学习语文的功夫如同熏锅屋,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梳理一下这一节内容,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必须向于老师学习以下"熏"的本领:
01
熏自己
于老师从小喜欢读书看报,读得如痴如醉,读得眼皮打架时就毫不客气的拧开自来水的水龙头,让凉凉的自来水冲在自己脑袋上。
过星期天不允许自己逛街,只允许去图书馆,硬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是读呀、写呀、读呀、写呀。
我作为语文老师虽喜读书,但没有博览群书,涉猎范围较窄。导致目光短浅,看问题不够深刻。写也仅限于日记形式。
跟于老师的"熏"的能力相比,差的太远。既然没有小时候的"熏"功,那么现在就开始吧!总比不"熏"要强吧。
前几天潘老师在公众号介绍,她用半年时间把《唐诗三百首》读了一百遍。
我觉得这个做法真好,如果我读的话不但熏自己连孩子也熏到了,真是一举两得呢。
正好小张张要背诗,我可以和她一起读诗打卡。同时每天让自己读一些文章朗读一些美文,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02
熏学生
于老师课堂熏学生的例子,让人很触动。我仔细读了于老师教《马背上的小红军》。
于老师前前后后让学生读了五六遍。前三遍为了读出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如果是我,一遍读不出我就会告知答案了。
三遍过后要求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然后有感情地读了第四遍。
我觉得,学生在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时,其实已经读一遍,甚至两遍。
最后逐段读,找不懂的地方。细心读——再仔细读读提示语。
于老师的这种熏功让有点功利心的我叹服。反思我的教学过程,往往过于急躁,忙于赶课。
而学语文是个慢功,要长期大量的读写积累。课堂熏学生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受益,正所谓教学相长。
03
课上课下双管熏
怎么熏?其实就是天天读写。
于老师说:"学习语文,仅靠课本那点儿"烟火"熏,远远不够,要靠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
老师 要有一股子拧劲儿,在课堂上的仔细指导、引导,要熏到火候。学生要在课下天天读书、读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才能熏出效果。
感谢于老师的熏功,让时有教学困惑的我茅塞顿开。
人总是这样,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何出发。语文教学,教着教着就忘了语文的根本——听说读写。
感谢于老师,让我在追求教学喧哗的路上及时止步,回首踏踏实实做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