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从旅行到驴行:身心灵在跃升(《驴行北京》序言)

(2015-07-14 21:29:19)
标签:

旅游

驴行

体育

文化

历史

分类: 文体杂谈SportsandCulture

http://s7/mw690/003aD0TVzy6TPC8h9DE36&690

我从小崇尚自然,信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再忙也不忘练笔。

2013年中开始,国内政风渐变,公务迎来送往渐成绝迹。本来就应该自主的周末时间终于还给了自己,我便从旅游爱好者迅速转身成为一名驴友。每年短暂休假期间的间歇性旅行转型成为基本每周末一次的规律性驴行。随之,“驴游天下”户外俱乐部成立了,成员由最初的不到十人扩展为将近二百人。每次驴行结束之后,我会像小学生一样记日记,尽快把驴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记载我驴行记的博客开在新浪网站,百度一下“山水子游的博客”很容易搜索到,即是笔者拙作。不知不觉间,驴行博客也有百余篇了。现在,我的业余生活可以概括为——一包一杖一博客,一山一水一乾坤。

2014年春天,我突发奇想,在记录各地驴行经历的博客基础上,专门出版一本关于北京驴行的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驴行之美,岂非快事?!恰好新时代出版社对此选题很敏锐,我们一拍即合,这本《驴行北京》就诞生了。

本书首先是一本第一手的北京驴行指南。与一般的北京旅游指南相比,这本书是北京“非著名景点”的“原生态” 徒步旅行手册。包括入门篇、京西古道、原味长城、山林秋语和冬日走冰五个板块,共计25篇驴行记录。其中,入门篇介绍了徒步与驴友基本知识,以及北京驴行的“起步篇”——香山八大处徒步拉练(“香八拉”);京西古道,是门头沟境内的驴行路线指南,并深度挖掘了这条古道的文化历史内涵;原味长城,带着读者一一品味北京境内最有名的野长城;山林秋语和冬日走冰,分别记载了最适宜秋冬时节的驴行攻略。

本书中每一条驴行线路,都是笔者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提到的每一处古今景观,都有笔者的悉心体验。书中的照片,大部分是笔者在驴行途中所摄,也有一些是同行驴友的作品。衷心感谢妻子狄承锋和家人对驴行活动及本书成书的支持与参与,衷心感谢新时代出版社对本书设计和编排的认真投入,衷心感谢“驴游天下”户外俱乐部成员允许本书中使用含有他们肖像的图片;衷心感谢DarbeanHZ为本书封面提供了照片,阚景荣为本书题写书名,Leo与我合作撰写《驴行与驴友入门谈》,户外达人风铃为笔者“素描”,“史前驴”苏扩善允许将其作品《健康周末》收为附录;王峰、张静主动认真为本书校稿;衷心感谢Darbean苏扩善、阿邱、飞天艳子、孙艳玲、西风、HZ等驴友允许本书使用他们的摄影佳作,我无法在书中一一标明图片出自哪位摄影爱好者之手。

这本书还是展现驴行之美的散文集,力图展现驴行之美,把一位驴友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传递开来,分享出去。为了便于读者利用手机迅速掌握驴行资讯,本书中每篇文章均附有作者相关博客的微信二维码。读者凭此按“图”索骥,不需带上本书即可开始踏上作者走过的驴行路线。为了及时掌握读者对本书的点评、意见与建议,本书笔者特设了电子邮箱shanshuiziyou@sina.com,欢迎各界读者和驴友联系。

这些年,经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旅行与驴行的区别是什么?旅游与驴游有什么异同?驴游的乐趣在哪里?

我想说,旅行是驴行的基础。旅行也好,驴行也罢,都是户外活动。其共同点是热爱自然,强健体魄。再往高层次上讲,二者都是在欣赏大自然景物的同时注重心灵的放逐、精神的愉悦。

旅行是有钱有闲的观光,驴行是徒步自虐的运动。与旅行相比,驴行的门槛很低。驴行不需要乘舒适的现代交通工具去外地,一般不去旅游设施比较完善的公园,而是背上双肩背,自带饮水与干粮,专门寻找游人很少光顾的未开发地区徒步,或穿越或登山或野营,在挑战自我、适应环境中得到乐趣。驴行是去掉行政化的过程,驴行能力面前人人平等,再大的官衔、再牛的老总也不得不听从老驴的安排、领队的决定,不会再有部属的陪同、单位的保障。平日生活富足的朋友也只能把姿态和身段放低,驴行中的住宿条件要比宾馆、酒店差远了,青年旅社、汽车旅馆、农家小院甚至帐篷露宿都要去尝试。

旅行是空闲时间的消费,驴行是学习成长的过程。从新驴磨炼到老驴,是一个安全防护意识和团队组织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被老驴照顾到有能力照顾他人,从埋头走路、无暇他顾到善于观察并发现自然之美,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驴行,是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心灵与自然深度融合的过程,是思想逐步自由的过程!

旅行是温饱之后的消遣,驴行是融入基层的社会实践。驴行是“穷游”,但不是为了穷而游,而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旅行,也可以称为“非典型”旅行。驴行不是心灵的孤独苦旅,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会与最普通的人接触,例如穷乡僻壤的农民、高山之巅的藏民、草原深处的牧人。只有驴行,才能体会得到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社会中低层生活的五味杂陈。换句话说,驴行就是一堂堂最生动、最真实的当地风土人情教育课,而且几乎是免费的。驴友必须懂得与各种不同风俗文化的人士打交道,用自己的真诚结交各类人士,人际交往能力将会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得到历练。

旅行是让环境适应游人,驴行是要驴友适应各种环境。在各种缺乏保护的自然环境中,驴友必须学会自我保护,随遇而安地适应不同环境,学会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甚至还要尽可能地保护甚至援助其他驴友。老驴不仅要拥有超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连肠胃的记忆能力也不同凡响。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谈到,人的肠胃是有记忆能力的,四处驴行的驴友在体能极度消耗的条件下吃当地的特产、饮当地的水,既感觉香甜可口,又使其肠胃产生记忆,可以适应天南海北不同口味的食物。从小参加驴行的孩子,大都会自然告别挑食的恶习。

旅行是共性的折中,驴行是个性的张扬。对驴行这种“一切靠自己”的户外活动方式,每一次出门都是一次独特的经历,愈是“万劫归来”,愈有丰厚的成就感。我国的教育制度,用现代化生产线的方式盛产性格趋同、缺乏个性的人才,少见个性鲜明、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对于孩子,驴行是最佳的培养方式之一。通过持续的驴行,孩子将不会畏惧困难,敢于挑战风险,不会害怕未知,既会享受孤独、也会享受友情,形成独立鲜明的个性和人格,远离懦弱、娇惯、孤僻等负面性格基因,家长也在驴行中用磨炼代替了呵护、以独立取代了包办。

旅行是重复前人走过的路径,驴行是不断挑战自我的探索。驴行大多是疾步前行,但也可以放慢你的脚步,在发现世界的同时发现自我。驴友成长过程中练就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态度,理性、理智地解决不曾预期的一个个难题。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次驴行都是奇迹,都是生活新的开始。

驴行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生态,美在地质,美在环保,美在人文,美在心灵。最好的行程是遵循自然的节奏,自然是心灵最好的向导。

总而言之,旅行是驴行的起点,旅行家是驴友的目标。

如果上苍给我充足的时间,请把我流放在驴行的时光里。因为驴行的路上有自然地理、人文风尚,还有冥思顿悟、心灵成长。

驴行不仅是为了健康的选择,更是生活态度的选择。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驴行呢?人生也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脚下也不总是鲜花和平坦的道路,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抵达目的地。

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留在身后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人生故事。

人生驴行,驴行人生。

 http://s11/mw690/003aD0TVzy6TPCeQTQS6a&690

(摘自《驴行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提示:《驴行北京》已于7月15日投放市场,目前在当当网销售。现在预定可以获得作者签名珍藏版。预订请点击链接:http://book.dangdang.com/20130201_vce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