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标签:
拔仙台南天门秦岭药王殿铁甲树 |
分类: 大美秦岭TsinlingMountains |
9月6日晚,在凌霄殿钻进睡袋之前,我曾经想如果天公作美,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就起来登顶拍日出——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实际上,真要登顶拍日出、拍大片,五点半起来还是迟了一些,最好五点就起床,秋天日出一般是六点四十五分左右。
第二天早上,我们四头重驴不约而同都在五点半至六点间醒来了。我第一个打开庙门,想看看天气情况。结果有些令人失望,外面还是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四周雾蒙蒙的,拍日出只能等下次太白穿越了。但是,四周的景物比昨晚看得清楚多了。
既然登顶拍日出没有希望了,我们决定做好充足准备、每人吃碗热腾腾的方便面之后,把登山包放在大庙里,轻装登顶。登顶之后再原路返回,在凌霄殿取上登山包下山返回铁甲树。
我走出凌霄殿,走到玉皇池打来天然矿泉水。空气是侵彻肺腑的清新,断然没有一丝杂质。雨不算大,我就没有披雨衣。出庙门定睛一望(昨夜几乎漆黑中只注意到一团团浓雾),才发现四周群山环抱——群山都是崩开的石海,石海基本上寸草不生,更谈不上树木或灌木。中间洼地天然形成一个淡水湖——玉皇池,呈圆形,约30余亩大,泉水清甜、清凉(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寄生虫——肉眼一般看不见,泉水还是要煮沸喝的)。太白山的高山湖泊很多、很奇特,因为它们是我国内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群,而且清澈明净、一望到底,一尘不染、光洁可鉴。
http://s10/mw690/003aD0TVty6MGxM9R9L49&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这次穿越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规模的石海。前几次穿越秦岭都见过石海,但都是局部现象,我在《2014年清明节往返翻越秦岭涧峪纪实》《翻越秦岭东梁:在南北分水岭上见到了“陕西婆姨”》等博文中均有记载。
石海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在青藏高原、中西部高山以及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均有分布。这种地貌,在海拔3000米左右(至少2000米以上) 的秦岭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发育石海不仅要岩石坚脆、存在很多裂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水热条件。既要有一定的水分,同时温度变化要大,通过0℃上下持续波动的时间要长。地表岩石空隙中贮存的水,在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时就凝结成冰,结果比水的体积增大约1/11左右,从而对岩石空隙两壁产生很大的压力,这巨大的压力就会使岩石的裂隙不断扩大;当气温上升到零点以上时,冰又融化成水,体积缩小,扩大了的裂隙又有水进入,填满裂隙。如此热胀冷缩、反复冻结融化,裂隙不断扩大,最后使岩石崩解破碎,这种过程就是所谓“冰劈作用”。这种冰劈作用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我现在眼前看到就是四周山上巨石铺地,石头之间缝隙不小,自然石海寸草不生,更谈不上树木或灌木了。
我从玉皇池用军用水壶打满水回来才发现(也只有在早上天亮之后才能看现),庙门上方挂着的大匾上“凌霄殿”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http://s5/mw690/003aD0TVty6MGyPfySwb4&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在准备早餐的空隙,我们认真审视了凌霄殿。殿保存相对较完好,铁像3尊、木雕像若干尊以及钟、罄、鼎等,其中两副匾颇有些年头。下面这块是同治十二年的。http://s4/mw690/003aD0TVty6MGySalTZ33&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
还有一块是光绪十四年的。
http://s7/mw690/003aD0TVty6MGyYat70d6&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下图为登顶途中回望凌霄殿(远处房子),近处为玉皇池。
http://s3/mw690/003aD0TVty6MGAUhd5M92&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经过一天秋雨冲刷的石头比较滑,脚下还要十分当心。如果哪个人出现崴脚、受伤等意外情况,就意味着今天不可能回到铁甲树,全队计划以及第二天回去与家人欢度中秋节的安排都会泡汤了!
http://s12/mw690/003aD0TVty6MGygjJbB2b&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大约走了5公里,我们六人来到了三爷海,见到了一个大小类似玉皇池的高山湖泊。三爷海位于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地带,形如玉如意勾,海拔大约3440米。湖畔有比较深的杂草,比较适合夏季晴天扎营。一座石头垒就的矮棚子,可以敬香;外边放着孤零零的两口古钟,已有破损。
http://s16/mw690/003aD0TVty6MGxRaRT98f&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雨越下越大,但阻止不住我们登顶的脚步。从三爷海再北直上大约2公里至二爷海。二爷海形如朝笏(hù),狭长状,大约8.5亩大小(只有玉皇池的四分之一),海拔3650米(如下图)。
http://s5/mw690/003aD0TVty6MGyslH8g04&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雨打在脸上,有的还顺着雨衣的袖口渗进衣服,胳膊上感觉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二爷海3650米的海拔高度标志,想想离3767米的拔仙台只有一百多米的拔高了,浑身充满了力量。
http://s1/mw690/003aD0TVty6MGyFR7Ve20&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由于天气不好、能见度低,加上时间紧张,我们这次没有一睹大爷海风采,留下一丝遗憾,也是下次再登太白的念想。
上拔仙台其实不难,只是雨中不太好走。我们缓缓上行,从二爷海仰登陡坡5公里许,大约九点钟左右到达拔仙台。
http://s1/mw690/003aD0TVty6MJRbkdJCf0&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就是思念已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之巅——拔仙台!
拔仙台是这次穿越中的最高点,也是太白穿越驴友的终极目标。
http://s13/mw690/003aD0TVty6MGym1xyA7c&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登太白真遗憾!不上拔仙台,就像没来过太白山一样!上去之后发现,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不虚此行!第一分队合影,自左至右为:小马哥、无虚、文逸山水子游、Leo和Molly。
http://s16/mw690/003aD0TVty6MGyoR86jbf&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接着,就联想那是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诏入京时,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无比惆怅与苦闷。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创作了《登太白峰》一诗: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ling,音“灵”)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http://s8/mw690/003aD0TVzy6MGD80fpJ97&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秦岭无欲在铁甲树就给我们背诵过李白的这首诗,现在我们多少有了一点感觉。我们与李白不同的是,他登上拔仙台时是夕阳与明月,我们则遇到的是疾风骤雨。
李白有“举手可近月”形象比喻的拔仙台,并不是想象中尖顶的高峰,而是另一番景象:台面开阔平坦,向西直通跑马梁,站上拔仙台极目远眺,果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群山小”。秦岭无虚告诉我们,晴夏景明之时,北望秦川,渭河如带,蜿蜒曲迥,川原似棋盘,阡陌纵横。四顾环视,或石河石海广布,似浪涛翻滚奔腾;深涧、悬崖如刀劈剑削,深不见底;山峦重叠,如犬牙交错;唯拔仙台如鹤立鸡群,群山揖围其下,如众星捧月,景象别致。入夜,晴空月朗之时,山峰含黛,群星灿灿,万籁俱寂,时有微风沙沙。每当夕阳西下或红日初升之时,霞光四射,薄雾彤彤,云涛赤红与金黄深浅相间,向阳岩壁、峰崖一片通红,奇丽壮观。
我们只能希冀下次赶上好天气,用镜头记录下更加壮丽无比的景色。下次一定在跑马梁奔走,甚至来一次鳌太穿越!
http://s16/mw690/003aD0TVty6MJQPETSfaf&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是陕西省的至高点,海拔3767.2米,也是我国大陆的东半壁——东经105°以东地区的最高峰。这次我们只遇到了下雨天,如果十月份穿越太白,很可能见到雪山。实际上,太白山是我国东半壁唯一能体验到雪山的地方。
太白山名由来已久。原太白山在《尚书·禹贡》谓之“惇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古人早对秦岭得天独厚的物产已有发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与此山关系密切;《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古今图书集成》《关中胜迹图志》《郿县志》等均有记载。 “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理志》中,隋、唐后直沿用至今。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鳌山(古称垂山、武功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
《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说。现代人已不受什么“开山”“封山”限制,即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说法,仅只能说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
登上拔仙台,可以发现有一座被雷击毁的破庙,地面一片狼藉,一些生锈的铁片还有烧焦的痕迹。据说,原来山顶大庙中住着一个老道,2013年5月被雷电击中身亡,第二天登山的驴友发现他的尸体旁边还有一个酒瓶。
http://s9/mw690/003aD0TVty6MGzZE0Byc8&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http://s10/mw690/003aD0TVty6MGAeOKCJ69&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拔仙台上,有不少人为堆起来的小石头堆——玛尼堆,大概也是仙人、石鸟的模样,有的可能是用来指路的,有的可能只是“众人拾石堆得高”。在石海途中见到这样的小玛尼堆,肯定是给很令人指路的。
http://s2/mw690/003aD0TVty6MGzzuKxb21&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我们六人刚从拔仙台下撤,就遇到刚才在玉皇池呼唤我们的三位京陕联队驴友。这是两支小分队5名成员登顶途中汇合时合影,自左至右:博主、西安重驴、Leo、Molly和文逸。
http://s4/mw690/003aD0TVty6MGzEcYIbe3&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实际上,我们京陕联队14人昨天进山,由于体能差异和一位阎良朋友旧伤复发,分成了三拨队伍:包括我在内的头驴分队6人,在最高的营地玉皇池扎营;水手森巴等3为驴友在第二高度药王殿扎营,第二天起个大早,轻装急行军完成了登顶;一览众山小等5名驴友在第三高度南天门扎营,只能放弃了登顶。
大约十点钟,我们回到了玉皇池畔的凌霄殿。后来登顶的三位驴友已经与我们六人在玉皇池汇合了。我们把方便面、气罐和行军灶留给了他们煮早饭,六人背起重装下山了。下图为从玉皇池返回时情景。
http://s11/mw690/003aD0TVty6MGy8ylRM0a&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我们用了一个小时,就回到药王殿。我们又与整体相遇的最大一支驴队成员相遇了,他们对我们特别是Molly的长途重装奔袭能力渍渍称奇。我们六人连背包都没有放下,马不停蹄往南天门进发,大约45分钟就回到了南天门。
从南天门出发时大约是中午12点多,此时真正的下降还没有开始。根据头一天的经验,我们从铁甲树到南天门爬了接近5个小时,我们应该应该可以在天黑之前下山,回到铁甲山庄。
http://s7/mw690/003aD0TVty6MJQ73lHwf6&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约定下午两点到达回心石,还是比原定时间表晚了半个小时。
http://s15/mw690/003aD0TVty6MJQBT4zY1e&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经过无比漫长的奔波,我们终于开始觉得地上的石头开始变得湿润,这意味着离小溪不远了,也就意味着三合宫瀑布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了。继续走,石头上开始有了绿色的苔藓;再接下来,则可以听到潺潺的水声。这时候的水声对我们来说珍贵不已,这说明只要顺着小溪走下去,三合宫瀑布快到了。
计划下午四点到达三合宫瀑布前的小方亭,由于小路崎岖、泥泞难行,结果四点半才到。
三合宫瀑布开始就有了明显的人工痕迹,水泥路,小石桥,明显是修葺良好的游览景区,这让我们稍稍放心,想必在人工景区里不会遇到什么太大问题了。
在小亭子略作休整,继续上路。因为三合宫瀑布离景区出口还有相当一段路,而且天又开始暗沉,于是不敢怠慢,重新上路。
随着人为标记的越来越多,我们景区出口越来越近了。下午6点整,经过5个小时奔袭下山,最后如同攻略上写的一样,经过了三个吊桥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铁甲树出口,与先前从南天门下山的一览众山小等驴友汇合了!
总之,这次南南穿越太白,每人负重30余斤,两天徒步长度共计大约50公里。第一天垂直拔升1800米,从中午开始连续六个多小时在多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脊行走;第二天早上登顶海拔3767.2米(拔高410米)后沿原路返回,全天连续12小时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脊以及极度泥泞的山路行走,垂直下降约2300米。行程艰苦不言而喻,但景色波澜壮阔,检验了体能和装备,锤炼了意志,积累了经验,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http://s12/mw690/003aD0TVty6MJQHJan9cb&690秋雨重装两天登顶秦岭太白全攻略之二(玉皇池—拔仙台—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 TITLE="[原创]
让我最为欣慰的是,我终于圆了个太白梦,曾经离我遥不可及的太白如今已经成为带着我走过的记忆的美丽地方了,我也实现了我户外运动的一个理想。
太白对我确实很重要,它是一个标尺。当我曾经觉得一直渴望的梦想突然有一天实现了,我觉得我就像跳高运动员一样,跳过了一个高度之后,又可以向下一个高度挑战了。太白对我来说绝不是一个巅峰,下一个目标是4000米的高山!
总结一下,两天重装冒雨穿越太白的体会:
1.事先做好功课。可以查各种户外网,看以前驴友走过的攻略,要对路线情况、补水点、宿营点、标志性地标、岔路、备用宿营地等烂熟于心。这一次我们京驴真的没怎么操心,全靠多次登顶太白的陕驴了。事后总结,这些功课还是应该做的。这次因为一名陕驴膝盖旧伤复发、一名京驴体能不足,结果近半数陕驴(3名)陪伴这两位在南天门扎营,放弃了登顶计划。在玉皇池扎营的六人之中,只有一位上过太白的陕驴,其他5位均是首次登顶太白的京驴。
2.
(1)关于睡袋。秋季太白山顶还是很冷的,气温接近零度,一个温标在零下5℃到零下15℃之间(一般是零下10℃)
(2)关于衣服、背包和食物。一件厚实暖和的冲锋衣是必须。登山杖、冲锋裤、雨衣、手套、帽子(防晒)也是必需的。由于两天穿越的装备和食物重驴在30-40斤,55-75升的登山包是必须的。雨天要避免失温,适当补些衣服,及时换掉湿透的衣服,喝些热水很有必要。只有晚餐这一顿可以吃上热腾腾的方便面,中途一般是随行随餐,牛肉干、豆子等高热量、高蛋白食品是不错的选择。适当带些黄瓜、蔬菜、水果就更好了。
(3)关于药品。事前看攻略里有一些驴友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让我们颇有顾忌。除了一般登山活动所需的备用药品之外,适当准备一些防高反的药品也是应该的,比如地塞米松(高原肺水肿),呋塞米片(高原脑水肿)等。我们的经历证明,其实心态放松了,3000多米的海拔一般是不太会有高反的,至少不会很严重。
(4)关于气罐等。在外扎营,灶和气罐是必须的。上太白,建议购买高山气罐,一般气罐不好使。还要带一盒火柴,我们的体会是在高原上打火机不太容易打着。
3.
4.合理选择营地。这一次,虽然做好了野外扎营的准备,但大庙降低了难度。这次可算得上是第一次在人际全无灯光全无的高原营地扎营,跟原始森林的感觉并无二致。下午七点以后以后,四下全黑,大庙外秋雨绵绵,全无亮光,人少了很难不怕。我们架起的一堆篝火,略微缓解了不适感。如果只能野外扎营,理论上讲,离溪水太近并不是个适合扎营的地方,万一河水一涨很难跑掉。但远离水源也不妥当。无论如何,营地灯是不可缺少的(手电、头灯是无法替代的)。它是夜里唯一的照明装置!
附录:厚畛子—铁甲树—拔仙台登顶线路主要地点海拔高度
地点
厚畛子乡
铁甲树
三合宫瀑布
南天门
药王殿
玉皇池
三爷海
二爷海
拔仙台
大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