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戏剧游戏于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教学之应用

(2012-11-21 16:13:36)
标签:

表演

教育

戏剧

治疗

自闭症

 社会戏剧游戏于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教学之应用 

  发布者:上海特教    发布时间: 2012/6/13 12:38:55

戴宏志

台湾嘉义县大林小学资源班教师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硕士班研究生

 

     社交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互动上拥有相当的缺陷,无法与他人正常往来。如何能有效的教导其习得社交技巧是教师与家长皆应费心的课题。本文透过社会戏剧游戏的介绍阐述其定义与元素,详细的解说社会戏剧游戏训练的教学步骤。更说明剧本退除技巧的范例,以加深自发性语言产出的可能性。期许能藉由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技巧训练模式,提供教师与家长另一条路径,有效的教导自闭症学童社交技巧。

关键词    社会戏剧游戏、社交技巧教学、自闭症

 

一、前言

自闭症学童的缺陷在于行为、沟通与社会互动,这些往往影响到其社会行为与学习能力。此外,近年来发现自闭症学童在游戏能力上亦具有缺陷,他们不仅在相关的行为发生困难,和成人或同伴互动时也有问题(Baron-Cohen, 1987)。游戏行为的缺陷普遍存于自闭症儿童,其游戏行为的发展不仅仅落后于一般的儿童,在复杂程度上也与普通儿童有相当大的差异(Stahmer, 1995)。自闭症儿童并不常运用普通儿童所运用的游戏模式进行游戏,在游戏表征上具有显著的匮乏。

自闭症学童学习游戏技巧后,能展现出与普通儿童相似的语言与社交能力,因此教导自闭症儿童游戏技巧有助于语言技巧和儿童发展。游戏技巧对于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相当的重要,透过游戏,儿童能学习到语言的诸多层次。例如非口语线索(nonverbal cues)、轮流(turn taking)、分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行为规范与社会互动(Thorp, Stahmer, & Schreibman, 1995)。藉由提供自闭症儿童机会来参与各式假装性游戏(pretend play)或社会情境相关的游戏活动,不仅能使自闭症儿童获得社会行为所需的表达技巧,也能有助于口语沟通的正确性。

许多学者皆认为游戏在儿童发展里占有一定的的地位与功用。Vygotsky认为透过游戏的传导,能更帮助于语言的发展,并建立更高的心智功能。他认为透过游戏所带来的社会互动,以及儿童与同伴间的对话皆能促进儿童发展。Piaget则认为游戏本身即为目的,是一种愉快且独立的活动以统合各种基模,且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游戏形式(引自Korat, Bahar, &

Snapir, 2002)。近年来,游戏教学在于自闭症儿童的应用上日益广泛且颇有成效,最显著者即为整合性游戏团体(Integrated Play Group),大量的运用正常同伴介入、环境控制与游戏材料选择(Wolfberg & Schuler, 1993),在国内杨宗仁教授亦广为推广( Yang,Wolfberg, Wu, & Hwu, 2003)

 

二、社会戏剧游戏训练的定义与元素

社会戏剧游戏(sociodramatic play)被认为是对普通儿童的社会能力或情绪发展均相当有帮助的活动。透过社会戏剧游戏训练(sociodramatic play training),能促进儿童的创造力、认知发展、社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语言发展(Bagley & Klass, 1994; Riojas-Cortez, 2000;

Rosberg, 1994; Smilansky, 1990; Thorpet al., 1995)。社会戏剧游戏最早系由Smilansky(1968)将其应用于以色列的低社经地位(low socioeconomic status)儿童。她发现若与生于中产阶级的儿童相较,低社经地位或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 的儿童在假装性游戏(pretend play)的能力相当贫乏。运用社会戏剧游戏训练后,教师主动鼓励儿童运用各种材料,邀请同伴做为玩伴,结果儿童的语言丰富度明显的增加。

Smilansky(1990)为社会戏剧下了定义:“儿童为了假扮他人而进行角色扮演,他们模仿此人的动作与语言句型,运用真实或是想象的道具,依据他们对被模仿对象于各种熟悉情境下的所获得的第一手或第二手经验。当上述的活动包含了至少两位以上儿童的合作,且游戏进行是奠基于游戏者间扮演角色时的互动,包含了口语与演出动作时,即可称为是社会戏剧游戏。”其中,社会戏剧游戏涵括了六个基本元素:

(一)由模仿而来的角色扮演:儿童必须扮演某一角色,透过模仿动作或口语来进行表达。儿童在不同情境下,扮演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或动物的角色。

(二)运用物体进行假装:儿童运用下列物品来做为替代,例如玩具、非结构物体、纸片、衣服、箱子、树枝、手势或动作、口语宣示。

(三)运用动作和情境来进行假装:因应情节或情境所需而选择使用口语叙述、手势或移动

(四)持续性的角色扮演:儿童持续扮演角色到一幕或一定的段落时间,如51015 分钟。

(五)互动:至少包含一位以上的其他儿童在社会戏剧游戏中互动。

(六)口语沟通:成员间彼此要进行和场景有关的口语互动。

社会戏剧游戏在普通儿童的应用上十分的广泛,于研究上亦累积了不少的资料。Riojas-Cortez(2000)12位墨裔美籍(Mexican American)的5岁幼儿(7位男童与5位女童)进行观察,园方采用社会戏剧教学,教材聚焦于语言功能与文化知识上,并融入于日常课程之中。经过8周的录像数据搜集,发现受试者在进行社会戏剧游戏时,语言丰富度明显的增加,彼此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能运用想象解决问题。KoratBahar Snapir(2002)则使用社会戏剧游戏来做为促进幼儿读写能力发展(literacy development)的训练。研究者在环境中事先安排各种游戏环境与玩具,且充斥着各种受试者可以理解的符号与文字,透过两个游戏“寻找保姆”与“在杂货店”的进行,事后纪录下儿童于社会戏剧游戏时的对话与书写的文字,结果发现透过教师的提示与游戏进行后,儿童能藉由游戏训练更能促进语言学习。

针对自闭症儿童所进行的社会戏剧游戏教学研究相当的稀少。最早对于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戏剧游戏训练者为GoldsteinCiscar。两人于1992年运用剧本(script)模式教导9名融合学校的幼儿社会沟通行为,其中以三位自闭症学童为主,其余为搭配的玩伴。研究者事先决定好与社会情境有关的剧本,剧本提供日常所见的行为与对话,让其藉由演出的方式,熟悉各种社会情境的互动模式。结果受试者皆能表现出指定的主题相关(theme-related)的社会行为。研究者认为,透过剧本模式的实施不仅提供自闭症儿童日常互动模式的鹰架,也能进而在生活中表现与类化。ThorpStahmer Schreibman(1995) 运用核心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的介入方式搭配各式玩具,对3位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戏剧游戏训练,结果发现社会戏剧游戏与社会能力具有密切关系。经过训练后,受试者不仅增加了游戏行为,更能将游戏行为类化于不同的玩伴与玩具上。而在社会行为上,所有不当的反应皆能够显著的下降。

 

三、社会戏剧游戏的教学

社会戏剧游戏的研究,尽管有上述研究,但却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作为参考。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普通儿童而言,多采安排环境而提供协助与提示,使儿童进行游戏。而针对自闭症学童则多采用剧本模式(script model) (Sarokoff, Taylor,& Poulson, 2001; Trillingsgaard, 1999),事先决定剧本再加以训练儿童。

研究者必须事先决定剧本与参与者,所谓参与者包含个案外所需的正常同伴或手足。希望藉由与他们的互动促进个案反应(Terpstra, Higgins, & Pierce, 2002)。之后进行环境与道具的安排。个别训练时,务必使每位学生精熟所要表现的动作或行为(Gronna, Serna, & Kennedy, 1999; Neeley, Neeley, Justen , & Tipton-Sumner, 2001)。此外,在这阶段应为每位学生进行目标调整,如果语句过于复杂则应修改,例如将“请问我能够帮你吗?”改为“我能帮你吗?”。之后的团体训练,便是教师提示介入的开始,提示一直到角色互换阶段才结束。教师提示必须相当严谨,此时的提示只是类似导演般的提醒,如“下一位是某某某了!”或是“某某某,要记住你的角色是商人喔。”而非帮学生提词。如此的介入能有效使学生习得互动历程(Goldstein & Cisar,1992)。再来实际进行游戏,如果学生能力允许,则可角色互换。最后是在自由游戏中观察,期许其有自发性语言的产出(Diffily & Fleege, 1993)

剧本(script)的概念最早由SchankAbelson(1977)所提出,认为个体将熟悉的情境运作知识组织成剧本,例如日常活动,以供日后应对进退之用。他们也认为幼儿运用剧本模式来组织日常生活所遇到的熟识情境,以了解其互动时的顺序。剧本提供了人们语言鹰架或认知支持,让人预测下一步的行为,也能依对方反应来决定后续的行为或言语。由此可知,儿童能从事先决定好的剧本训练,获得惯例性的社会经验交换,以促进日常人际互动的运作。剧本呈现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最基本为文字形式的(Goldstein & Cisar,1992) ,也可以是以声音的方式出现(Stevenson et al., 2000),更可以影像方式呈现(Dauphin, Kinney, & Stromer,2004)。剧本呈现的方式,可以依儿童的喜好或能力。

表一 社会戏剧游戏剧本范例

各角色主题

最小口语

(minimal verbal)

无口语的动作

(nonverbal)

精致化语言

(elaborated)

B: 介绍游戏

投球

B 双手持球于胸前

赶快来!来玩投球游戏!

C: 询问价格

多少钱

 

请问这游戏要多少球?

B: 标示价格

1

B 指向价格标签

一元可以换三颗球

C: 要求门票

门票

B 指向售票亭

我要买票。

A: 提供协助

几张

 

请问你要几张票?

C: 叙述门票数目

3

C 做出3 的手势

我要三张票!

C: A交换零钱

拿去

C A

我想要换零钱。

A: 收到C的钱

谢谢

A 张开手掌收钱

我可以和你换零钱。

A: C三张门票

门票

A C 三张门票

这里是你的票。

C: 收到A的门票

谢谢

C 张开手掌收门票

我希望能赢些东西。

B: 协助并示范游戏

看我

B 将球投掷过篮框

你要把球丢过篮框,像这样

A: 告诉C奖品为何

奖品

A 指向所有的奖品

这些是你能赢的所有奖品。

C: A 门票

拿去

C A门票

这是我的门票!

A: C 第一个球

祝你好运

A 把球拿给C

记得要丢准喔!

C: 收到A 的球

谢谢

C 张开手臂以拿球

我希望我能够投进篮框!

B: 引导C 到投掷区

往这里丢

B 摇晃篮框吸引注意

你要把球丢进篮框内!

数据源:Goldstein, H. & Cisar, C. L. (1992). Promoting interaction during sociodramatic play: Teaching scripts to typical preschoolers and classmates with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5, 265-280.

 

上列表一为GoldsteinCisar(1992)在研究中教导社会戏剧游戏时所运用的剧本范例,叙述一位顾客到园游会中投球游戏摊位买票入场的过程。

表中的B为游戏摊贩老板,A为售票助手,C为顾客。表中的剧本除了一般口语能力较好的受试者可以使用的精致化(elaborated)语言剧本外,亦涵盖适用于较低功能或口语能力较差的受试者所使用的最小口语(minimal verbal)剧本,也提供无口语者所需要做的动作。该剧本可以适用于各种能力的自闭症学童,端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

 

四、社会戏剧游戏的剧本褪除技巧

如果对于自闭症儿童所进行的社会戏剧游戏教学皆因循剧本模式,那在剧本以外的行为或对话是否会出现呢?更具体的来说,对于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自发性语言(spontaneous speech)是否能透过社会戏剧游戏而产生呢?自闭症儿童是否能将剧本所学类化于实验或教学情境外?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是剧本模式,只要透过不同的教学法,也能让自闭症儿童产生自发性的互动、行为与语言(Charlop-Christy & Kelso, 2003; Stahmer, 1995)

CharlopTrasowech(1991)曾运用时间延宕(time delay)的技巧,教导3位具有鹦鹉式语言(echolalic)的自闭症学童在自然情境下增加自发性语言,例如在早上见到人时会说早安。随着研究者延宕时间的逐步增加,儿童的自发性语言也增多,并且在由父母运行时间延宕法时,亦能类化成功。Charlop-Christy Kelso(2003)则在教导3位自闭症学童对话时,运用提示卡(cue cards)介入,结果学生能迅速达到研究者所设定的标准,并且在提示卡褪除后,能类化到从未教导的新对话主题。

除了上述的时间延宕与提示卡技巧外,KrantzMcClannahan(1993)运用剧本褪除程序(script-fading procedure)来教导49~12岁的自闭症儿童与同伴对话。研究者给予10个叙述最近完成或待完成活动内容的句子,褪除的程序分为五阶段,由最开始的完整呈现,逐渐删去字数,到最后只留下标点符号。随着字句的退除,受试者的反应逐渐增加,且不限于是剧本所教的行为,出现了脱稿互动(unscripted interaction),而且与同伴的对话也增加了。

KrantzMcClannahan1998年所进行的研究则针对34~5岁的自闭症幼儿进行研究。同样是用剧本褪除程序,不过在研究之前,事先教导(look)”看我(watch me)”等两个词汇,并将其穿插于日常所用的照片式活动行程表(photographic activity schedules)做为一种嵌入式文字线索(embedded textual cues)。在受试者学会要学的剧本后,产生了许多脱稿互动,并增加了对话的精致度(conversational elaboration)。之后,再将两个提醒词汇逐渐运用褪除技巧显示后,受试者也能维持同样的技能,并且类化到从未教授过的新活动。

StevensonKrantzMcClannahan(2000)最近的研究则是运用了事先录音的剧本(audiotaped script),来教导4位自闭症男童与特定成人对话,之后再逐步将提示系统化的褪除,结果显示运用声音剧本和文字剧本同样有效,一样能促进脱稿互动。由上述研究可以显示剧本褪除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协助自闭症儿童产生自发性语言,也能增加社会互动。表二是依照KrantzMcClannahan(1993)研究所设计的剧本褪除范例。当学习者依照剧本模式训练完成后,其所学习的语句在出现时,可以以剧本褪除模式分成五阶段出现,以促进自发性语言。

表二 剧本褪除技巧范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可不可以借你的汽车来玩?」

2.「我可不可以借你            

3.「我可不可以                

4.「我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论

社会戏剧游戏的教学,能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且与普通儿童互动,往往能使自闭症学童受益。积极而言,如果能有效的事先教导普通同伴,使其与自闭症学童互动、增强、提示与对话,便能使自闭症学童获得良好的正向社会互动经验,并提供他们一个模仿的对象(Koegel, Werner, & Vismara, 2005; Musthafa,2001)。介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朋友圈(circle of friends)或是同伴教导(peer tutoring)。不论是运用何种介入模式,重要的是对普通同伴事先进行训练,和他们讨论如何与自闭症学童开启对话,如何适应自闭症学童的反应,进而选择加以忽略或是增强。研究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应常更换研究玩伴,以促进自闭症学童拥有更多的反应(Goldstein & Cisar, 1992)进行教学的同时,剧本的挑选与设计也相当的重要。首先,必须要符合学生能力。再者,设计的剧本情境要以学生会遇到或熟悉的社会情境为主,以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教学者更应该注意学生在进行游戏时所表现出的更种反应加以调整提示型态。最后,详细观察学生在教学后的自由游戏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与语言,是否能有脱稿表现。社会戏剧游戏是我们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技巧的有效教学技巧之一,除了设定好的剧本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各种褪除技巧,期许学童能有自发性的互动出现。

 

撰稿:台湾特殊教育资讯网

http://s12/mw690/ad265e0dtc63426650d3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