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1
注意
A
心理过程最重要的特点,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B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指向性:一种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之中挑选出来。
集中性:主体把全部的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之上。
C
导致注意产生的原因:
主观原因:主体的心境,兴趣,经验,态度等。
客观原因:刺激物的特点,比如突出,鲜明,变化多端,新颖别致等等。
D
艺术鉴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鉴赏者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当中,这个阶段显然离不开“注意”这个心理功能。
注意使得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使得人们的态度不会太功利,也不会太冷漠,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
E
注意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
就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众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个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F
注意在心理学上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
有意注意:艺术鉴赏活动中多采用有意注意,使得鉴赏主体得以在相对稳定的注意中,保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在艺术鉴赏之中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
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的心里活动。
2
感知
A
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这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
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知觉:
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于事物综合的,整体上的把握。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B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两者统称为感知。
C
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应当是从感知艺术作品算起。
D
感知的过程表面上是迅速的直接的完成的,但他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在感知的背后,潜藏着鉴赏主体全部的生活经验,以及更多的联想,情感,理智,理解等众多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
E
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需要提高自身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美的存在。
F
格式塔心理学也对于感知进行过研究,认为任何事物的形状一旦被人所感知,都是被知觉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和构建的结果。认为艺术作品就是通过物质材料造成的完整结构来唤醒欣赏者整个身心结构的反应。
3
联想
A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B
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生动,而且是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丰富的内在意义。
如
:蒙太奇心理基础就是联想,所谓蒙太奇就是通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剪辑和组接在一起来完成完整的电影形象。
平行蒙太奇
——
相似联想
如
:
《母亲》普多夫金
工人示威游行,解冻的河水
对比蒙太奇
——
对比联想
如
:
《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
张忠良的花天酒地和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和老母在敌占区苦苦挣扎。
C
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
情绪。
D
鉴赏者本身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感知能力越强,认识能力越深刻,内心情感更炽烈,联想力也就越强。这种联想更具有广阔性,联想的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更具敏捷性,联想的速度高,反应快;还具有选择性。就是在众多的事物中能选择到最佳的联想对象,使联想在艺术鉴赏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功能。
4
想象
A
艺术鉴赏活动并不是被动的,而是鉴赏主体运用想象和其他心理功能对艺术形象进行着积极,主动的再创造。
B
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C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表象分为
记忆的表象
和
想象的表象
记忆的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
想象的表象:是人们头脑中新创造的形象,它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创造出来的形象。甚至是世界上上不存在且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D 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含想象,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也必然包含想象。
E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可以看做是形象思维的中心。
F
想象的突出作用在于创造,借助想象欣赏这才能更好的进入欣赏的境界,依靠
想象才能充实艺术形象。
G
鉴赏活动的想象和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对比
联系
:
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区别
: a
鉴赏活动的想象必须以艺术创作的想象为前提,也就是欣赏者的想象是建立在艺术家的想象的基础上的。
B
欣赏者的想象,须以作品为客观依据,并且通过之前提到的感知,联想,情感等,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之中进行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H
心理学将想象分为
再造想象
&
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
创造想象
虽然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虽然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在作品的制约和引导下进行,但是,由于每个鉴赏主体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审美理想,他们总是把自己独特的个性融入想象活动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丰富和补充。所以导致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I
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就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欣赏想象。
如:欣赏绘画,需要能化静为动的想象
欣赏戏剧艺术,则需要调动虚拟想象能力
欣赏音乐
抽象性加感性的想象。
文学更加需要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充实艺术形象
G
鉴赏主体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艺术层次直接决定着其想象的能力的高低。鉴赏主体应当在不断的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5
情感
A
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B
情感划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
C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D
审美心理是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而这些因素并不是单一的机械的重复的堆积,而是通过情感作为中介,形成有机统一的审美心理。
情感活动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
通过联想与想象,并通过理解因素在感性里表现理性,在理性积淀感性。
E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总是来源于境,景,来源于真实存在的事物。
F
联想和想象加强和强化情感,而情感又反过来影响联想和想象的发挥。
G 情感对于理解因素也有着一定的关联,理性情感当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才会有更多的情感体验,相反,只有有了共同的情感之后才会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H
鉴赏主体凭借感性进行情感体验,但也要有意识的通过理性因素来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
I
情感体验与情感内涵的更深层次的体会会激发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这才是一次真正的艺术之旅。
6
理解
A
并不是通过理性的逻辑思维来进行理解,而是一种通过对整个作品的把握,并且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的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B 理解是一种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C 理解包含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
直接理解: 没有中介思维参与,而是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 指借用前人经验和个体以往的经验,通过一系列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中介思维而实现的理解。
D 由于艺术作品不仅是感性的艺术形象和形式,而且还有理性思维的内在寓意与深刻的意蕴,并且常常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的特点,所以艺术鉴赏必然是情感体验与欣赏判断+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结合。
F 理解应当理解的三个层次:
1 理解内容(《最后的晚餐》得知道来源于《圣经》)
2 理解形式 (了解) 3 理解其深刻的意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