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他同时代那些文人们

标签:
鲁迅周树人教科书课文文人 |
鲁迅与他同时代那些文人们
http://s3/mw690/003az9GWgy6GyjOo6FYc2&690
对鲁迅的印象是从他的文字中得来的,“文如其人”。他是一根硬骨头,根根头发直竖,正直中有股凛然的萧杀气,耿介孤清,文字入木三分,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冷潮热讽毫不留情,冷僻的近乎偏执。
不能不说对国对民的失望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但这正是他刚正的人格所在。
他企图用文字来唤醒沉睡麻木的中国人,他看不得国难当头时一些文人还在充耳不闻地埋头做学问,他看不得他人无所事事的小资情调,他愿意他们亦如他一样,文字里充满正义与骨气,而不是一些小资情调的儿女情长你侬我侬。
怀着一颗对国民忧愤的心,一枝笔犹如一把闪着寒光的锋刀利剑,总不免伤及他人。
鲁迅是“新月派”的公敌。他骂梁实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胡适为“焦大”,看不起徐志摩,骂叶公超,和林语堂亦对骂多年,甚至和自己的亲弟弟决裂……到死鲁迅都在说“我一个都不原谅”。
他得罪了不少文人。
他对有些人的看法不一定准对,他骂的人亦不一定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他受了许多主观意识的影响,态度不免有些偏颇。
他骂胡适,胡适不反驳,却回于“周氏兄弟最可爱,他们的天才都很高”。他骂叶公超,然叶在他死后,先后撰写了两篇长文对鲁迅做了正面评价,他说:“ 人归人,文章归文章,不能因为人而否定其文学的成就。”他骂梁实秋,然梁却说:“我生平最服膺伏尔泰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
这些人对鲁迅的正直人格是很了解的,对他的直来直去的不委婉也是很了解的,在他死后,都给了他最正确最公平的评价。
然而,有一人却极不厚道,这人就是苏雪林。
苏雪林在鲁迅生前对他极其推崇,然而,她在鲁迅死后,却自称是一个“反鲁迅的人”在鲁迅去世一个月内,她写给胡适一封长信,称鲁迅为“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阻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
苏雪林这样言过其实地评论鲁迅,实在让人怀疑她的品质。
鲁迅性情率真,爽直的有些偏执,是得罪了不少文人。但他骨子硬,人品正直,这丝毫不影响其人格。
这样的在一个人死后一个月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急急向他生前不喜欢的人面前如此功击一个人,却恰恰让人觉得她的恶毒卑污,尖酸刻薄搬弄是非。这样的女人,实如一品性不好的长舌妇,真真令人生厌。
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人的品性很难单用一个“善”和“恶”字清楚分明,人的意念有其多面性,没有绝对善的人,亦没有绝对恶的人。看人要看他的本性人格,看他的心质。
鲁迅做为一个文人,有他文人的丈夫气,有胆量直抒己见,说出自己胸中的话,不随波逐流。这样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得罪,而抓住人的一点瑕疵并将它放大拿给人看,甚至加上自己的攻击谩骂,实在不是什么好人做为。难怪胡适反感,对苏雪林道:“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
萧红也评论过鲁迅,她眼中的鲁迅全然不是苏雪林所说的那样卑污。她在鲁迅死后感情饱满真挚地写了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极其详尽极其真实。她对鲁迅的印象是,待人坦诚厚道,笑声朗朗,是从心里的欢喜,爽直,认真,表里如一。她在对鲁迅的回忆里引用了许广平的一句话:“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她的观点,我是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