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2020-05-07 20:46:23)
标签:

崔老师初中数学

奥数

2018年春季暑假

教育

童老师数学

分类: 小学奥数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知识点介绍:

(1)  什么是正比例:当两个相关联的量,商(或者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1、相关联。2、商或者比值一定。比如速度一定,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  什么是反比例:当两个相关联的量,乘积一定时,成反比例。

1、相关联。2、乘积一定。比如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当长方形面积一定时,即:长与宽的乘积一定,那么长与宽就成反比例。

(3)  行程问题当中的正反比例体现: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路程÷时间的商一定,那么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路程÷速度的商一定,那么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4)  如何使用行程问题中的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题,我们要看清楚题目中到底是路程一定,时间一定,还是速度一定。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一定就是代表速度和时间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就是代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或者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时间=路程÷速度,时间一定就是代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或者商一定,所以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一、 基础例题

1、  小米和武汉童老师要从甲地去乙地,小米每分钟走60米,武汉童老师每分钟走80米,又知道小米用的时间比童老师多15分钟,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武汉童老师分析:

路程一定,即都是从甲地到乙地。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V小米:V老师=60:80=3:4

时间比就为:

T小米:T老师=4:3

1份时间:15÷(4-3)=15分钟

老师时间:15×3=45分钟。小米时间=45+15=60分钟

甲乙全长:80×45=60×60=3600米。

2、  小米周六从家去公园与小米周日从家到公园步行的时间比是4:5,已知小米两天的速度差是每分钟相差20米,问周六和周日小米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米每分钟?

武汉童老师分析:

周六和周日都从“家到公园”,所以“路程是一定的”

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因为:

T周六:T周日=4:5

所以速度比为:

V周六:V周日=5:4

1份速度=20÷(5-4)=20米每分钟

V周六=20×5=100米每分钟

V周日=20×4=80米每分钟

3、  小米和老师都是从甲地去乙地,发现老师比小米少用2分钟,知道老师每分钟走60米,小米每分钟走40米,问甲乙两地之间相距多少米?

武汉童老师分析:

相等的是什么?三个角度: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不相等。时间也不相等。所以只能是路程相等。

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V小米:V老师=40:60=2:3

T小米:T老师=3:2

1份时间=2÷(3-2)=2分钟

所以

T老师=2×2=4分钟

甲乙距离为:4×60=240米

 

4、  小米和小明周六都从家里出发去公园玩,两人的速度相同,已知小米比小明多走了1000米,且小米和小明的时间比是7:5,问小米和小明各自走了多少米的路程?

武汉童老师分析:

是路程,速度时间哪一个是相等的。

路程显然不同,时间也不同,只能是速度相等,题目也说了:速度相等。

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因为

T小米:T小明=7:5

所以

S小米:S小明=7:5

所以,2份路程就是1000米

1份路程=1000÷(7-5)=500米,那么路程分别是:

500×7=3500米

500×5=2500米

5、  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   B     )比?

A:正        B:反      C:不成

6、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   A   )比?

A:正        B:反      C:不成

7、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   A   )比?

A:正        B:反      C:不成

8、在行程问题中,S表示(  B   ),V表示(    C    ),t表示(    A    )。

A:时间      B:路程       C:速度

拓展(相关)一下

9、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  B   )比?

A:正        B:反      C:不成

分析: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所以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乘积一定,乘积一定,我们说了成反比例的。所以选择B。

10、圆里,周长和直径成(  A   )比?

A:正        B:反      C:不成

分析:周长和直径相关联。就看周长和直径的乘积一定吗?周长和直径的商一定吗?或者不成比例:指的是商和乘积都不一定。

因为周长=π×直径。所以周长÷直径=圆周率=π------是一定的,所以得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或者是商是一定的,所以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二、 提升例题

1、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0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30%,那么也比原定时间提前1时到达。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路程一定,都是从甲到乙。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1)、速度比:1:120%=5:6,所以时间比:6:5,相差1小时,所以1份就是1小时,所以原来时间:1÷(6-5)×6=6小时。

2)100千米按照原来速度行驶,所以100千米的速度不变,时间不加也不少。所以节约的1小时来自后面剩下的那段路程上。

剩下的路程上,路程不变,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速度比   1:130%=10:13  时间比  13:10  相差13-10=3份时间对应1小时,所以1份时间=1÷3=1/3小时,所以剩下的这段原来时间为:13×1/3=13/3小时。

因为全长的原来时间是6小时,所以得到100千米的原来时间是:6-13/3=5/3小时

即:5/3小时原来走100千米的路程,所以原速度为:100÷5/3=60千米/小时

因为原来时间共6小时,所以全长为:6×60=360千米。

2、  王叔叔开车从北京到上海,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了1/9,结果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返回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 280 千米后,将车速提高1/6,于是提前1 小时 40 分到达北京.北京、上海两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北京到上海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1)  速度比  原来:现在=1:10/9=9:10,所以时间比就是 10:9.原来比现在多10-9=1份时间,1份时间=1.5小时,所以全长原来时间=1.5×10=15小时。

(2)  回来时,280千米速度为原来速度,所以280千米时间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余下的路程时间节约了1小时40分钟,剩下的路程,速度比为:原来:现在=1:7/6=6:7,时间比,原来:现在=7:6,1份时间等于=1小时40分钟=100分钟。所以剩下的路程的原来时间是:100÷(7-6)×7=700分钟=35/3小时。

(3)  全长的原来时间为15小时,280千米原来时间不算,剩下的原来时间是35/3小时,所以280千米的原来时间为:15-35/3=10/3小时。即:10/3小时原来可以走280千米。所以原来速度=280÷10/3=84千米/小时。

(4)  全长=84×15=1260千米。

3、  某人沿公路前进,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骑自行车的人吗?”司机回答:“10分钟前我超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人继续走了10分,遇到了这个骑自行车的人。如果自行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那么汽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步行的人一个人一个方向,假设从A点出发,去往B方向;汽车和骑自行车的人一个方向,从B地过来。(假设汽车在B地超过骑自行车的人!)

当走路的在A点时,汽车与骑车人都在B点。10分钟走路的人与骑车相遇,合走一个AB全长。走路的与骑车的10+10=20分钟相遇,合走一个AB全长。

设走路速度为1份,那么骑车速度为3份,那么AB全长=走路的人与骑车的人合走20分钟的总路程,所以AB全长=20×(1+3)=80份。走路的人与汽车10分钟合作AB=80份路程,所以走路的人与汽车的速度和为:80÷10=8份,因为走路的人速度为1份,所以汽车速度为8-1=7份,所以汽车速度÷走路速度=7÷1=7--------7倍。

4、  从甲地到乙地全部是山路,其中上山路程是下山路程的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一辆汽车上山速度是下山速度的一半,从甲地到乙地共行7时。这辆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S甲丙:S丙乙=2:3

      V甲丙:V丙乙=1:2

所以上坡和下坡的时间比为:(2÷1):(3÷2)=2:1.5=4:3

时间为7小时所以上坡即甲丙时间为7÷(4+3)×4=4小时。下坡时间为7-4=3小时。

假设上山速度为1份每小时,下山速度为2份每小时。

那么甲丙长度=1×4=4份,回来变成下山,时间为4÷2=2小时。

乙丙路程为:3×2=6份,回来变成上山,时间为:6÷1=6小时  总时间=2+6=8小时。

5、  甲火车4分行进的路程等于乙火车 5分行进的路程。乙火车上午8:00从B站开往A站,开出若干分后,甲火车从A站出发开往B站。上午9:00两列火车相遇,相遇的地点离AB两站的距离的比是1516。甲火车从A站发车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4分钟与乙5分钟走的路程一样长,路程一样,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V甲:V乙=5:4 。

乙火车走了9:00-8:00=1小时=60分钟,设甲乙速度分别为5份和4份,那么BC长度=60×4=240份,因为题目说的:AC:CB=15:16,所以16份就为240份,所以AC=240÷16×15=225份,甲每分钟走5份路程,走225份需要多少时间?225÷5=45分钟,所以甲或者到达C地时用了45分钟为9:00,所以甲出发的时间为9:00-45=8:15

 

6、  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但只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飞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途中某地下车后步行去飞机场,汽车则从某地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如果甲、乙两班学生步行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他们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应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同时到达飞机场?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设乙班同学走到D点上车。

乙班学生走AD路程的同时,汽车走AC+CD路程,这里是同时发生的,时间相等,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因为V车:V人=7:1

所以AC+CD: AD=7:1,所以我们得到:AD:CD=1:(7-1)÷2=1:3

同样道理

甲班走CB同时汽车走了CD+DB,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因为速度比7:1,所以路程比为:7:1,所以也可以得到DC:CB=3:1,

所以得到:

AD:DC:CB=1:3:1

全长是24千米

1份为:24÷(1+3+1)=4.8千米

所以汽车在离飞机场1份的路程回来接,即:4.8×1=4.8千米。

7、  在一圆形跑道上,甲从 A 点、乙从 B 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 分后两人相遇,再过4 分甲到达 B 点,又过 8 分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1)、假设出发6分钟时,甲乙在同一个地点为C点,之后过了:4+8=12分钟,甲乙又相遇了。甲乙12分钟合走了一个周长;

2)、同时,乙顺时针方向走的曲线BC长度为6分钟,甲逆时针方向走曲线CB长度为4分钟,这个自己画图,按照题目条件好好发现一下。可见甲乙走同一段曲线长度CB或者BC时,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t甲:t乙=4:6=2:3

∴  V甲:V乙=3:2

3)、假设圆周长为单位“1”又因为甲乙合走一圈为12分钟

∴V甲+V乙=1÷12=1/12

V甲:V乙=3:2

∴ V甲=1/20     ,V乙=1/30

(5)  甲乙单独走完一圈,各自需要的时间

T甲=1÷1/20=20分钟

T乙=1÷1/30=30分钟

或者方法二:

也可以利用设数法来理解:

因为甲乙速度比为3:2,所以设甲乙速度分别为3份和2份

甲乙合走一圈需要12分钟,所以圆周长度为:(3+2)×12=60份

那么甲单独走完一圈需要:60÷3=20分钟

那么乙单独走完一圈需要:60÷2=30分钟

答:甲乙各自走完一圈需要20分钟和30分钟。

8、   一列火车出发 1 小时后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以原速的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 小时.若出发 1 小时后又前进 90 公里再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 小时,那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我们说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其中的时间只计算真正行车的时间,故障,休息,修车时间都不算在内。

1)、多用1.5小时,其中故障晚0.5小时,所以降低速度导致增加了时间:1.5-0.5=1小时。速度比为,原来:现在=4:3,时间比为,原来:现在=3:4,所以剩下的路程上的时间,原来是:1÷(4-3)×3=3小时,所以原计划全部路程的时间为:1+3=4小时。

2)、剩下路程降速后,时间多用了:1-0.5=0.5小时,比第一种情况少用了1-0.5=0.5小时,因为速度比为,原来:现在=4:3,所以时间比为,原来:现在=3:4,所以剩下的路程原来时间为:0.5÷(4-3)×3=1.5小时,所以第二种情况,90千米的原来时间为:3-1.5=1.5小时,所以原来1.5小时可以走90千米,所以原来速度=90÷1.5=60千米/小时。

3)、全长原来需要4小时,所以全长为:4×60=240千米。

4)、或者第(2)条中,多用了1小时和多用了0.5小时,1÷0.5=2倍,所以第一种情况下,降速的路程为:90×2=180千米。原来速度为:180÷3=60千米/小时,所以全长为:60×4=240千米。

答:全长240千米。

9、  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 1.5 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两人出发后 1 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 600 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1)  到甲到达半山腰,乙到达山顶。假设甲下山速度保持原速度,那么甲走的路程为:1+1/2÷1.5=4/3,乙走的路程为“1”。这里甲乙是同时走的,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S甲:S乙=4/3:1=4:3,所以V甲:V乙=4:3 。-----------假设山高度为单位“1”。

(2)  1小时的时候,甲如果保持速度不变,那么甲走的路程为:“1”多600÷1.5=400米。乙走的路程为:比“1”山高少600米。所以,甲比乙多走了:600+400=1000米。因为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因为速度比,甲:乙=4:3,所以甲路程:乙路程=4:3,多的1份路程为:1000米,所以乙1小时走的路程为:1000÷(4-3)×3=3000米,山高为:3000+600=3600米。

(3)  甲按照上山速度1小时可以走:3600+600÷1.5=4000米,所以甲的上山速度为4000米每小时。甲下山速度为:4000×1.5=6000米每小时,那么甲下山时间为:3600÷6000=0.6小时。又因为甲上山时间为:3600÷4000=0.9小时。所以甲回到起点的时间共用了:0.9+0.6=1.5小时。

答:1.5小时。

10、  小明和小光同时从解放军营地回校执行任务,小光步行速度是小明的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倍,营地有一辆摩托车,摩托车有司机,只能搭乘小明和小光中的1个人,它的速度是小明步行速度的16倍。为了使小光和小明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小明和小光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多少?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武汉童老师分析:

小明走AD同时摩托车走AC+CD,时间是同时发生,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V小明:V车=1:16,

∴AD:DC=1:(16-1)÷2=2:15

小光走CB同时摩托车走CD+DB,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V小光:V车=4:48=1:12,

∴CD:CB=(12-1)÷2:1=11:2

∴AD:DC:CB=22:165:30,所以AD:CB=22:30=11:15所以小明和小光走的路程之比为:11:15 。

或者假设摩托车走的CD路程为单位“1”,那么小明走的AD长度为:2/15 。那么小光的路程CB为:2/11。

∴S小明:S小光=2/15:2/11=11:15。

三、 课后习题

1、  小芳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芳上学走这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6 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速度的多少倍?

2、  每天早晨,小刚定时离家步行上学,张大爷也定时出家门散步,他们相向而行,并且准时在途中相遇.有一天,小刚提早出门,因此比平时早 7 分钟与张大爷相遇.已知小刚步行速度是每分钟70 米,张大爷步行速度是每分钟 40 米,那么这一天小刚比平时早出门多少分钟?

3、  甲、乙两人同时从 A地出发到 B 地,经过 3 小时,甲先到 B 地,乙还需要 1 小时到达 B 地,此时甲、乙共行了 35 千米.求 A B 两地间的距离.

4、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 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 30% ,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

5、  兄弟两人骑马进城,全程51千米。马每时行12千米,但只能由一个人骑。哥哥每时步行5千米,弟弟每时步行4千米。两人轮换骑马和步行,骑马者走过一段距离就下鞍拴马(下鞍拴马的时间忽略不计),然后独自步行。而步行者到达此地,再上马前进。若他们早晨6点动身,则何时能同时到达城里?

 

6、  甲、乙两人分别从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20%,乙的速度提高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这样当甲到达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地时,乙离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地还有41千米,那么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两地相千米。

7、  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下午 1 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下午 2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 15 千米.下午 3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 l5 千米.下午 4 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 7 点小张到达乙地.小张是早晨几点出发?

8、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4时后两车相遇,然后各自继续行驶3时,此时甲车距B10千米,乙车距A80千米。问: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还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A地?

9、  一辆汽车按计划行驶了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小时,剩下的路程用计划速度的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继续行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计划的时间迟了2时。如果按计划速度行驶的路程再增加 60千米,那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计划时间只迟1时。问:计划速度是多少?全程有多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