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标签:
崔老师初中数学奥数2018年春季暑假教育童老师数学 |
分类: 小学奥数 |
小学六年级奥数之比例解行程问题专题
知识点介绍:
(1)
(2)
1、相关联。2、乘积一定。比如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当长方形面积一定时,即:长与宽的乘积一定,那么长与宽就成反比例。
(3)
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路程÷时间的商一定,那么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路程÷速度的商一定,那么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4)
一、
1、
武汉童老师分析:
路程一定,即都是从甲地到乙地。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V小米:V老师=60:80=3:4
时间比就为:
T小米:T老师=4:3
1份时间:15÷(4-3)=15分钟
老师时间:15×3=45分钟。小米时间=45+15=60分钟
甲乙全长:80×45=60×60=3600米。
2、
武汉童老师分析:
周六和周日都从“家到公园”,所以“路程是一定的”
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因为:
T周六:T周日=4:5
所以速度比为:
V周六:V周日=5:4
1份速度=20÷(5-4)=20米每分钟
V周六=20×5=100米每分钟
V周日=20×4=80米每分钟
3、
武汉童老师分析:
相等的是什么?三个角度: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不相等。时间也不相等。所以只能是路程相等。
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V小米:V老师=40:60=2:3
T小米:T老师=3:2
1份时间=2÷(3-2)=2分钟
所以
T老师=2×2=4分钟
甲乙距离为:4×60=240米
4、
武汉童老师分析:
是路程,速度时间哪一个是相等的。
路程显然不同,时间也不同,只能是速度相等,题目也说了:速度相等。
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因为
T小米:T小明=7:5
所以
S小米:S小明=7:5
所以,2份路程就是1000米
1份路程=1000÷(7-5)=500米,那么路程分别是:
500×7=3500米
500×5=2500米
5、
A:正
6、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
A:正
7、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
A:正
8、在行程问题中,S表示(
A:时间
拓展(相关)一下
9、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
A:正
分析: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所以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乘积一定,乘积一定,我们说了成反比例的。所以选择B。
10、圆里,周长和直径成(
A:正
分析:周长和直径相关联。就看周长和直径的乘积一定吗?周长和直径的商一定吗?或者不成比例:指的是商和乘积都不一定。
因为周长=π×直径。所以周长÷直径=圆周率=π------是一定的,所以得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或者是商是一定的,所以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二、
1、
武汉童老师分析:
路程一定,都是从甲到乙。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1)、速度比:1:120%=5:6,所以时间比:6:5,相差1小时,所以1份就是1小时,所以原来时间:1÷(6-5)×6=6小时。
(2)100千米按照原来速度行驶,所以100千米的速度不变,时间不加也不少。所以节约的1小时来自后面剩下的那段路程上。
剩下的路程上,路程不变,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速度比
因为全长的原来时间是6小时,所以得到100千米的原来时间是:6-13/3=5/3小时
即:5/3小时原来走100千米的路程,所以原速度为:100÷5/3=60千米/小时
因为原来时间共6小时,所以全长为:6×60=360千米。
2、
武汉童老师分析:
北京到上海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1)
(2)
(3)
(4)
3、
武汉童老师分析:
步行的人一个人一个方向,假设从A点出发,去往B方向;汽车和骑自行车的人一个方向,从B地过来。(假设汽车在B地超过骑自行车的人!)
当走路的在A点时,汽车与骑车人都在B点。10分钟走路的人与骑车相遇,合走一个AB全长。走路的与骑车的10+10=20分钟相遇,合走一个AB全长。
设走路速度为1份,那么骑车速度为3份,那么AB全长=走路的人与骑车的人合走20分钟的总路程,所以AB全长=20×(1+3)=80份。走路的人与汽车10分钟合作AB=80份路程,所以走路的人与汽车的速度和为:80÷10=8份,因为走路的人速度为1份,所以汽车速度为8-1=7份,所以汽车速度÷走路速度=7÷1=7--------7倍。
4、 。一辆汽车上山速度是下山速度的一半,从甲地到乙地共行7时。这辆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武汉童老师分析:
S甲丙:S丙乙=2:3
所以上坡和下坡的时间比为:(2÷1):(3÷2)=2:1.5=4:3
时间为7小时所以上坡即甲丙时间为7÷(4+3)×4=4小时。下坡时间为7-4=3小时。
假设上山速度为1份每小时,下山速度为2份每小时。
那么甲丙长度=1×4=4份,回来变成下山,时间为4÷2=2小时。
乙丙路程为:3×2=6份,回来变成上山,时间为:6÷1=6小时
5、
武汉童老师分析:
甲4分钟与乙5分钟走的路程一样长,路程一样,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V甲:V乙=5:4 。
乙火车走了9:00-8:00=1小时=60分钟,设甲乙速度分别为5份和4份,那么BC长度=60×4=240份,因为题目说的:AC:CB=15:16,所以16份就为240份,所以AC=240÷16×15=225份,甲每分钟走5份路程,走225份需要多少时间?225÷5=45分钟,所以甲或者到达C地时用了45分钟为9:00,所以甲出发的时间为9:00-45=8:15
6、
武汉童老师分析:
设乙班同学走到D点上车。
乙班学生走AD路程的同时,汽车走AC+CD路程,这里是同时发生的,时间相等,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因为V车:V人=7:1
所以AC+CD: AD=7:1,所以我们得到:AD:CD=1:(7-1)÷2=1:3
同样道理
甲班走CB同时汽车走了CD+DB,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因为速度比7:1,所以路程比为:7:1,所以也可以得到DC:CB=3:1,
所以得到:
AD:DC:CB=1:3:1
全长是24千米
1份为:24÷(1+3+1)=4.8千米
所以汽车在离飞机场1份的路程回来接,即:4.8×1=4.8千米。
7、
武汉童老师分析:
(1)、假设出发6分钟时,甲乙在同一个地点为C点,之后过了:4+8=12分钟,甲乙又相遇了。甲乙12分钟合走了一个周长;
(2)、同时,乙顺时针方向走的曲线BC长度为6分钟,甲逆时针方向走曲线CB长度为4分钟,这个自己画图,按照题目条件好好发现一下。可见甲乙走同一段曲线长度CB或者BC时,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
(3)、假设圆周长为单位“1”又因为甲乙合走一圈为12分钟
∴V甲+V乙=1÷12=1/12
又
V甲:V乙=3:2
∴ V甲=1/20
(5)
T甲=1÷1/20=20分钟
T乙=1÷1/30=30分钟
或者方法二:
也可以利用设数法来理解:
因为甲乙速度比为3:2,所以设甲乙速度分别为3份和2份
甲乙合走一圈需要12分钟,所以圆周长度为:(3+2)×12=60份
那么甲单独走完一圈需要:60÷3=20分钟
那么乙单独走完一圈需要:60÷2=30分钟
答:甲乙各自走完一圈需要20分钟和30分钟。
8、 前进,最终到达目的地晚1.5
小时.若出发 1 小时后又前进 90 公里再因故停车 0.5 小时,然后同样以原速的
前进,则到达目的地仅晚1
小时,那么整个路程为多少公里?
武汉童老师分析:
我们说的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其中的时间只计算真正行车的时间,故障,休息,修车时间都不算在内。
(1)、多用1.5小时,其中故障晚0.5小时,所以降低速度导致增加了时间:1.5-0.5=1小时。速度比为,原来:现在=4:3,时间比为,原来:现在=3:4,所以剩下的路程上的时间,原来是:1÷(4-3)×3=3小时,所以原计划全部路程的时间为:1+3=4小时。
(2)、剩下路程降速后,时间多用了:1-0.5=0.5小时,比第一种情况少用了1-0.5=0.5小时,因为速度比为,原来:现在=4:3,所以时间比为,原来:现在=3:4,所以剩下的路程原来时间为:0.5÷(4-3)×3=1.5小时,所以第二种情况,90千米的原来时间为:3-1.5=1.5小时,所以原来1.5小时可以走90千米,所以原来速度=90÷1.5=60千米/小时。
(3)、全长原来需要4小时,所以全长为:4×60=240千米。
(4)、或者第(2)条中,多用了1小时和多用了0.5小时,1÷0.5=2倍,所以第一种情况下,降速的路程为:90×2=180千米。原来速度为:180÷3=60千米/小时,所以全长为:60×4=240千米。
答:全长240千米。
9、
武汉童老师分析:
(1)
(2)
(3)
答:1.5小时。
10、 倍,营地有一辆摩托车,摩托车有司机,只能搭乘小明和小光中的1个人,它的速度是小明步行速度的16倍。为了使小光和小明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小明和小光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多少?
武汉童老师分析:
小明走AD同时摩托车走AC+CD,时间是同时发生,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V小明:V车=1:16,
∴AD:DC=1:(16-1)÷2=2:15
小光走CB同时摩托车走CD+DB,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V小光:V车=4:48=1:12,
∴CD:CB=(12-1)÷2:1=11:2
∴AD:DC:CB=22:165:30,所以AD:CB=22:30=11:15所以小明和小光走的路程之比为:11:15 。
或者假设摩托车走的CD路程为单位“1”,那么小明走的AD长度为:2/15 。那么小光的路程CB为:2/11。
∴S小明:S小光=2/15:2/11=11:15。
三、
1、
2、
3、
4、
5、
6、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20%,乙的速度提高
,这样当甲到达
地时,乙离
地还有41千米,那么
两地相距千米。
7、
8、
9、 小时,剩下的路程用计划速度的
继续行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计划的时间迟了2时。如果按计划速度行驶的路程再增加
60千米,那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比计划时间只迟1时。问:计划速度是多少?全程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