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处唯存悔,学问增时只益疑
(2013-11-12 17:48:37)
标签:
王国维悲观伤而不悲杂谈 |
无意中从一位博友那里读到了王国维的这两句话,很喜欢,非常耐人回味。把它记录在这里。
这是王国维对人生一种比较悲观但很透彻的看法: 人生活过了,却留下了很多无奈; 学问增加(越高),疑问或怀疑的地方反而越多。其实这就是人生,多少人年老的时候带着多少对人生的无奈与感叹;学问越高,怀疑的地方也越多。
我 去看了一下百度的解释,牵强附会非要把这首诗说成乐观向上的诗,把’益‘当动词‘增加’理解。只有香港《明报》的网站解释得比较对,尤其说到王国维这首诗很受西方 叔本华等对人生持悲观思想的影响,甚至认为他被知识所误。其实西方在文学里常常有一种表达’世界本身并不美好‘的悲观思想,但这并不是悲观,这是清醒的看清世界,是更高一级的人生理解,也就是感伤但不悲戚。其实我最喜欢的张爱玲作品里就有这样的人文关怀,她是一个很温暖的人,真是因为这种温暖使得她更容易对人生的不幸表示同情。然而张爱玲要表现的不是陪着别人一起哭(就这很多作家都做不到,反而是一种看笑话或者认命吧的心态去写作)的关怀,她要的是悲天悯人式的关怀。
另外重申一下,其中的’益‘不是个动词,不是增加的意思,而是副词’更加‘的意思。如果’益‘是动词,’增‘再做动词,这句话是读不通的。而这
两句话表现的意思解释不通的。
这是王国维对人生一种比较悲观但很透彻的看法:
我 去看了一下百度的解释,牵强附会非要把这首诗说成乐观向上的诗,把’益‘当动词‘增加’理解。只有香港《明报》的网站解释得比较对,尤其说到王国维这首诗很受西方 叔本华等对人生持悲观思想的影响,甚至认为他被知识所误。其实西方在文学里常常有一种表达’世界本身并不美好‘的悲观思想,但这并不是悲观,这是清醒的看清世界,是更高一级的人生理解,也就是感伤但不悲戚。其实我最喜欢的张爱玲作品里就有这样的人文关怀,她是一个很温暖的人,真是因为这种温暖使得她更容易对人生的不幸表示同情。然而张爱玲要表现的不是陪着别人一起哭(就这很多作家都做不到,反而是一种看笑话或者认命吧的心态去写作)的关怀,她要的是悲天悯人式的关怀。
前一篇:为北外女生的《阴道独白》喝彩
后一篇:331@365: 三年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