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同心一家段鑫星
同心一家段鑫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811
  • 关注人气:5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负性思维(下)

(2016-01-09 09:11:45)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热门想法

一旦开始思考你的想法,你就应该注意一些特别的、充满情绪的想法,这些想法会突然并反复出现。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术语中的热门想法”——这些想法抢先占据你的脑海,并且充满消极情绪,让你陷入混乱。这就是称其为“热门”的原因,换句话说,它可以控制情绪。

当你记录你的想法时,就需要记录下来那些特别热门的想法。这并不意味热门想法一定是关于性的(当然有些时候是这样),而是说它们是那种抢先出现在你思维之中的想法,这些想法大多是时间都带给人痛苦的感觉,而且经常反复出现。

 

    “热门想法”有可能是:

l  “我这辈子完

l  “我永远成功不了

l  “没人喜欢我,我永远都不会变得受欢迎

l  “我又失败了,失败就是我的代名词”

l  “我解决不了了,我想喝酒

 

见原图P63

 

热门想法的例子(典型的负性思维)

 

 

 典型的认知行为疗法想法记录:当你的钥匙丢了

事件/场景

感觉

负性思维

赞同

反对

可选择的平衡思维

重新评估的感觉

在屋里找不到钥匙

焦虑75%

羞愧40%

“我也许把钥匙丢在外面了…”

 

“任何人都可能捡到钥匙…”

 

“丢了钥匙,我真是个笨蛋…”

“如果我彻底的把屋子找一遍,还找不到钥匙,那么我应该是把它们丢在了外面。”

“我在拿钥匙的时候应该更加小心。”

“我以前丢过好几次钥匙,最后还是在屋里找到了”

“就算有人捡到了,他们也不知道我住哪。”

“我总是可以换锁。”

“钥匙那么小,确实容易丢,所以不能完全说我太笨了”

“钥匙估计还在屋里。就算不在屋里丢在了外面,给我带来风险的几率也是很小的,并且我可以通过换锁来以防万一。”

焦虑30%

羞愧30%

 

坚持记录你的想法

看看上面关于丢钥匙的想法记录。这是引起负性思维出现的一个典型情景。此类事件所引发的感觉通常是焦虑、恐惧以及羞愧。同时还有因为感觉自己过于健忘而引起的气愤和恼怒。在这时,负性思维也许会是:“任何人都可能捡到钥匙”(恐惧),或者“我太笨了,竟然把钥匙丢了(生自己的气)。

当你刚开始丢失的钥匙的时候,如果给自己感觉的紧张程度估值,大概会是75%的焦虑(“如果钥匙丢在外边了,别人会捡到钥匙然后进入我屋里”)。但是一旦你完全想通事件的结果,并且获得一个更加平衡的看法(“钥匙也许还在屋里”或者“我可以把门锁换掉”),这时,你重新进行估值,那么结果大约是30%的焦虑。

贝克建议,在结束一天的生活之后坐下来,回想一下因为这天发生的某些事情而产生的负性思维,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可以使用和上面相类似的表格,并且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日记或者笔记本来记录——不管你在何地注意到自己的想法——让这些想法变得更加清晰。把这些想法抓住并且记录下来。然后你就可以开始编辑一份有价值的记录,记录下那些缠绕你的成功和进步的反复出现的想法。

 

“当花费时间去修补一只漏水的桶时,你却忽视了所有引领你发现快乐的途径。”                                              

 ——马修·理查德

 

 

洞察力

 

    学习领会自己的想法

把自己想象成拥有一张精神上的蝴蝶网,当那些“黑蝙蝠想法”出现几秒钟后你就可以在这张网中抓住它们。像一个维多利亚时期勇猛的探索者一样,一旦你抓住这些想法就可以阻止它们,检查它们,因此可以更加了解他们。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想法属于哪种偏见或者痛苦...让你审视自己的内心、行为,典型的人性以及困难。

 

 

坚持记录想法的七大好处

 1、它们能够揭示出你的情绪在一天、一周或者一月之中是如何变化的。

   2、它们能够揭示出任何你在日常生活中带有的反复想法模式。

   3、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将会帮助你了解自身的思考方式。

   4、它们可以展示出某些事情是如何占据你的思维的——因此你就可以做出应对措施。

   5、它们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将会帮助你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

   6、你可以利用这些记录进行回顾,以此来审视自从开始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你是如何取得进步的。

   7、最终,你会领悟一种更加平衡、更富有选择性的思考方式,因为你训练自身定期审视自己的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