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团体能带给我们的
(2015-06-19 09:53:1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无论我们是寻找分享相同的超感知经历的社团,还是持有相同的超感知信仰的社团,一个志同道合的团体能在以下五个不同的方面给予我们帮助:第一、志同道合的团体能验证预感的真实性,即使团体并未对预感的内涵达成一致的信仰;第二、志同道合的团体能让预感和拥有超感知经历的人正常化,预感不再是一种孤立的经历,而是一种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的途径;第三、拥有共同信仰的团体有助于将预感置于大家一致认同的能说明其意义的故事载体中;第四、志同道合的团体能推动个人延伸对预感的理解,并进一步增强超感知的技能水平,以便将来更好地拥有(认知、接受)预感;第五、志同道合的团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在这里人们能探索自己对超感知经历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融入生活中。
1.志同道合的团体能提供验证。每次我们向朋友都会问:“你看到了吗?”,这是我们在寻找持有共同看法的人并试图建立一个团体。当我们看到一闪而过的光线,一道绚丽的流星或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时,我们会立刻向身旁的人询问,无论这个人是谁,“你看见了吗?”“是我疯了吗,那狗看起来真得是在开车吗?”“那是个漏斗云吗?”“你看见那东西了吗?我在想那到底是什么?”如果另一个人也看到了,我们俩就都知道看到的绝不仅仅是看到了这些东西,因为我们是目击者,我们也是彼此的见证人,我们就会紧接着进行下一个话题: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们对此有什么想法?然而,如果另一个人什么也没看见,我们就相应地找不到目击者。我们本来就很小的团体一下就收缩到只有我们自己的范围,我们可能就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只是想象而已。
目击者也许并不明白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帮我们证实刚刚确实是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即使他们无法理解这件事也是如此。他们将这类事看成是或命名为“不同寻常的事”的意愿会第一时间为给经历者带来安全感。这时,我们可以说,是的,我也看到了!没错,我确信你看到它了!
伊芙琳的妈妈就为她提供了这种最早的确认。她总能让伊芙琳相信彼时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即使当时她们俩都无法对此做出解释。她将伊芙琳的私人经历安置在她们生命中彼此分享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她们互为依靠,并肩作战。她的妈妈可以正视这种预感,并始终如一地将伊芙琳视为家庭成员,为她保留一片能够踏实地在家立足的领地。
2.团体使超感知经历正常化。无论是业余爱好还是十分热衷,一个为特殊兴趣而存在的小组能将所有成员的这种热爱正常化。自我感觉因这种兴趣而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的人可以因此聚集在一起并获取力量。正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团体让人们联系在一起。团体赋予了兴趣新的价值,这种价值延伸至每一个拥有共同爱好(或是痴迷)的成员身上。这些团体通常情况下囊括了新手、专家、非正式的观察者、效颦者和前辈们,以及帮助新成员理解获得归属需要的规章(或按照规章)。
菲利普的研究小组的伙伴们依照适合他们团体的规范标准来理解自身的超感知经验。当该小组成员将他们的想法实践于测试超感知的工作时,对他们来说已经将超感知事件正常化了。正因为菲利普的能力和兴趣是这个小组运行规范的组成部分,所以他能集中注意力在其超感知能力上,而不必害怕来自其他人的嘲笑。他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为其他小伙伴所接受而已,更是成为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团体坚定我们的期望和回应。围绕着生活事件而成立的团体能在很多方面坚定我们所经历的事件。团体帮助定义某种经历,并教会其成员该期望什么、团体希望其做出怎样的回报。团体让其成员感到安心,因为他们有一条可识别的路径可以遵循,而且是一条轮廓清晰且常有人走的路径。
心理学家阿瑟·黑斯廷斯(Arthur Hastings)清楚地知道团体在坚定像预感这类超感知经历上的重要性。他建议心理健康顾问通过界定那些令人困惑的经历来帮助挣扎于超感知事件合理性的咨询者。给定一个名称有助于咨询者了解他们的经历是可识别且可命名的,即使它还未能得到全面的理解。“赋予某件事一个名称就像给身处于一片混乱海洋中间的人的一艘救生艇。给定名称表明我们已将其确定为值得依靠的点”。75通过命名经历的方式,黑斯廷斯唤起了对那些先前未被关注过的其他团体的兴趣的人们,这些人都已经描绘好了这片水域的图纸,知道该如何通过这片水域。这样一个团体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选择帮助咨询者选择他们的回应方式,每一个选择都附带可能对其的影响。这种故事总能给予我们信心—预感会以好结果收尾,没有损害,没有自责。
4.团体帮助我们突破限制。团体能提供一个“安全地带”,让我们尽情探索超感知事件,甚至可能会延伸我们对超感知的理解以及能力的限制。诸如运动队、国际象棋俱乐部、戏剧社此类团体都会通过上课、教导、比赛等方式鼓励其成员提升他们的技能。运动员需要来自教练和与队友的友好竞争助推他们的运动水平更上一层;表演者需要来自老师和比赛深化他们的表演;当艺术家看到其他同行正寻求挑战时,他们会试图挑战更多。资深成员给新手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切都是有可能的、要如何承担更多以有所提高、如何在不可避免的错误中吸取经验。
同样地,通过实践能有效加强超感知的能力。在夏天进行的那个研究中,菲利普的小伙伴鼓励他尽可能地延伸意识范围。正是这个夏天,他意识到超感知事件是能被鼓励与培养的。他更意识到科学的方法与这种经历并不冲突,同时,他也意识到好奇心和开放性思维只会更好地加强超感知的能力,而不会影响到评估自身经历的能力。
5.团体有助于预感融入日常生活。研究者和狂热者们都会通过期刊、社交网络、博客、杂志等方式创建一个具有安全性的团体。从野鸟观察研究、剪贴簿到物理学和天文学,成员间的定期交流形成了一个个的论坛,他们可以在论坛里分享各自的观点,提交其观点的评论,并从那些兴趣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那里获得反馈。
超感知事件同样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共同经历的领地,在这里我们不必害怕被拒绝,会有更多的空间来评估这种经历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
在生活的任何方面,我如果感到有抗拒感和防御感,我会让它与自己更加亲近,从而避免任何我能想象到的会发生的损害和受伤。我会紧握拳头随时准备保护自己。当处于这种姿势状态时,我并没有时间或余地思考我紧攥在手里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所以,我需要一个足够安全的空间放松自己,松开我紧握的双手,从生活中会使用到的所有视角来评估这种经历,比如通过常识认知、科学合理的好奇心、精神信仰、家庭角色、专职作家以及社会工作者和个人经历的视角。
奥利维亚在与我关于此书的谈话时第一次有机会安全地审视她的预感。当她从文章关于两个临时小型团体的描写中看到预感时,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她第一次直面自己的预感。她看到了自己、自己的挣扎、自己的犹豫,她的愉悦之情顿时涌上心头。她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她的预感,而不仅仅是通过母亲的接纳和教派的反对,她的经历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她谈到了童年时期和作为成年人两个阶段对预感的看法。她又站在女儿的立场和专业救助人员的角度审视预感,开始理解了她的秘密如何在她和同事之间建立了一条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