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与棉花的角逐
(2014-07-25 07:00:48)
标签:
情感教育文化 |
分类: 情绪管理 |
不尊重他人,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惠特曼】
段老师:
您好!
经常听身边的同学说起您,他们说从您这里学到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每当听完您的讲座,他们都会受益良多。以前,我很少关注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最近,越来越多的烦恼迎面扑来,一时之间,我很难抉择。以前常听朋友说:“人与人之间是最难相处的。”年少的我不以为意,可是,现在长大了,真的经历了,遇着复杂的情感问题(不仅仅指男女朋友问题,更包含普普通通的朋友间的感情),我束手无策了。就在困苦烦恼时,我想起了您,希望您能够帮助我。事情是关于我与我们宿舍一位同学的关系处理上的问题。
在他调到我们宿舍之前,就听说他与他原来宿舍的同学关系不太好,但是我想我一定能够改变那种局面,能够处理好我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以前就很少跟同学吵过。我觉得我是个大度的人,很少胡思乱想,遇着事情也能看的开,最主要的是,我说话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不想不小心得罪什么人。到大学后我更加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家父母经常教导,出门在外,多交一个朋友没什么不好,凡事切勿冲动,言过必有失,不要心直口快。我在班上也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的同学。总之我感觉我能跟任何人相处。
在他刚来时感觉还不错,但是慢慢地他就与我们宿舍的一位,说话不顾及别人的A
哎,我现在真不知道怎么跟他相处了,还请老师您指点。谢谢老师!
大勇
2002.4.5
大勇:
你好。
我觉得尊重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个词语,可在日常生活中,却又常常被我们经意或不经意地忽略。你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现在,你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查一下自己。
第一,你自己的态度。在和该同学交往的时候你是否热情,真诚和主动。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相反,对人冷若冰霜,会伤害别人。但过分热情,则会使人感到虚伪,缺乏诚意。所以,我们要以适度的热情与人交往,让对方有钢球掉在棉花中,无法发火;同时,在和谐的环境中,说出你对他的感受。
第二,在和该同学交往的时候是否给他留够了面子。所谓面子,就是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对一个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维护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第三,你是否真心地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你和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也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记住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试着这样去思考和检查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在他来到你宿舍之前你就有先入为主的不好的印象,使得你们宿舍的同学在内心深处对他报有成见?在他稍微有一点你们认为不符合你们的思维的行为的时候,你们就将之无限的扩大,和原来头脑中已有的印象结合起来。我觉得尊重他人是人生存所必需的。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社会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只有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才能保持身心愉悦,才更容易成功。而尊重他人又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
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二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别提了,真是不幸哦!”这个妇人叹息道:“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的要命,不烧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那你的女儿呢?”“那她可就好命了。”妇人满脸笑容:“他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点到床上给她吃呢!”
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状况,但是当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看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一看,或换个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会有更多的爱。因此,提供几个小方法给你,你试试看会不会有所改善。
首先,尊重宿舍同学的个性,个人习惯及观点,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不要对他人任何事情都横加干涉。
其次,尊重他的过去。无论他过去有什么样的传言,请你尊重他。传言是流言也不一定,你说呢。即使那些传言是真实的,没有发生在你身边,或者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何必去斤斤计较他。
第三,注意交往的言辞得当。往往是自己的言辞怎么样自己不知道,别人对你言辞刻薄却很敏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顾忌别人的感受,才不至于害了他人的感情却不自知。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设想当你某天发生意外,走投无路时,你也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所以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容他的缺点和一切吧,别人会很快乐,你自己也会。
段老师
2002.4.6
【温馨小贴士】
真正的朋友是生活的美酒。
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友谊像婚姻一样,其维持有赖于避免不可宽恕的事情。
【心灵咖啡屋】
穿对方的鞋,才知痛在哪里
在苏联这个国家还是普遍贫穷,购买任何东西都必须排队的年代里。有一个苏联的穷人,为了招待他的外国友人来访,正兴致勃勃地卖力打扫自己的房子。正当他很认真地在扫地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竟然将唯一的一柄扫把,“
他的几个外国朋友这时正好赶到,见到苏联人望着断掉的扫把痛哭不已,便纷纷上前来安慰他。
经济强盛的日本人道:“
知法守法的美国人道:“我建议你到法院去,控告制造这柄劣质扫把的厂商,请求赔偿;反正官司打输了,也不用你付钱啊!”
浪漫成性的法国人道:“你能够将这柄扫把给弄断,像你这么强的臂力,我连羡慕都还来不及呢?你又有什么好哭的啊?”
实事求是的德国人道:“不用担心,大家一起来研究看看,一定有什么东西,可以将扫把粘合得像新的一样好用,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方法的!”
讲求迷信的台湾人道:“放心好了!弄断扫把又不会触犯什么习俗的忌讳,你究竟在怕什么呢?”
最后,可怜的苏联人哭着道:“你们所说的这些,都不是我要哭的原因;真正的重点是,我明天非得要去排队,才可以买到一柄新的扫把,不能搭你们的便车一起出去玩了。”
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一向是人际沟通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缺乏同理心的人际互动,将会产生什么样荒谬可笑的后果。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既定的立场,也因此而习惯于执着在本身的领域当中,忘却了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他固执的一面。
所以,在做任何的事物考量之前,试着先将自己的想法放下,真正设身处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仔细地为别人想一想,你将会发现,许多事情的沟通,竟会变得出乎想象之外的容易。或许您会说,这样的道理,早在八百年前就知道了,不就是“将心比心”而已,也没什么新鲜的。是的,许多又好又简单的成功法则,包括同理心的哲学,早就在我们的身边盘绕多时;只不过,我们一直未能将之真正做到最好罢了。
(转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