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相亲好热闹
(2013-12-12 10:01:46)
标签:
情绪管理教育 |
分类: 婚姻家庭 |
案例描述:
小江今天22岁了,常年在外打工,逢年过节时才回家看看。从去年起,小江父母就开始留意给小江安排相亲了。第一次相亲的时候小江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时女方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轮流过来考察小江。小江表现得很紧张,女方却显得很自然。最终,女方觉得小江看起来不够稳重,这门亲事没成功。今年中秋,小江父母再三催促他回家,目的只有一个,安排小江和同村的一个姑娘见面。小江因为第一次的失败现在很紧张,他不知道见了对方家人该如何表现,不知道要怎么主动和女孩说话。
过来人支招:
在农村,男孩一般在十八九岁就开始被大人们张罗着找对象,惟恐年龄一大成为“老大男”,所以,在农村,20岁或者20岁以前结婚的成为普遍现象。逢年过节时,年轻人回家团聚了,这也是相亲的高峰期。相亲时,往往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都会过来帮忙考察,尤其是女方,相亲阵容更是强大。其实,正是花季年龄的少女,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男孩子适合自己,“见面”式的订婚方式,也很难仔细“审查”对方,更多的印象来自于亲友的描述。所以小江能否过亲友这关很重要。
首先小江要注意衣着打扮,让对方看着干净整洁就好。出门前准备好香烟,如果对方的亲友中有男士,小江要主动敬烟。小江要提前到约定的地点,相亲过程中双方亲友会留意当事人的言行举止,所以小江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言行的自然得体。
相亲过程中媒人会安排一定的时间给男孩和女孩单独“见面”。这个过程小江可以多问问对方的爱好,了解对方工作的基本情况,也可以主动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或者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如果小江过了双方单独见面这一关,基本就没问题了。
心理师和你聊: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小江在相亲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尽量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
2.
3.
4.
当然,这些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小江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他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