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父母谁来养
(2013-11-09 08:10:39)
标签:
教育亲子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事例描述
李大婶今年50岁,和丈夫育有两女一儿,俩儿子娶得都是本村媳妇,但和老两口不在一起住,女儿嫁到外县另一个村。前年,李大婶的丈夫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于是李大婶就一个人孤单地生活。这几年给李大婶介绍老伴的人不少,她也想再找个老伴,有个头痛感冒之类的小病,至少有个人照应,也能安度晚年。在亲友的撮合下,李大婶和王老汉结了婚。王老汉的老伴去世的早,一直没有再找,王老汉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重新组建家庭之前,李大婶的子女们对自己不错,很孝顺,王老汉的子女们也是如此。但是组合新家庭以后,情况就变了,李大婶的子女不再出赡养费,认为由王老汉的子女赡养她是天经地义。当王老汉的子女知道后,也站出来说,他们只管自己父亲的赡养,李大婶应该由自己的孩子赡养。双方僵持不下,最终也没有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过来人”支招
都说重新组建的家庭矛盾纠纷多,确实是这样。孩子少了不好过,这孩子多了也是个大问题。我干爹去世之后,干妈就一直是一个人过,当时我干妈岁数也不是很大,刚50岁,家里的俩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成家立业了。但是子女们很赞成我干妈再找一个老伴,后来经人介绍,我干妈跟一个55岁的老头结婚并搬过去住。我干妈性格比较开朗,除了伺候新老伴的生活起居外,也知道和新子女搞好关系,时不时把自己的子女和新子女叫过来大家一起吃个饭,有的时候还凑桌打麻将。看到各自的父亲和母亲过得幸福,不仅心情好,身体也健康,大家都很开心,两家的子女对两个老人也都很孝顺。李大婶既然改嫁到王老汉家,就要提前和两家的孩子们协商好赡养的问题,况且老人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需求,无非就是吃饭穿衣,保持好的精神,有小病了花钱买点药或者看看医生,六个孩子赡养两个老人应该也不会什么大问题吧。
心理师和你聊
重组家庭面对的挑战很多,要处理的关系也比较复杂。要解决本案例的问题,应该从几方面着手:
首先,李大婶在改嫁之前,就应该想到改嫁过去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一开始,李大婶要和王老汉召集双方子女,针对双方老人的赡养问题进行一致协商,并拟定好协议。这样,日后遵照协议来进行赡养,也不会产生什么分歧了。
其次,新《婚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另外,王老汉的子女们可以换位思考,李大婶改嫁过去,可以帮忙照顾自己的父亲,减轻自己的负担。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有了疑难,问问便晓”,王大妈现在年龄还不算太大,在操持家务上又是过来人,可以给王老汉的儿媳们提供帮助,例如,在做菜方面,给小孩子织毛衣或织衣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