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孝怎么办
(2013-11-07 08:10:11)
标签:
教育 |
事例描述
李老太今年65岁,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现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三年前,老伴因心肌梗塞突发离开人世。李老太独自一人生活,心情越来越差,身体也越来越弱,日常生活起居也有点困难。在外人看来,李老太有四个孩子呢,根本不用发愁。可事实是,李老太根本无人问津,孤身一人住在村头的小土屋中。后来经村委会协调,暂由离得最近的大儿子照料,刚开始大儿子和儿媳也都尽心尽力照顾老人。但是,时间一长,大儿媳坐不住了,她觉得李老太有三个儿子,凭什么就只有他们家养老人,于是就跟丈夫商量把李老太送到二儿子家或小儿子家,可是二儿媳以家中房屋不够为由拒绝赡养,小儿子也以各种理由推脱,还说老二不养干嘛自己要养。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之后,在村里人的指责声中,三兄弟商量将老人送去妹妹家,在四个孩子中,李老太的女儿过的最不富裕,有二个老人和三个孩子都要张嘴吃饭。李老太不忍心,只好重新住回小土屋。每每想到自己的几个不孝子,李老太都会泪流满面,但却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
“过来人”支招
在中国五六十年代,农村家庭每家至少都有三个孩子,父母都觉得养儿可以防老,但结果往往是自己年纪大了却没人管,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我今年60出头,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和老伴在老房子里住着,两个儿子各自在村里盖了一院,女儿嫁到邻村,互相之间离得也不远,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很和谐。哪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不忘给我和老伴送一份,每个月也会给我俩点零花钱,孙子孙女一有空就来我这边玩。
其实孝敬老人跟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我老伴虽然是个农村妇女,但是很知书达理,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孝敬爷爷奶奶,尊敬爸爸妈妈,而且我老伴对公公婆婆也是这样践行的,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长大以后自然懂得孝敬老人,我们俩很欣慰,也很知足。
心理师和你聊
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中国人讲究颐养天年,大家都希望能度过一个幸福安稳的晚年。对于老年人的儿女们来说,照顾老人的生活是一件大事,只有老人生活得好,整个家庭才会和睦融洽。针对李老太的赡养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从子女角度来见,要克服互相推诿赡养责任的依赖心理,每个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子女多,可以互相协商,例如,在村委会的见证下,共同签订一份协议,明确标明在各家居住的时间和日期。如果有人确实不方便,可以通过物质弥补,多给一些钱或者多买一些营养品。
第二,从李老太的角度讲,人死不能复生,要坦然接受老伴的去世,不要整天呆在屋子里瞎想,尽量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身体健康,例如,可以多串串门,和村里的老人说说话,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可以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第三,可以求助外力。当子女不履行责任和义务时,老人可求助于亲朋好友来劝解,或者请村委会、调解委员会、司法、民政、妇联等组织出面帮助解决李老太的赡养权纠纷,若还是不能达成一致,就只有借助法律武器,让法律作出公正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