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起的大学生
(2013-10-10 08:38:55)
标签:
亲子教育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事例描述
刘静和丈夫王喜家里有着十几亩地。两人结婚后,一直勤俭节约,把孩子养大,孩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
开学的生活,王喜把儿子王强送到了学校,安置好之后,因为心疼住宿费,自己就连夜赶了回来。自从儿子上了大学,开销也变大了,夫妻俩在家里更是省吃俭用,有时候一个月都不吃点荤菜。可是,最近这段时间,王强向家里要钱的次数明显增加了,因为城里的孩子都有笔记本电脑和多功能的手机,王强却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手机还是老款式。刘静夫妇刚给儿子交了几千块钱的学费,眼下也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所以就让儿子先别着急,等等再买。这时,儿子不乐意了。从小都是要什么有什么,现在突然要了不给了,儿子一时也无法接受,和刘静夫妇闹起了别扭。一个多月没接他们的电话。刘静夫妇没办法,只好问人借了几千块钱给儿子打过去。和儿子的矛盾算是解决了,可刘静夫妇的心里却怎么也不是滋味。
“过来人”支招
农村的孩子进了城里上大学,很容易出现这种攀比的情况。确实,和城里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缺少太多的东西。但有的孩子会体谅父母,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因此不会提太过分的要求。但是王强从小被父母宠大,父母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留给了他。因此,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是父母很难办到的,他可能就单纯的以为是父母不想满足,因此才会和父母赌气。针对这种情况,刘静和王喜应该这样做:
第一,对于儿子的无理要求,一定要拒绝。就算儿子因此而生气,不理他们,也不能妥协。小孩子都是这样,他们就是在不停的触摸父母的底线。如果这次父母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下次还会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如果这次父母态度坚决,就是不同意,不妥协,以后再碰到同样的问题,他们也不会太过分。
第二,每个月给儿子固定的生活费。告诉儿子,每个月就这么多钱,花完了就没有了,家里不会有多余的钱再给他。这样做可以让儿子对金钱有个概念,不会毫无底线的乱花。
第三,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里勤工俭学。现在的高校里勤工俭学的岗位很多,老王可以鼓励孩子申请一些这样的岗位,这样,孩子的能力既能到得锻炼,同时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还可以让儿子自己拥有更多的零花钱。
心理师和你聊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很明显是由于刘静夫妇对孩子太过溺爱。刘静夫妇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留给了儿子,儿子却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反而儿子从出生到现在,家里一直就是这样,要什么给什么,他已经习惯了。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旦哪天自己的要求超出了父母的能力范围,父母满足不了他了,他不但不会体谅父母,反而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要想改变儿子的这种情况,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刘静夫妇来说,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尝试与儿子沟通,让儿子知道家里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大学生,儿子的心智已经基本成熟,可以接受并且也应该让他知道家里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儿子在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也会衡量一下家里的状况,可能会有所顾忌。
第二,注意沟通的技巧。虽然儿子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是从小就在刘静夫妇的溺爱下长大。如果刘静夫妇的言语过于严厉,可能会让儿子一时接受不了。在下次儿子提要求的时候,刘静夫妇可以先说这么一句话:“儿子,爸爸妈妈也很想买给你,爸爸妈妈希望你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可是,咱们家的情况在这,实在是无能为力,但是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你过得更好!”
第三,确保沟通的有效性。不是聊得越多效果就越好,相反,如果说的太多,儿子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觉得父母太爱唠叨。所以,时机很重要,找一个儿子心情好的时候,适当的告诉儿子家里的实际情况和父母的难处,但是不要反复的强调,点到为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