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教育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正视残缺的爱
事例描述
小杰是某一小学的学生,生性活泼,开朗大方,乐交朋友,成绩优异,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爱将,备受众人瞩目。可是,进来他开始远离人群,远离朋友,变得沉默寡言,变得自卑。
经调查了解,原来是小杰的父母刚刚离异,他跟着爸爸生活。虽然爸、妈依旧很疼爱他,经常给的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终归是一家三口再也不能欢乐相聚。而且,小杰一直不明白,爸爸妈妈本来过的挺幸福的为什么会突然就离婚了,对此问题,爸爸虽然没有恼火,却也总是避而不答。小杰寄希望于妈妈,可是妈妈也是同样的保持沉默。刚开始,小杰只是觉得也许自己还小,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一定懂,可是时间久了,他开始怀疑,这是爸妈再也不真心疼爱自己了,连最起码的解释都不愿意给。他甚至认为不久的将来,自己会有一个可怕的新妈妈,讨厌的新弟弟或新妹妹。他越想越偏激,以至于后来,心理问题越来越越严重,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小杰的爸爸曾经做过一定的努力,希望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却收效甚微。
“过来人”支招
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的结束,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孩子,为人父母者或许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想给孩子最好的、最完整的爱,但是事与愿违的事情屡屡发生。
小杰的父母算是比较负责的,能够做到对孩子的适当关注,可是,他们过多的还是停留在物质生活的关注方面,在思想、精神生活方面还是缺乏适当的、正确的引导。我觉得小杰的父母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离婚之后,很多家长更多的喜欢通过物质的方式补偿孩子,忽略了孩子思想方面的要求。作为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谈心,告诉孩子:“不管爸爸妈妈以后如何生活,但是对你的爱永远不会变”。另外,面对孩子的疑问,为人父母者最好能够及时解答,最好是正确的、诚实的答案,当然也不排除美丽的谎言,不过,这个尺度一定要把握好了。
心理师和你聊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遭受父母离异的不幸,很容易造成思想偏激等问题。对此,离异家长应及时以适当的方法,让孩子明白问题的所在,让其能以正确的地态度接受这个事实,并且,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离异的父母,正视这份残缺的爱。
第一,尊重孩子的知情权。
孩子有权知道父母离异的原因,父母应重视,并给以合理的解释。当然,解释的前提是,必须让孩子先知道,父母当初的婚姻是如何的美满,父母是如何的爱自己等,从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爸妈的幸福和骄傲。然后委婉的说出,因为某些主、客观的原因,父母不再拥有当初的感情,也无法继续维持下去,只能选择分开,但是分开之后父母会依旧关心、疼爱自己(当然这是要言行一致的,必须说到做到,否则会有说谎、不守承诺的嫌疑,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言行准则)。总之要用最委婉的方式,把有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第二,细心留意,深度沟通。
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身心发展,一旦发现不正常的思想、行为状态,及时、正确的进行引导。例如,可以给孩子讲讲一些离异孩子的正面的、积极的事例听听,鼓励孩子不要意志消沉,不要自卑,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
第三,仔细考虑,慎重再婚。
离异父母,尤其是带着孩子的一方,如有再婚的打算的,更要慎重对待再婚的时机。父(母)要先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让孩子能够理智的接受新家庭、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