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管家婆
(2013-07-19 08:20:20)
标签:
家庭教育 |
分类: 婚姻家庭 |
婆婆是个管家婆
事例描述:
琼琼和林子结婚前就知道林子每月打工挣来的钱会按时上交给他母亲,当时琼琼觉得这是林子孝敬父母的表现。并且林子在婚前保证过结婚后让琼琼掌管家里的经济大权,自己负责在外挣钱养家。琼琼相信林子的人品及他许下的承诺,当下决定嫁给林子。
婚后的生活却是琼琼万万没能想到的,她觉得林子当初欺骗了她。婚后不久婆婆就宣告,从此林子的工资仍要按月上交给她掌管,理由是琼琼年轻不知道该如何理财。婆婆向琼琼保证等她和林子有了孩子,她就不再负责保管林子的工资了。林子也同意母亲的说法。琼琼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接受了婆婆的说理,但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因为刚结婚,琼琼没有出去工作,一直赋闲在家,平时花零花钱需要问婆婆要。一来二往的,婆婆开始嫌弃琼琼乱花钱了,并总是唠叨让林子管管媳妇。琼琼觉得很委屈,以前自己工作的时候都是花自己挣的钱买东西,现在却要伸手问别人要钱,还要挨别人的冷眼……
“过来人”支招:
婆婆喜欢勤俭持家的儿媳,认为儿媳所花的每一份钱都是自己儿子辛苦赚来的。琼琼却觉得,和林子结婚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一家人了,两个人的钱应该合起来规划着用,这样才能为家庭理好财。虽然林子婚前答应让琼琼理财,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仍习惯地将钱交给自己的母亲,这让琼琼感到丈夫没把自己当一家人看。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觉得结婚后,若是琼琼和林子不急着要孩子,琼琼也可以继续出去工作,挣回来的钱自己掌管着,就不用伸手向婆婆要钱了。这样也可以改变琼琼在家庭中被动的经济地位。婆婆习惯了当家庭的女主人,当琼琼嫁过来后,家里两个女主人碰在一起,出现摩擦是正常的。
心理师和你聊: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权力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父母亲总是喜欢安排子女的生活以及未来,理由是为了他们着想;新婚夫妻之间往往争吵连连,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确定彼此的权力范围。
琼琼的婆婆勤快贤惠,一人将家里料理的头头是道,林子只管在外挣钱。这种长期持续的模式,导致了婆婆对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想掌有主动权。琼琼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琼琼可以尝试着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个工作,这样既能减少与婆婆的矛盾,还能有一些经济来源。
2.在还没有工作的时候,可以就零花钱问题先与婆婆进行交流、达成共识。比如婆婆每月给琼琼一定数额的零花钱,让琼琼自由支配,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琼琼总是向婆婆要钱的现象,婆婆还可以趁此机会考验一下琼琼的理财能力。
3.平时虚心向婆婆学习理财、管家的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婆婆看到琼琼的理财、管家才能,让婆婆从平时的生活中相信琼琼能管理好这个家。
4.婆婆也要学着适当的放手,给儿媳一些成长的机会,教会她管家的技巧,婆婆要明白小辈的生活终究是要自己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