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鞭下的孩子
(2013-06-23 08:31:44)
标签:
亲子教育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皮鞭下的孩子
事例描述
小王夫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为生。两人都是初中文凭,结婚后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小宝。转眼间,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小王夫妇高高兴兴的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小宝生性活泼,平时在学校总是调皮捣蛋,影响课堂纪律。老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小王叫到了学校,要求小王严格管教。小王从学校回来之后,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火气,解下皮带,朝着小宝的屁股使劲抽去。孩子身上被打出一条条红印,妻子见状,赶紧拉开小王。这时的小宝已经哭哑了嗓子。看着儿子的可怜模样,小王心里也很心疼。他本想回家好好教育一下小涛,但是一进家门看见小宝调皮的样子,就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同时也不知道怎样去和小宝讲道理,才选择了这种暴力的手段。小王的妻子虽然也知道丈夫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好,可是自己也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夫妻俩现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伤透了脑筋。
“过来人”支招
在农村,像小王夫妻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很普遍。俗话说:“不打不成材。”对于犯错误的小孩,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都是拉过来打一顿。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坏在这里暂时不做评价。但是,这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小王打小宝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小宝为什么要打他。孩子那么小,还不能分辨是非,这样上来一顿暴打,他们或许还不明白为什么会挨打,就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面对这个问题,作为乡村教 师的李老师是这样做的:
第一,给孩子树立一个标准,让他知道什么是好的,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是不能做的。孩子还小,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不高,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奖罚分明。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的夸奖他。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些小的物质奖励,比如,如果孩子今天做的数学题全对,就给他买一个小棒棒糖。可以在家里适当的买一些小零食放着,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奖励孩子。但是,如果孩子表现的不好,也要及时的指出来,但是一定不要打骂,可以罚他多写几道练习题等等。
心理师和你聊
一般来说,刚进入小学的学龄儿童,心里对一些规范还没有什么太强的概念。他们往往还停留在没上学时的心理水平,思想也是无拘无束的,不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这段时期,是给孩子树立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家长,不能总是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要对他们循循善诱,引领他们朝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要容许孩子犯错误。在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冷静的想一下,这个错误是不是一般小孩子都会犯的错。比如,孩子有时候会忘记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家长这时不要拉过来一顿打,先要问问他,为什么会忘记,如果真的想不起来了,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去问问其他同学,让他自己解决问题。等到事后,再告诉他,能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才是好孩子。
第二,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①火气上来时,先不要立刻采取行动,尽量避开孩子,在心里默念5个数。然后深呼吸。②当火气上来时,先想一想上次打过孩子后,孩子的可怜模样,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冷静,冷静,不能伤害我的宝贝。”
第三,学会与孩子交流。或许很多父母不善于表达,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和小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如果放低身段和孩子交流,可能会很没面子。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用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孩子如果讨厌写作业,父母可以顺着他们的话说:“我以前也不喜欢写作业,可是写了之后才发现,写作业有很多乐趣,你试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