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农民生活 |
小文今年22岁,春节回家没两天,家里就给她安排了两次相亲。第一次相亲小文在姑姑、舅妈、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的,浩浩荡荡的一拨人在媒人约定好的村头超市里碰到了浩浩荡荡的另一拨人。两拨人里就两个主角,相亲的时候,差点就搞错对象。最终小文没看上对方。小文的父母趁热打铁,紧接着给小文安排了第二次相亲。
这一次小文有个要求,就是相亲时只让妈妈和哥哥姐姐陪同,对方也不能来太多人。小文觉得相亲不是什么好事,村里村外的人多嘴杂,大部队去相亲目标太明显,惹人猜疑,看对眼了是好事一桩,看不对眼了村里人又该议论了,不是说你眼光太高,就是猜疑你被对方嫌弃。况且,小文觉得自己在外面工作两年了,完全有能力察言观色,去的亲友团多了没有什么意义。对于小文的要求家里人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小文年纪尚小,考察人的事情还是人越多越好,人多了才能看得清晰全面。
过来人支招:
农村相亲是在媒人的安排下,由两家亲属陪同男女主角前往进行的。去多少人合适没有固定的说法。一般不是很有主见的父母会找亲友来助阵,帮助自己的儿女一同考察。人多了观察的角度也会多,从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中多角度观察相亲当事人的基本素质。前去的亲友也多能发挥观察试探的作用,通过巧妙的互动、凭借自己的阅历去推敲相亲当事人的性格特点。但往往会意见分歧或意见过度一致。十分有主见的父母倾向于单独陪子女前往,他们会主动与当事人交流互动,初步推断当事人的性格特点。
能够看出小文是一个较有主见的姑娘,小文的担心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小文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相亲,同时建议小文巧妙争取更多时间,给两人留下两周左右的时间进一步考察,再断定是否接受对方。
另外想和小文说的是,不要太在意村里人的议论,在农村谁都有可能被人议论,但谁都不会长时间记住自己议论过的事情,往往那些议论就是一时的闲聊,聊完了就过去了。
心理师和你聊:
小文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完全可以在两三个人的陪同下去相亲,但相亲前要先做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
1. 调查了解工作。比如了解对方的人品素质和为人处事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家教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庭遗传史情况等。可以通过对方的朋友圈子、对方的左邻右舍、对方的亲戚长辈进行这方面的初步了解,这些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2. 相亲当天,要看他的五官是否端正,这是最基本的外形要求;再看他着装是否得体,这可以看出他赴约的重视程度,也能看出他的着装品味。
3. 相亲时多询问他的家庭情况。看他是否关心自己的父母,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责任感,一个不懂得行孝、不懂得爱护家人的人也不会去爱一个女孩。
4. 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观察他的言谈举止,从谈吐中了解他的学识,判断他的能力。一个说话夸张的人,不值得完全相信;一个总是小心翼翼说话的人,一般不大自信;一个只顾自己发言,不善于倾听的人,有些大男子主义;说话没有底气的人,基本没什么能力。
当然小文可以让陪同前去的人分工合作,全面考察。相信小文能够做出较好的观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