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黏人的人儿

(2013-03-04 09:10:44)
标签:

教育

分类: 亲子教育

事例描述

琴结婚三年了,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照料未满两岁的女儿,女儿是她生活的唯一重心。每天清晨醒来,她都要准备女儿的吃、穿、用、住,冲奶粉、换洗衣物、打扫房间琴一人全包了,每天的生活里只有女儿,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孩子的喜怒哀乐也成了她情绪的晴雨表。女儿的教育及培养问题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每年节假日,各大商家都会进行打折促销活动,琴便会带着女儿去淘几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每次带来的都是女儿挑中的不便宜的各式玩具。春节期间丈夫回家过年,女儿并没有对父亲的到来表示太多的兴奋,反而更加依赖琴,生怕琴被抢走了似的。琴担心女儿的心情不好就整天陪着女儿,却因此冷落了丈夫。这个新年她并没有往常那么开心,春节过后,丈夫也早早离开了家。琴为此十分烦恼,不知如何是好。

 

过来人支招

这是让每位母亲都头疼的问题。

我在孩子小的时候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总是手忙脚乱、七上八下,不过心里感觉很满足。当然小孩他爸爸也帮我分担一些,我们俩会商量着来,可能是小孩子的依赖性特别强,不过我们也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就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对他也不像以前那么百依百顺了,当他哭闹时,我便置之不理,他自己闹一会发现没人理他便也自己玩了。这样几次之后,他大概也就知道了无理的要求父母是不会满足的,便也乖了许多。刚开始不理他还是不忍心的,后来看到了效果便意识到自己做得对,孩子也得到了成长,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孩子没有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心理师和你聊

孩子对母亲依恋是很正常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建立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儿童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父母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可能会出现冷漠、拒绝人、无情残酷等表现。因此,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我们给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需要,孩子的这种情感有其实是很好满足的,父母的温柔抚摸、深情拥抱,甚至是一个微笑,都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比如,有时候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很爱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

第二,对待孩子要诚实,有耐心。孩子在哭闹时,父母要有耐心,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适当的哄哄孩子;如果孩子真的是无理取闹,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孩子,让他自己呆着,孩子哭一会儿觉得没人理他,自己变会觉得没意思,就安静下来了。但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也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第三,可以动用周围的资源,尤其是自己的丈夫。妈妈平时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经常告诉孩子爸爸的事情,告诉孩子爸爸是关心他、喜欢他的;爸爸回家后,妈妈可以多创造些机会让丈夫和孩子多相处,比如在孩子还没有完全跟爸爸亲近时,不妨多组织一些家庭集体活动,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出去玩、做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创造机会让爸爸与孩子单独相处。

    第四,爸爸平时在外打工时,也可以适当的抽出些时间关心关心孩子,可以多跟孩子打打电话,尽管孩子小不一定能明白你跟他说的话,但经常通话会让他意识到爸爸一直在身边,爸爸很关心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