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民生活教育 |
分类: 农民生活 |
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事例描述:
小勇今年十九岁,由于家境贫困,高二就辍学在家,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同村很多同龄人甚至比自己小一些的,只要没有读书都选择外出打工,但小勇却始终不愿意出去。他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他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担心其他人笑话他瘦弱。有时候他也想要出去挣钱,帮家里减轻负担,但一想到自己没文化,没手艺,也没有大力气,就觉得自己在外面混不下去。越想越怕,内心矛盾交杂,他过得很不开心。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儿子不愿意做的事,他们也不忍心勉强。儿子的忧虑他们知道,但是却没办法帮忙分担,一劝说,反而让他更有心理负担。
过来人支招:
年纪小,身体又弱,害怕在社会上过摸爬滚打的生活,这是很正常的。我个子不高,在别人眼中我很瘦小,但是干起活来,能赶上我的人也不多。我虽然干不了什么重活,就在车间流水线上做,都是手上活,熟练以后我比其他同事都要快。组长和班长都很喜欢我,觉得我踏实肯干。我初中没上完就回家务农了,十七岁的时候出去打工,到现在都三年了,觉得在外打工比在家要好一些,工作比较单一,每个月都有收入。在家一年到头忙忙碌碌,钱却没有多少。在外面打工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所以小勇可以出去尝试一下。
心理师和你聊:
在外出打工的问题上,小勇一直在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他觉得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手艺,也没有大力气”,从而得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的结论,害怕去尝试。
从认知行为学的角度看,小勇要想在行动上有所改变,就要在认知上做出调整。认知的改变促进行为的改变,才会有所进步。
1.小勇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比如,高中毕业,说明他与同龄打工青年相比更有文化;想给家人减轻负担,说明他有责任感、很懂事,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人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
2.小勇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选择能胜任的工作,觉得自己身体单薄就避免做力气活,有一个高中文凭,可以选择去一些发达地区的电子厂或机械厂打工。
3.确定了想法就大胆去做,不要过多地设想前方有什么样的困难,设想自己会遇到坏人,行动最重要,努力尝试去做才最实际。
小勇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比如,他可以跟同村有经验的人一起出去,找到第一份工作,给自己一个机会了解社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全面认识自己的潜能,然后再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而经验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第一次尝试大家都会感觉信心不足,感觉会比别人差,但是只要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