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案例5
(2013-03-02 10:17:30)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案例5
者愿意用
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低于
或大于
情况下,花钱最少得到的满足程度最大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住都处于温饱水平。实际上这
用这
如果你没有积蓄,购物欲望非常强,见到新的服装款式,甚至借钱去买,买的服装很多,
而效用降低,如遇到一些家庭风险,没有一点积蓄,使生活陷入困境。
见到如此之多的琳琅满目的物品,你会选择你最需要的。你去买服装肯定不会买回你已有
的服装。所以说经济学是选择的经济学,而选择就是在你资源(货币)有限的情况下,实
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使每
讨论题:
1.
2.
者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和用一元钱买到的商品边际效用相等。我们前边讲到商品的连续
消费边际效用递减,其实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你存货币越
多,购买物品就越少,这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在增加,明智的消费
者就应该把一部分货币用于购物,增加他的总效用;反过来,消费者则卖出商品,增加货
币的持有,也能提高他的总效用。经济学家的消费者均衡的理论看似难懂,其实一个理性
的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已经遵循了消费者均衡的理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