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古人激励的方法比较直接,从来不隐讳读书的目的:升官发财,做人上人。
宋朝皇帝亲自给学生励志,宋真宗赵恒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朝还有《神童诗》,也非常励志,其中的诗句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古代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这种学习态度很功利,也很励志,这才有头悬梁锥刺股等,发奋读书的美谈。
现在的学校也要给学生励志,不过励志的内容和方法与古代不一样。
星期一升旗仪式,是学校给学生励志的时间。通常是让表现好的学生在红旗下发言,主题万变不离其宗:好好学习,长大做红色接班人,报效祖国。发言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优秀的班干部或者是团干部。然后学校领导总结发言,强化学生发言内容。有时学校还会请一些功成名就,有身份和地位的名人或者校友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这些就是通常说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没有说清楚红色接班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潜意识中,老师和学生人们都以为,红色接班人就是当官,最好是当大官,反正是要有身份有地位。
学生长大后不得不做普通人,或是只能打工、当保姆,就感觉社会、学校、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落空,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失败,有失落感。
不管古今,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为了少伤害未能实现愿望的人,不妨把读书的目的分个层次:首先是为了生活,通过读书学会生活技能;其次是做个明白人,读书能让人明事理;再其次,读书是为了自己活得有尊严;最后才是当官发财。
只要不违法乱纪,都应该算是红色接班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