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请•评审书
(2012-09-04 18:56:20)
标签:
课题申请&bull评审书 |
分类: 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课题 |
编号 |
|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填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
2011年10月10日
填表说明:
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4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1份电子稿。复印请用A4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电子稿以“十二五”课题申请表为主题,发送到fjtyh83780640@163.com 。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四、本表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五、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联系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梦山路73号。
邮政编码:350025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 |
|||||||||||||||||
关键词 |
教学做合一 |
|||||||||||||||||
负责人姓名 |
郑 沂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日期 |
67年12月23日 |
|||||||||||
行政职务 |
培训处主任 |
专业职务 |
中学语文高级 |
研究专长 |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担任导师 |
武夷山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 |
|||||||||||||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
福建省 |
所属系统 |
教育部门 |
|||||||||||||||
工作单位 |
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
电子信箱 |
364493079@qq.com |
|||||||||||||||
通讯地址 |
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 |
邮政编码 |
354300 |
|||||||||||||||
联系电话 |
0599-8350860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
|||||||||||
彭钟菊 |
69年1月 |
备课组长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二中 |
||||||||||||
吴小琴 |
72年9月 |
语文教师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二中 |
||||||||||||
关小佳 |
82年9月 |
语文教师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二中 |
||||||||||||
暨桂榕 |
66年11月 |
语文教师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二中 |
||||||||||||
蒋 敏 |
77年1月 |
语文教师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二中 |
||||||||||||
邓冬霞 |
70年2月 |
教研组长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三中 |
||||||||||||
陈红冰 |
76年8月 |
语文教师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三中 |
||||||||||||
陈秋芳 |
84年7月 |
语文教师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三中 |
||||||||||||
刘益柳 |
74年11月 |
语文教师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三中 |
||||||||||||
余云 |
69年5月 |
|
初中语文教学 |
|
|
|
||||||||||||
|
70年12月 |
|
初中语文教学 |
本科 |
|
|
||||||||||||
|
76年5月 |
|
|
本科 |
|
|
||||||||||||
|
75年9月 |
|
|
本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期最终成果 |
形成科学、有效、系列的作文教学模式 |
预计完成时间 |
2014年12月 |
|||||||||||||||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几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探讨》 |
郑沂 |
论文 |
获得中国教育学会21届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
2009年12月 |
《武夷山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调查报告》 |
郑沂 |
论文 |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2011年第1期 |
《作文指导---让学生“反观自我”》 |
郑沂 |
论文 |
《中学语文》 |
2011年第9期 |
《向作文教学要语文素质》 |
邓东霞 |
论文 |
“2010年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征集活动” 全国二等奖 |
2010年7月 |
《我的家乡--武夷山》 |
陈红冰 |
写作指导 |
全国二等奖 |
2010年7月 |
《“乐天派”爸爸》 |
邓东霞 |
写作指导 |
“文心雕龙”杯第三届全国新课标写作才艺大赛 全国二等奖 |
2010年7月 |
《茶香悠远》 |
邓东霞 |
写作指导 |
武夷山市“武夷星杯”我爱武夷大红袍征文赛 市级一等奖 |
2010年8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限2500字内) |
一、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思想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陶行知先生对“做”的定义“是在劳力上劳心”,认为“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 “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 “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于作文教学有很好切合性和运用价值。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流程是:出示命题——作文指导——学生作文——批改反馈。这种指导模式的弱点:一是学生主体性缺失。教师主宰着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反馈延迟。学生作文上交批改,至少一周以后才讲评,会弱化激励学生作文效果;三是指导低效。教师批改学生作文,负担很重,批改后学生未必接受并改进。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我们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学生缺少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主要原因。我们曾经对本市的800名初中生、60名初中语文教师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较低,作文反思意识淡薄;学生没有养成作文反思习惯,作文反思方法缺乏;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当学生完成作文后对自己的作品自觉地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这不仅仅是回顾和重复学习,更重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未来学习的成效。因此,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开展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是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它强调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是“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做”(即写作)为中心的,离开写作实践谈作文教与学,只能成为无本之木。而“做”要有成效,必须是“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学生写作要有成效,需要学生的反思。基于这样认识,反思性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以反思促进写作,以反思把握写作方法。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强调是以引导学生反思提升“做”(即写作)的水平,在学生“做”(反思写作实践中)进行作文的“教”和“学”。 本研究意义:1、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研究,能有效促进学生策略性写作;2、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研究,能有效促进作文教学流程优化;3、“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研究,能有效促进学生作品意识强化。4、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研究,能更好实践与丰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 反思性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反思,不断剖析与解决自身作文问题,努力提高作文写作水平,让自己学会作文的教学过程。它是要引导学生围绕“我写作了什么——我的写作有价值吗——我的写作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写”的问题链,琢磨文章的优化,提升作文水平。反思性作文教学具有如下特点:以解决引导学生自我剖析和解决作文问题为起点、以引导学生追求作文合理性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写作和全面提升作文水平为目的。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指作文教学要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是要引导学生以作文反思来“做”写作,以作文反思来“教”写作,以作文反思来“学”写作。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作文教学反思为载体,有效促进作文教学形式与流程的变革。 三、研究问题 1、探讨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实践,优化反思性作文教学的形式与流程,积极探索反思性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2、探讨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实践,强化学生作文反思意识、瞄准作文反思内容、把握作文反思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和作文能力;3、探讨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作文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索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作文指导水平。 四、研究内容 (1)作文后记 作文后记是学生针对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写出反思性的文字。作文后记,能使作文反思目的性明确、反思内容全面、反思流程完整、反思效果深入的一种作文反思策略。作文后记记载的内容主要有:一是记录文章的优与劣。二是记自己的感受。三是记作文的灵感。四是记修改方案。 (2)写作文病历卡 作文病历卡是学生把自己当做医生,将自己写的作文当作病人,为治病自己给自己诊断、开处方。写作文病历卡,形式新颖,内容简单、容易操作,学生感兴趣,它既能调动学生反思兴趣,又能有针对地解决学生作文问题。作文病历卡包括五个内容:一是疾病名称,你的作文犯的是什么毛病;二是发病时间,作文毛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三是发病原因,毛病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四是治疗方法,有哪些办法能够治好病;五是治疗疗程,要治好病,需几个疗程,多长时间,分几个阶段治疗。 (3)作文自评 作文自评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作文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面评价,写出评语与分数。能使学生细致认真思考和分析自己的作文,是一种全面、深刻反思自己作文的方式。具体做法:一是确立评价标准。二是开展评价。三是给予指导。 (4)学生作文自我修改 作文修改是一种注重作文行为的深度反思,它能将作文反思转化为行为,它能变思考为技巧,有利于学生策略性作文。作文修改主要做法: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批改和评讲要求,确立文章的优点和弱点所在;二是将文章的优点和弱点复述给同伴听,并要求同伴提看法与建议;三是记录同伴对文章的反应;四是认真思考同伴的看法和建议,并修改或重写文章;五是思考同伴和老师的建议有无被采纳,为什么?六是将新文章交给同伴讨论,对比原文讨论得失。 (5)品味作文亮点 品味作文亮点就是将文章的精彩之处找出,并且对其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它是属于作文片段反思,但它也是一种深度的反思,有利于学生积累成功的作文经验。品味作文亮点的流程:一是判别亮点。二是确定亮点。三是分析亮点。四是寻求突破。 (6)作文自我提问单 自我提问单是根据作文的规程或作文素养要求,将其细化,以系列问题的方式出现,学生根据问题系列逐一回顾、思考、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作文提问单。它是根据优秀文章的标准,将其细化形成问题,要求学生对照问题思考、评价自己的作文。二是阶段性提问单。它是根据作文素养要求,将其细化形成问题,学生在一个阶段对照问题对自己的作文水平进行回顾、评价。 2、研究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反思性作文教学流程 (1)确立反思问题 即学生通过对自己作文的实际感受,意识到自己作文问题的存在。本阶段是作文反思的起点,主要任务回顾作文过程、判定作文优劣、确立主要问题。 (2)描述与解释
(3)拟定修改思路
(4)总结提升 即教师以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为核心,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在作文反思中,学会反思。本环节使作文反思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运用问题提问单反思、在运用作文提问单中提升作文反思习惯与能力。 五、重要观点 国内关于学生作文反思性教学研究没有形成系列化,更多停留于经验性总结,而很少具有实证性探索,本研究将从实证角度对反思性作文教学进行探索,力图形成科学、有效、系列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研究促进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提高与作文水平的提升,这是在实践上的最大创新。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行动研究流程:问题(确定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实际欠缺问题)——设计(针对问题采用相应教学形式)——行动(反思性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和解释)。按照这四个流程反复开展研究。 (2)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年级与不同班级作文水平的优、中、差学生(每班各1个),研究作文成效成因,追踪作文反思性教学运用后的状况与效果。 2、研究步骤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a、各研究成员全面实施研究方案;b、全面收集与积累研究资料;c、编辑研究期刊,交流研究感受。
(3)推广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将研究初步成果推广于本市其他学校,更大范围探讨反思性教学的成效及其运用要求和保障条件。 选取武夷山二中、三中、武夷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共九个班班做为实验班级(采用跟班研究)。这些班级既有城关学生、也有农村学生,还有城乡结合部学生,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推广阶段(从2013年开始),将研究成果在上述学校的所有班级进行推广,并再选取四所农村学校推广运用。 |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
1、2007—2009年曾主持南平市级课题“中学生阅读与作文全境研究”武夷山子课题,并成功结题; 2、2010—2011年主持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课题编号为:FJH10-026,并成功结题; 3、撰写的《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探讨》2009年12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21届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4、撰写的《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调查报告》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撰写的《作文指导---让学生“反观自我”》刊于《中学语文》2011年第9期; 此外各校实验学生多人多次获“文心雕龙”杯第三届全国新课标作文才艺大赛二、三等奖,市迎新作文一等奖等。课题组成员多次获全国、市级作文指导教师奖。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课题负责人是中学语文教研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与研究经验,曾主持南平市级课题“中学生阅读与作文全境研究”武夷山子课题,并成功结题;负责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课题编号为:FJH10-026,并成功结题。撰写《作文指导:让学生“反观自我”——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探讨》于2009年12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征文二等奖,《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调查报告》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期;《作文指导---让学生“反观自我”》刊于《中学语文》2011年第9期。对作文教学有比较深的研究,有反思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经验。 |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12年1月—2013年12月 |
《基于“教学做合一”反思性作文教学流程设置与研究》 |
研究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2 |
2012年1月—2014年7月 |
《基于“教学做合一”反思性作文教学形式探讨》 |
研究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3 |
2012年1月—2014年7月 |
《基于“教学做合一”反思性作文教学课例与教学设计汇编》 |
教学案例 |
课题组成员 |
4 |
2012年1月—2014年7月 |
《基于“教学做合一”反思性作文教学学生作品集》 |
学生作品 |
参与的学生 |
5 |
2014年1月—2014年7月 |
《基于“教学做合一”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报告》 |
研究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
|
|
|
|
|
|
|
|
|
|
|
|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1 |
2014年1月—2014年7月 |
《反思性作文教学流程设置》 |
研究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2 |
2014年1月—2014年7月 |
《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报告》 |
研究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
|
|
|
|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 |
|
七、省陶研会课题评审组评审意见
|
|
|
|
|
|
|
|
|
|
|
|
|
|
评审组 建议立项意见 |
评审组长签章:
|
|||||
评 审 未 通 过 原 因 |
评审组长签章:
|
|||||
—
2、表格填好后请寄到省陶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