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股票动力学(二)
(2020-07-12 12:33:35)
在上一篇《说说股票动力学(一)》写出来之后,隔了一段时间没有继续写,今天有空就继续写写。关于动力学的东西,网络上大多还是围绕缠师108课里的东西炒剩饭,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并不多。
本人熟读缠论,虽然课文里对动力学的描述不算多,但一切都在图表里,一切都在人的贪嗔痴疑慢里,因此,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动力学的理解。动力学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如果说形态学是研究‘结构’在走势上的表现,那么动力学就是研究‘人心’留在市场上的痕迹。
上篇文章说过,走势动力由买卖力度不同产生的,如果买盘力度等于卖盘力度,那意味着股价就一直横盘,难涨难跌,反之,股价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下跌,如果买盘力度持续大于卖盘力度,那股价就会呈现出加速上涨的态势,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字涨停。
人心的贪嗔痴疑慢,最终作用于市场,无非就是买和卖两个动作,再加上买卖的数量,换句话说,动力学就是研究买卖数量变化的学科,而买卖必然是连续的,因此,更完善点,就是研究买卖数量连续性变化的学科。
这种连续性变化,在K线图中必然留下痕迹,而K线图的要素无非两点,时间和空间,因此更更加完善的动力学含义就是:研究买卖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性变化的学科。
由此就可以得到走势力度的定义:走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度。而同时能够衡量时间和空间的东西,就是面积了。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缠师在比较背驰的时候,利用的是均线面积或者MACD面积了,很明显,背驰是动力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任何涉及到买卖数量产生的买卖力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的,都可以归纳到动力学的范畴。那么,就可以将上面的内容拆分出来研究,关键词就3个,买卖数量产生的买卖力度、时间、空间,如果再加上一点,就是连续性变化。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买卖数量看成是成交量,买卖力度看成是K线幅度。
成交量大幅放大意味着买卖数量的大幅增加,而K线幅度大小(一般以实体大小为主)意味着买卖力度的大小。成交量和K线幅度有着以下几种对应关系:放量大K线,放量小K线,缩量大K线,缩量小K线。
以上四种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对应的市场动力大小各不相同,并由此产生关键点的定义。很明显,买卖数量越大也就是成交量放大所产生的较为悬殊的买卖力度也就是大K线,所蕴酿的市场动力越大,市场动力越大,走势就越容易产生同方向的延续。
这就是为什么有效的突破往往是以放量大涨的方式进行的,因为这种K线结构蕴含着大的动力,这也是分辨有效突破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反之,买卖数量越大也就是成交量放大所产生的较为并不悬殊的买卖力度也就是小K线(包括十字星),所酝酿的市场动力并不大,反而说明市场产生分歧,特别是在经历一段大幅上涨之后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见顶的信号,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放量滞涨。
同样的,也可以对缩量不同K线进行进行研究,得出相对应的结论,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分析的是单根K线所蕴含的动力大小,这也是K线分析者常用到的东西。但,更为重要的是,将市场的连续性K线所产生的连续性买卖数量和买卖力度进行分析,由此最终能够产生走势的结构能量的定义。
走势的结构力量越大,走势的延续性就越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单根放量大涨之后的走势可能夭折,但连续性放量上涨的走势,想要结束,却没有那么容易的原因。
就好比最近的大盘,走势连续放量大涨,并由此产生对应的结构能量,这种结构能量就保证了,大盘在这里想要直接结束行情,概率十分有限。除非走势的结构能量被消耗殆尽,那么消耗走势结构能量的方式有哪些呢?
觉得股票动力学系列有兴趣的,可以点击一下右下方‘在看’表示支持。原创不易,需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