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莫笑带你读缠论(七):从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说起

(2020-06-14 22:13:30)

108课中,有一篇十分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一课,就是第40课,同级别分解的多重赋格,这篇文章开篇就提到,‘投资,往往碰到这样两难的事情,就是一个小级别的进入,结果出现大级别的上涨,这时候怎么办?’。

 

 

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在背驰转折定理中,有一种情况就是接着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如何操作,缠师在本课也给出了答案。

 

所谓同级别分解,就是将所有走势按固定的级别的走势类型进行分解,走势图中分解出来的走势段都是同级别的,那么如何才能将同级别分解在实际走势中很好的应用起来呢?今天就说一下这个问题,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设我们将走势进行30分钟的同级别分解,那意味着每个走势的走势段都应该是30分钟走势类型,在缠论中,a+A,通过分解组合,就算a不是30分钟走势类型,但可以通过结合律,使得a成为30分钟的走势类型,进而将走势a+A分解成A1+A2+A3的连接。

 

上面的分析看似复杂,要通过结合律对走势进行重新组合,使得走势成为同级别分解的连接,实际上,很简单,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用缠论笔的概念说明一下。

 

很显然,缠论中,某固定周期图比如30分钟,可以将走势分解成该级别笔的连接,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在做的事。那么走势最后,都被划分为了以笔为走势段走势的连接。

 

由缠论A0(递归初始函数,不是一段A0的走势段)的设定可知,我们将本级别笔设置为本周期的A0,那么意味着符合该级别笔定义的走势段在该级别视角下是同级别的,这句话看不懂的可以再思考一下。比如,A1A2两笔走势,都是30分钟一笔走势,但看30分钟以下级别,A1可能是5分级别,A2可能是1分钟级别,但他两都符合30分钟一笔的条件,那么他两在30分钟图中,就是同级别走势。

 

那么将你要同级别分解的级别进行A0化,就不需要将a+A进行结合律的重新组合,在30分钟的A0视角下a+A1+A2+A3就是同级别分解的连接。

 

请注意,这也是百分百符合理论的。文章中说的通过结合律将a+A分解成A1+A2+A3的连接和上面说的a+A分解成a+A1+A2+A3的连接,并不冲突。只不过设置的A0不一样,这点一定要转过弯,否则接下来的内容就没法继续了。

 

也就是说,利用缠中说禅笔定义,在固定周期中画笔,其实就是将该周期进行了同级别分解。以上内容,其实都很简单,看过缠论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既然重新定义A0,可以很容易的将某周期图进行同级别分解,那么完全可以设置一个其他的A0,使得走势分析更加直观。在反抗体系中,我们将某周期图MACD黄白线回抽到0轴附近定级别,并将此设置为A0,那么abc三段上下上的走势中,b只要不跌破a的关键点,必然符合将走势回抽到某级别0轴附近,那么abc就成为了一个同级别分解,ac来比较力度。至于ac是否是同级别走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bA0视角下,ac就是同级别的,可以用来比较力度。

 

这也很容易理解,比如在非同级别分解的视角下,a+A+bab也完全可以不是同级别走势。同样的,b的实际走势级别,也完全不必和ac相同,但不妨碍在此A0视角下,abc是同级别走势。

 

 

之后走势d下跌,将该周期的MACD黄白线跌破0轴,之后出现e的上涨,那么走势就自动升级,变成了a`+d+e的同级别分解,a`e来比较力度,请注意,这个时候,比较力度就要调大一个周期图进行,而不是在abc这个级别。

 

因此,大家经常发现反抗体系在分解走势中,一个5分钟上涨结束后,反向一个1分钟甚至1分以下的走势转级别,将走势扩大为两段10分钟图两段走势的连接。

 

写到这里,相信学过反抗体系的读者应该就能马上明白,反抗体系确实脱胎于缠论,只不过重新设定了A0,并不断变化A0,使得走势在不断自动升级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同级别分解,再简单说,就是这种定级别和转级别的方式,能够自动的实现同级别分解和非同级别分解(允许中枢延伸、扩展本质就是允许中枢升级)的完美结合。

 

这也是本人在《破除缠论束缚二:走势的多义性》里所说‘走势天然的在我这套分析系统中自然而然的使用了同级别和非同级别分解的综合运用’的原因,只不过当时没说为什么,现在说了而已。

 

缠论是一部可以不断发展的理论,只要不违背走势终完美的第一原理,既然缠师可以定义笔的概念,那为什么咱们不同重新定义笔?重新定义级别?本人觉得,如果把缠论局限于108的内容,才是真正小瞧的缠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