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总体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卫生服务、卫生行政、卫生监督及执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通过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2、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和公共卫生基本知识与技能。
3、能够搜集、整理及处理科学数据。
4、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措施与计划。
5、具有对卫生项目计划、经费预算、组织实施的能力。
6、能够对人群健康、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和监测。
7、具有系统的卫生服务知识,具备医院管理及社区医学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对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应加强其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和复合性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学位课程学习和调查研究实践,掌握和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一定卫生法律、法规、政策理论。
2、掌握公共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卫生监督、监测基本技能。
3、能够设计、实施和评价公共卫生项目。
4、系统掌握公共卫生调查研究方法。
5、能独立开展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内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并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6、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掌握一门外语,并熟练地运用于本学科。
三、学科方向
1.卫生事业管理
2.疾病预防与控制
3.卫生学与卫生执法监督
4.妇儿保健与人口健康
5.社区卫生与健康教育
6.临床评价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一)学习年限:二年半至三年。如论文未完成可延长一年。
(二)学习形式:实行非全日制形式学习。
(三)时间安排:利用双休日和其它业余时间上课,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第三至第六学期进行专业实践和专题论文研究。当修满规定学分时,进行专业实践和专题论文研究。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如论文未完成可延长一年。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办法
对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体现出基础性与应用性,选择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内容应体现出公共卫生人员在工作中能经常用到的,并利
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工作实际,加强现场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具体学分及考核情况见附表。
六、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所列课程均安排集中授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修,并达到规定的40学分,对于所列课程,应加强教材建设,能引进
国外优秀教材的尽量争取,对于目前尚不能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的课程,应组织专家编写,要求教材应拓宽知识面,并联系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学科前沿。每门课程均要
求授课教师根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教学方式要求多样化,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七、培养方式
(一)政治思想方面:
由学院、科室及生源单位导师小组共同负责,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精神及正确的学术观念。
(二)计划的实施:
1、实行导师负责制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在学院统一领导下,由教研室与实践基地或学生原单位组成指导小组,导师小组由相同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组中有一名专家为导师组长。
2、导师组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开展工作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工作计划,导师组负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
4、由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抓好学生的业务实践、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及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质量。
5、由学院组成综合答辩小组,对各学科论文进行把关,严格实行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八、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必须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使学生毕业后真正成为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改变以往单纯的“课程+论文”,采用“课程+实
践+应用+论文”这样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法。因此,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把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是提高应用型公共卫生硕士专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具体要求
如下:
1、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1—2个月时间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实践,以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体制、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卫生服务需求
等现壮。学院将省、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测所和疾病控制中心作为实践基地,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当前公共卫生发展现状,并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
生对日常及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理能力。
2、实践基地现场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严格的工作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科研素质训练。
3、完成实践环节后,就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撰写一份现场实践报告,折合成学分,计入学生修业总学分。
九、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要求
(一)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的选题:
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选题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导师的学科领域、生源单位、实践基地或是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实际公共卫生问题,要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以现
场调查及研究为主线,要求所选的题目其预期结果能够说明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指导同类问题的意义。
(二)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的开题:
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严格执行开题报告制度,研究生在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或积累一定数量的学分,并进行实践环节培养后,应在导师指导下,针对自已的选题,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并进行论文开题报告会。
(三)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质量的评估与考核:
学位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是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的科研课题的总结,应反映出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和解决公共
卫生问题的综合能力。研究结论应注重其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统计可靠、引文准确合理。在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
后附参考文献目录。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小组审核同意才能推荐答辩。
对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采取笔试、口试与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应包括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课程、轮转、调研、论文)。其标准和内容,应按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办硕士学位授予要求进行。
原文来源:http://www.xyg100.com/MPH/xxz/5709.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