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旅游 |
分类: 新加坡生活 |
都说新加坡是美食的天堂,除了本地特色美食,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味在这里也是都能找到。作为一个北方人,本地人吹捧的美食,我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发现和适应,当然一旦接受恐怕也是会上瘾。比如,叻沙,马来面,沙爹,等等等,第一次吃非但平平无奇,甚至还会觉得怪里怪味。
口味这个东西,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少加一勺糖就没那么鲜。涉及到人的事皆是参差百态,不一而足,有人喜吃羊肉,也有人避之不及,膻就一个字,闻其味就要退避三舍了,更别说品上一口。
新加坡本地华人爱点个米粉,河粉,而我这个北方客就是喜欢来个酸辣粉,阳春面什么的,想不明白,干炒牛河为啥非要把河粉吵出焦味来才好。又扯远了,想说服务业特色呢,竟扯到饮食上去了,不过不得不说,餐饮业首先就是服务人的一个主要阵地之一。
说到服务,餐饮业服务更是当仁不让要提的。民以食为天,下馆子,吃饭店,没人服务,何如在家吃。强调服务意识,‘顾客是上帝’喊了几十年了,状况如何?服务做得好的恒好,不好的也是大把。关于意识说,一个人一个脑袋,一种思考方式,他要怎么想如何做谁也管不来。
服务意识受太多因素影响,不过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特色诡异在莫名其妙地会传染,形成就是一大片,所以叫做地方服务特色。
话说,老黄同志喜爱吃个米粉,听别人吹捧个馆子,就扬起了春心,非要一试。正儿八经去了,坐在店中等半小时只能看邻座服务员围桌吃,连杯水都不给,真是名副其实的干等。干瞪眼看着店员大快朵颐,枯坐的滋味几人能承受。
难怪老黄先生整日诟病新加坡的服务人态度,以前我还颇不以为然,因为从来没遇到过类似不愉快的购物消费体验,更何况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旅游之地、文明之地,自然服务意识更高明才对。
说起新加坡人的服务,说好吧,总觉得还有些遗憾,说不好吧,又过于矫情,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作为食客最重要一点需谨记,进餐馆必不能带外面的食物和水。我曾被驱赶过一次,虽然对方说话很和气,还是觉得很尴尬。当然了人家说的也有理,‘我们店售卖符合马来伊斯兰回教标准的食物,谁知道你外面带进来的有没有猪肉。’
对,没错,我说的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你可以进店来什么都不买,什么都不吃,占着位置写作业,谈公事,就是不能带外面的食物进店享用。
要说零售业这些年真心难过了,被线上销售挤压得难以喘息,大型连锁商场都倒闭了一波。新加坡首富都易了主,从餐饮行业的‘海底捞’变成了电商行业的‘SHOPEE’(二者其实都来自中国)。如今能享受身临其境面对面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其实我本人还是很享受新加坡某些商场的传统服务模式,比如非推销式自助购物,整个商场逛一圈,服务员不会向你主动推销,除非你需要咨询。想怎么逛怎么逛,想怎么买怎么买,想怎么结账怎么结账,购物的同事既享受了逛的乐趣又享受了自由不受打扰的感觉。
不管怎么诟病新加坡的服务,我其实觉得瑕不掩瑜,不可能百分百完美。最值得称赞,最具代表性的优质服务还是要说新加坡政府,负责,担当,公正,人道。疫情见真章,外劳染疫和公民一样免费,公民更是一直有补贴派钱。开始虽然被欧美带偏了不提倡戴口罩,但很快做了纠正,再到现在不间断免费发口罩,可见政府果敢,有错必纠,是有责任感的政府。不得不说新加坡人让我们认识到华人搞经济,搞政治,搞法律都优秀。
我是画虎画皮难画骨,随便说说自己的一点感觉而已,只代表个人观点。说了新加坡,总要说些别样,以示特色。
日本有幸去过,日本国的服务意识不知是不是一种传统,更不知是否是表里如一,敬意发自内心。若如此,那只能说日本人不止敬业,发自人性的善难得。什么跪式服务,就算别人学了去,也只是学个皮毛,象形而已,舶来临摹,刻意表演假就一个字。
日本人对于细节的在意超乎想象,对于服务严要求高标准,追求精致。包括服装,仪态都会进行严格训练,甚至有一丝丝不人道,所以日本人的服务有特色但不是谁都能接受和适应的。当然传自日本的顾客上帝论,是服务态度一等一的基础,但也势必造成服务从业人员的压力,我觉得还是过了一点,毕竟谁也不是神仙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各种需求。
说到欧美人在服务上的耐心也是颇让人感动的,进入鞋店,试来试去,几十双,服务仍然是满面春风贯彻始终,你自己先不好意思了,不买感到十分抱歉。笃定必须买一双,店内却没有,立刻别店调遣来,必不让你虚费此行。猛然才想起,只顾着买鞋了,娃忘一边去了。不必担心,店员先生正帮你看顾着,逗得娃咯咯直笑。但欧美人的服务是有经济效益附加的,别忘了给小费。
中国的服务特色如今走向是‘你别为难服务小妹了,人家就是打一份工,得饶人处且饶人。’‘揪着服务员的错不放,就是你不善良。‘
宽容是美德不假,但要提高就需要纠正。不能给送货小哥差评,那还要设定一个评价系统来干嘛。没有真实的反馈如何提高,让你给评价,就请珍惜机会,也帮助企业和从业人员提高服务素质。当然请务必善用手上的权力,公平公正。
中国服务业还有趋向于过于琐碎,过分殷勤的,比如海底捞,不能称之为服务,倒像是一种讨好。当然消费者各不相同,有人推崇,就会有人困扰,再优质的服务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的让所有人满意。
尽管现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很多零售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但随着近年来线上成本的提高等因素,电商也遇到了瓶颈,服务仍然是不容小觑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能是通过打造高素质的服务获得更持久的利益。淡化服务中’人‘的环节,将成为趋势,比如日本寿司,节约人力,避免服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