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育儿教育 |
分类: 育儿 |
这两日儿子刚考完高才班二试,或许是备考太过紧张,突然一下放松下来无所适从,当晚竟睡不好了。夜半惊醒了几次,次次要说两句胡话。开始我也不以为意,以为是白天吃麻辣香锅喝了无糖绿茶所致。有些后悔允许他喝绿茶,我也知道孩子喝茶不好,但总不忍心看他央求。
第二日又不上学,一天没目标。紧张这些天了我想着让他放松一下,就放开了让他玩电子游戏。人家倒反而觉得没有意思了,这心态倒是像极了男人偷腥,关键就在于一个偷字上才刺激,光明正大放开了反倒没滋味了。话说到了下午孩子情绪越发不稳定了,一个劲儿地哭,看得我吓死了,不明白这是怎么了。
在我追问下,他才说是昨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死了,警察上门了。哦,这孩子到了情感敏感期,对生死过于担忧了。想起我小时也做过类似的梦,梦到父亲死了,也让我担忧了好久。后来说与邻居姐姐听,她当时轻松说道,“恭喜你,梦一般都是反的,这说明你爸爸一定能长命百岁。”虽然我半信半疑,但总算能有些许宽慰。
如今儿子和我当年一样,我自然把我的故事讲给他听,我说,“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爷爷不是好好地活着吗,所以不必杞人忧天。”之所以告诉他这些也是为了和孩子做好最起码的共情,这对孩子很重要,是一种认同。儿子说,“可我就是过不去这个槛了,就算你现在很健康,一想到早晚还是......我就.......
”
咳咳,到时才想啦。无法接受生死,不止是小孩子的困扰,成年人也怕,这种对死亡的恐惧恐怕要贯穿整个的人生。只不过成人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并且有效的控制情绪。而孩子的恐惧却被他们不成熟的心智无形放大,困扰格外严重长久。
为什么孩子一夜之间突然爆发恐惧和焦虑,哭泣不止。恐惧背后是对自我和父母深切的爱,是对生命与生俱来的热情。忙碌的生活掩盖了一切,如今突然松懈,灵魂深处的东西就凸显出来。人性里与生俱来的无聊和空寂也是让人害怕的所在,孩子还小,这种感觉不会表达,自己也不明所以,只会烦躁哭泣。
处理心理问题向来都是棘手的,特别是对待孩子。
过于强调会给孩子留下阴影,过于轻视又怕会错过疗愈时机,刻意的回避也会使孩子更加焦虑。心理问题的解决总是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才棘手。孩子父亲平常最忌讳我和孩子谈这些让人泄气的事实,但事实本身就在,避而不谈更让孩子对这些不甚了解的事加以虚构和扩大化,而他们自身的这种下意识的虚构远比事实更可怕。
恐惧来自于对痛苦和未知的无边放大和想象。我从不会禁止或者回避孩子探讨人生哲学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死后到哪里去,人生最可怕的是什么?面对孩子,我自己处理这类问题的原则是既不美化更不丑化,我更愿意和他们谈一个我所知晓的事实。
幼小心灵不能克服战胜的困境,在成人后很大一部分都会变成一个人生路上解不开又伴随一生的死结。教导孩子要坚强,坚强就是直面恐惧和焦虑,打败它,克服它。孩子必须了解真相并且演习坚强,坚强才能成为一种习惯。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懂得体会快乐发掘幸福,他们才会觉得人生更有意义。我跟儿子说,“想这些不如想一想假期去哪里玩,要赶紧买机票了。”果然再一日早上起来,儿子看着像是快活多了,主动问他爸爸,“我们去哪里玩你决定了吗?”两人推来让去没个结果,我就发话了,“看机票去哪里打折就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