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阵子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香港父母们在儿童教育问题上的比拼现状。其中说道,育儿不止要赢在起跑线上,甚至要赢在射精前,夸张程度令人咂舌。当然竞争没有错,但实在不敢想象儿童教育如此理解人活着还有多少的乐趣。本人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儿童教育一知半解,但无论是几个孩子,对于家长们来说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实践。
其实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自己觉得还是兴趣,特别是低龄儿童。没有兴趣一切都免谈,这是优质教育的大前提。教育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因材施教。毕竟社会本身就是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更要适合社会的发展。但兴趣不止是自发的,有时候适当的引导也相当重要。比如我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并且在数学这个科目上获得了自信。或许这是他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或许在将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有其他变数。人生在不停的变化和发现,教育必须适合发展的每个阶段。
孩子参加数学竞赛的小趣事
今年上半年儿子参加的两个国际数学竞赛出了成绩,在这里分享一下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趣事。两个数学竞赛都是学校推荐孩子参加的,一为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为国际袋鼠数学竞赛。赛前学校每周四放学后都会有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培训课,儿子是班长。不过,这个培训班参加的学生一共没有几个人,都是老师选出的数学尖子生。当了班长的儿子很兴奋,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我笑他几个人的班长还拽什么,大班长又不见你能当上。儿子不以为然,争辩道,“这几个人的班长才是真正靠实力,大班长都是老师随机选出来的,谁都有可能,所以不能比。”
我其实很清楚儿子为何当不上大班长,虽说他各科成绩不错但他太爱上课讲话、捣蛋,并不是一个行为很乖的学生。于是我就说他,“你呀,关键是话痨,上课老说话,老师才不选你,家长会我和你爸也都跟着你被老师抱怨。你自己也很明白上课讲话是坏毛病,为什么毛病不改了呢?”
我此话一出,没想到儿子竟然这样回答道,“这种要求太难为人了,我忍不住不说话。就比如吧,妈妈你喜欢玩手机。你也知道整天看手机对眼睛不好,你还是忍不住要看,道理是一样的啊。”
我的天这孩子成精了,太会辩了。如今说服不了儿子也只能怪自己,俗话说‘正人先正己’,自己没有做个好榜样如何服人。 我只好强辩,“虽然对眼睛不好,关键我主要是想多了解些新闻啊。好啦,你自己话痨千万不要去影响别人。”
事实证明赛前的培训非常出成绩,学校里有培训课程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儿子拿了金奖,也是全校唯一的金奖。袋鼠数学竞赛学校没有培训课,两年儿子都是银奖。不过,金奖也罢银奖也罢,对儿子来说都是不小的收获。看到竞赛结果,儿子兴奋地滔滔不绝,真是话痨没错了。真应了他那句话,“不说话,毋宁死。”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与《国际袋鼠数学竞赛》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比袋鼠数学竞赛历史要长一些,1934年间前苏联在国内举办数学竞赛,并把这种竞赛和体育竞赛归为一类,也为它冠上”奥林匹克“的名称,数学竞赛就成了智力较量的竞赛所在。随着这类数学竞赛的被认可和发展,1959年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罗马尼亚举行,参赛的包括7个东欧国家,至此该数学竞赛队伍越来越壮大,参赛国不断增加,如今已经上百个国家参赛。儿子今年参加的是全东南亚的比赛,成绩还不错,首战告捷。
袋鼠数学竞赛是于1980年由澳大利亚数学老师发起,之后也是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该竞赛鼓励所有学生参与,也接受个人报名。儿子是从二年级开始参加该比赛,也是学校推荐,竞赛费用由学校支付,两年都拿银奖。儿子说其实袋鼠数学竞赛的题目明显比奥林匹克的运算要简单,但题目的表达方式就比较狡猾,只要小心理解了题目一般都能做对。袋鼠数学竞赛的题目根据难易程度,每答对一题可得3-5分不等,不答0分,答错倒扣1或不扣分,主要是不鼓励猜答案。我主张儿子不会不要猜,以免被扣分。老黄则主张儿子可以猜,典型的机会主义。竞赛当日有一题他确实是猜的答案,我估计肯定是该题扣了分。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不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答错并不倒扣分。
关于《珠心算》
我们是标准的晚育,错过了最好的年华。那时胎宝整天陪着妈妈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就算胎教了。儿子出生后从来没在哪个领域表现出什么特质,也没看出来比同龄孩子聪明。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小,什么都怕,大声说话都吓得像见了鬼一般。没上幼稚园前本想培养孩子音乐才能,带着他跑音乐学校,才发现他根本毫无兴趣。运动项目也都不喜爱,只好就近报了一个珠心算班,幸亏儿子还愿意去上课。期间也有人跟孩子说学这个没有用之类的话,孩子回来挺沮丧。我跟他说,别听别人怎么说,你自己觉得喜欢就是好。
珠心算我认为其实非常适合低龄和低年级学生学习。对于提高数学兴趣,和运算准确度有一定帮助。并且让孩子了解另一种运算思路,提升孩子对数学的理解。这些儿子自己就深有体会,还曾经对我说,感谢我们让他坚持珠心算课。但进入高年级阶段这个课程或许就会渐渐失去其意义,不过只要儿子喜欢他可以继续学习。他现在已经通过了珠心算能力国际鉴定测试,拿到了级别证书,也是小有收获。这个鉴定证书是台湾省算学学会颁发的。最近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设立了心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项目,对孩子来说也是不错的竞技场。
孩子适不适合参加这些竞赛项目,学习这些有用没用?
当然各种数学竞赛都是由教育专家命题,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题目一般比学校义务教育学习的东西难度要高。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这类竞赛。这些数学竞赛致力于数学思维训练,初期对孩子进行这些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并通过参加竞赛促进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能从竞赛中获得自信也就有可能带来挫败,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屡屡挫败,那么就说明孩子不适合,如若不适合应该果断放弃,以免适得其反更加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那么参加这些课外课程或者竞赛有用没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资质和目标。我一直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目标和坚持目标十分重要,像我儿子这个年纪已经懂得如何独立思考,他跟我某些观点相似。他说,成绩好不好跟自己的目标有一定的关系。好学生拿不到满分不满意,一直督促自己;而差学生自己和父母都对未来没期待,自然缺乏持续的动力。
树立目标,致力于全面培养
每个孩子都不同,教养方式和目标也应不同。希望家长都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正确指导和规划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当然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是最好的,今年新加坡全国华文演讲比赛老师也推荐了儿子,他却因为胆小想退出。这个演讲比赛确实有学生放弃,庆幸儿子懂得自勉,在我们的鼓励下他没有放弃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学校里的各种特长培训只要孩子有机会我们都鼓励他参加,让他尽自己所能发展自己。
在这里还是要说,虽然本人也觉得快乐教育是理想的教育,但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教育,还是不要迷信快乐教育。现实是社会发展需要竞争,如果希望孩子有好的未来,教导他们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努力竞争才是硬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