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文化 |
分类: 新加坡生活 |
带着儿子逛商场,偶遇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在做项目推广,出于好奇便也上去了解了一下,原来是宣传鼓励正常家庭做儿童寄养,帮助照顾养育那些暂时无人照料的小孩子。
为何会出现寄养小孩?
在新加坡目前有70%的无人照管小孩子是由孤儿院养育,还有30%的有幸被放在寄养家庭里生活。政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这些可怜的孩子都能在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下健康地成长。当然寄养有别于收养,收养是长期的,而寄养时间不一,有长期的,也有的只需短短几个月孩子就会跟自己的亲人团聚。
听工作人员的介绍,这些孩子有的是因为家长坐牢无人照管,有的是父母有病无法照看,还有患有先天疾病和整体发育迟缓被抛弃的,更有长期被家人虐待的,被家人遗弃或忽略的,各种原因不一二足,但总的来说,都是些可怜的孩子。
如何成为寄养家庭?
当然要成为寄养家庭也不容易,政府要考察家庭资格,并且家庭还要参加政府举办的特别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地照顾孩子。如果寄养家庭照顾有特别需求孩子,比如自闭症,比如身体发育问题的孩子,那么政府还会提供更多支持,除了为寄养父母提供特殊培训,让他们更容易应付看护挑战,政府还会提供一系列的津贴。
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寄养家庭
http://www.xinbaby.com/files/pages-file/45e17a366e374223a1f091666ab8f6f5.jpg
每个寄养家庭每个月每个孩子政府拨款九百多元(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多块)作为资助寄养孩子的生活费,甚至还有很多其他的补贴,比如看病,孩子补习和托儿费用等等。给予寄养特殊需要孩子的家庭,政府当然会有更高的资助和更多补贴。
由来已久的儿童寄养计划
新加坡其实早在1956年就推出了儿童寄养计划,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养环境,让孩子能在正确友爱的道路上自我发展。这些孩子年龄介于几个月到18岁不等,有寄养家庭计划的家长希望寄养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可以向政府提出自己的申请,然后等专门部门来做寄养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寄养家庭的家庭月收入不能少于两千新币(相当于大约一万块人民币),需要有养育孩子的经验,要超过25岁,懂得保护孩子的隐私,并且有一定的教育水平等等。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也将在现有寄养父母培训框架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教代养父母如何照顾有精神创伤的孩子。未来的培训模式也更注重培养代养父母的亲子能力。当然给孩子们找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并不是政府的最终目的,他们还会协助孩子的亲生父母,为重新给孩子安全正常的家庭做准备。
回来我问儿子,要不要个弟弟或者妹妹?我们也去领一个回来,好不好?儿子说,好,不过我怕他会跟我捣乱。可见要寄养一个孩子,对一个正常家庭来讲也是一种挑战,要做好自己孩子的工作,要协调好家庭关系等等。每个孩子都享有被关爱的权利,能在正常家庭里成长当然要比住在孤儿院有优势,政府的寄养计划无疑颇具人文关怀。即使不能成为寄养家庭,对于这样的计划我也举手称赞。
本文首发心贝网,系心贝网独家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