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9
联合晚报 当代家庭杂志)

小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差,常常东倒西歪,打倒这个,摔破那个,要不就东西撒一地。以前烦躁时,我常责骂儿子。言辞激烈时,儿子常呆呆站在那里低头认罪状,看着怪可怜的。
当你指责孩子时,难道就一定保证,自己从来不会犯错吗?反正我不敢。
不说大是大非的问题,说不清楚。就说这小错不断,我也是常有的。洗碗时打破碗,端水时打破杯子。我也只对自己抱歉的一笑了之。有时想想,自己为何执行双重标准。我都能这么轻易就原谅自己,儿子年幼更应该被原谅,凭什么责骂他。
在宽恕和原谅别人的错误问题上,何以幼儿比我们这些成年人更成熟。懂得宽容至少可以保护自己,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宽容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
一次,儿子说喝水,我拿杯子去倒水,手一滑,杯子掉地上,摔破了。儿子看后大哭,或许是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用最爱的杯子吧,引起他的伤心或是吓到而哭。我赶紧跟儿子解释,“对不起,不是故意的,手滑了。”
儿子一边哭,一边想要强咽下眼泪,“我原谅你了,我没杯子喝水了。”
看着儿子的可怜样,我偷笑,“我们再拿个新的,行吗?”
儿子大力点头,眼里还噙着泪,一脸还没来得及收起的哭相。
看,孩子就是这样,再难过,再生气父母做的错事,还是能很宽容的表达谅解。孩子的表现使我反思。孩子都能这样,为什么自己反而做不到。
一日爸爸也不小心弄撒了饭菜,我立刻拿出明白人的态度教育他,“你看孩子这样,我们骂他。我们自己干错事,倒不来责骂自己了。”
爸爸赶紧说,“我从没骂过他。”
想想,还真是,他这个当爸爸的比我强,看来这个家中只有我还需要成长。
现在,无论家中谁犯错,不是原则问题,我常说,“不是故意的,没关系,可以原谅。”
儿子犯错时,也常学样,“不是故意的,妈妈你原谅我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