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保持优雅

标签:
育儿 |
分类: 育儿 |
从“驴儿”2岁开始,常常带他去图书馆看书,每次撞上有乐意和“驴儿”玩在一起的孩子,基本上“驴儿”就不受控制了,胡跑乱窜,吵吵嚷嚷。任你使出十八般武艺,急出一身汗来,也别想使他平静下来。为这个,我们被图书管理员训斥过好几回,弄得我这个当妈妈的是面红耳赤,深感无地自容。如今,孩子4岁了,情况好像有所改善,起码忘乎所以的时候,你提醒他,他能采纳意见,不再胡闹,而且我们逐渐转变方式,借了书就走,不再在图书馆里读了。
也会有家长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由孩子去闹。在图书馆,婚礼上,葬礼上,工作室,或医院等等,这些需要保持安静,注意行为的地方,如果孩子不听劝,家长就妥协了,累了,任由他去了,这样对别人是一种折磨和不尊重,会让人很不愉快,令人生厌。比如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很讨厌孩子在后面踢椅子,也很讨厌排队时,后面有孩子摸索你或骚扰到你。“驴儿”也有这样的坏毛病,爸爸开车时,他在后面踢他驾驶座的椅子。还好,制止他,他会听。不过常常会忘记,需要你时时提醒。想让孩子变得举止优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提示和表扬。
父母应该及时教导和纠正孩子的不恰当行为,以使他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个表现更优雅完美,人见人爱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场合,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打骂。管理好你自己的行为。当我们要求孩子要遵守规矩时,我们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矩。比如我们在艺术馆里有没有到处乱摸,在医院有没有大声喧哗。
不要姑息孩子,比如孩子在电影院通道和图书馆跑来跑去,做父母的是否只是说句“还是孩子而已”或“他还小啦。”在公共场合,父母忽视孩子不合适的行为,是非常自私的表现。
在孩子可以做到优雅完美的行为前,首先必须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优雅的好的行为。但是一个4岁的孩子真的能照顾成人的心情吗?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原因,解释给他听,”我们必须安静,因为别人还要听讲。如果你大叫或捣乱,别人就听不到。“
平时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时,就是让孩子练习优雅公共行为的好时机。去时,提醒孩子,我们去人家做客时,不可以乱动别人的东西,因为我们要尊重别人拥有的。当然孩子自然有好奇心和不太能控制自己,但是“他才4岁”这样的借口是不可行的。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反复向孩子灌输各种规范,力争让他体会、实践并理解。这些行为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就会前功尽弃了。当父母从小就指出孩子要保持合适优雅的行为和懂得尊重别人,那么当孩子长大后,很明显的就不会让周围的人不舒服或打扰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