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加坡幼稚园里的社会现象

(2014-03-17 09:55:44)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

 新加坡幼稚园里的社会现象

人人都认作学校是象牙塔,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小天地。天天听儿子讲学校里的事情,我却发现,实际上学校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社会。

我的儿子回家来,常常会和妈妈聊聊学校里的生活,虽然做为一个4岁的孩子,他的表述还不是很准确,但是你不难从他的语言中,发现学校生活中的社会性特征。

关于收受贿赂。哪个社会敢说自己不存在贿赂现象。其实小小孩早已深谙此道。

儿子常常会要求妈妈给他准备些小吃食,来讨好他的同学们,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获得更多小朋友的好感。

关于规则。儿子常常会说,“我今天不给“莫日亚”这个糖果。他不乖,老师让收拾玩具,他不好好收拾。" 小小年纪已经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且懂的奖惩。

关于阶级。老师理所当然就是执政者,是管理者,孩子们是被管理者。别看在家小霸王,学校里是很听老师话的。因为他们知道不听话的下场是,得不到应得的好处。

我问儿子,“你喜欢哪个老师?”他的回答是,“伊娜老师,因为她给我贴星星。”

关于“种族”。小小孩子也了解“种族”划分。儿子说,“特瑞西玛是黑人,我是白人。我不喜欢和她玩,我喜欢华人。”我笑,“你哪是白人,你是黄人。”不管怎样,不同种族的孩子之间,交流的还是很愉快。而门外的父母们,这种种族的观念就让人难过多了。马来父母找马来父母聊天,华人父母和华人父母聊,印度的和印度的。不同种族之间的交流至多就是点头微笑而已。

关于友谊。孩子常常不自觉地组成自己的非正式小团体。别看儿子一个班只有10个小朋友,小团体可有几个。

儿子学校,有个马来小朋友“阿菲克”,上学快半年了,还有哭闹。我跟儿子说,"阿菲克“多可怜呀,你去和他作朋友,安慰他,他就不哭了。”儿子说,“我不和他玩,没有人和他玩,他是老师的朋友。”孩子爱哭,老师自然多关照些,孩子们就将他划分到老师的圈中了。

关于交易。孩子太小,家长一般还没给零花钱,但是学校里已经存在最原始的易货交易新加坡幼稚园里的社会现象。一日,儿子放学回家,缠着妈妈要买手机玩具,“莫日亚都有,我也要。”我跟儿子说,“我有个主意,你拿你的玩具和他换,看他换不换。”儿子听言同意,果然拿着自己的车去和他换。结果是没有成功换到,但却不再缠着妈妈要买了。

关于恋爱。原来四岁孩子也会移情别恋。儿子从旧学校转学,同时也终止了一段小小恋情新加坡幼稚园里的社会现象。想当初,儿子甚至问我,“我和佳佳结婚好不好?”叫妈妈吃惊到下巴掉下来。如今,儿子又有了新“爱人”,再不提起佳佳。

不过,通过儿子的两个“小爱人”,我发现儿子喜欢的女孩子是那种文弱白净的小姑娘。好恶确定,妈妈我已经能够遇见将来儿子的女朋友会是怎样的,放心了。新加坡幼稚园里的社会现象

关于竞争。每天进教室,儿子都会紧紧拉着“小爱人”的手,两人成双成对,我和小女孩妈妈都感到好笑。有几次那个印度男孩“莫日亚"走过来,想要抢过女孩子的手,都未能成功。印度妈妈只有安慰儿子,"it is ok,baby."小伙子显得很沮丧。新加坡幼稚园里的社会现象

关于攀比。这点更是明显,小朋友甚至比成人更爱攀比,更加赤裸裸地攀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烟锁南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