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生命之忧

标签:
育儿 |
分类: 育儿 |
不知道儿子的小脑袋里都在思考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思考。很多问题只是随口一问,仿若不为了追根溯源,只为了考考父母。
一日,“驴儿”问爸爸,“爸爸,你的爸爸在哪里。”“驴儿”的爷爷已经驾鹤西归很多年,孩子并没有见过他。
爸爸淡然地给了“驴儿”一个回避式的答案。“我的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
忽又一日,妈妈接儿子放学。儿子又问起这个问题,显然孩子对这件事有疑惑,并且有思考。
“爸爸的爸爸--爷爷死了,去天堂不回来了。老了-到了100岁就会死。妈妈现在40岁,还有60年才去天堂。你现在4岁,要96年才能去天堂。”这样的回答连我自己都不满意。
“妈妈,我比你的时间长呢,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去了天堂就不能回来了。我比你先去,我去了在那边等你,还有爸爸也等你。”
“天堂有朋友吗?天堂有学校吗?天堂有车吗?”听了这些问题,我更确定,我给的答案错了。
“有,什么都有,你想要什么都有。”错上加错的回答。我意识到自己的答案在美化死亡,根本不是好答案。
“那我去看看再回来吧。”
“不可以,去了就不能回来了。”“那为什么呢?”。。。。
这问题,连我也不知道答案,要怎样回答呢。
“我不想这样。”儿子一脸痛苦表情。
“人死了,就不能动了,自然就回不来了。要快点儿拿去烧掉,要不然就变臭了。”我换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继续说。
儿子似懂非懂,不再问下去。这真是无法回避,难以回答的生死提问。无论我如何回答,感觉答案都不理想。答案要不就是太过抽象,要不就是不甚真实。
儿子的困惑,其实也是我的困惑,我并不清楚正确的答案。
我只想以平静淡然的方式说出来事实的真相。自然现象,要用自然真实的陈述去呈现,不是吗。
可我自己就知道什么是真相吗?我确定自己不知道。我不想传递给孩子的是夸大、不实的信息,更不是扭曲的、或神秘的信息,不想影响他对死亡的态度。
这个全人类永恒的哲学问题,留给儿子自己去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