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04
  • 关注人气:5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庐:一名老修的安住】

(2015-05-24 07:49:16)
标签:

杂谈

【智庐:一名老修的安住】

  加入书院之前,我已经学佛16年了,而且还自己组建了一个学佛小组,坚持了14年,学习了不少经论,比如《金刚经》《维摩诘经》《普贤行愿品》《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也参加过不少禅修活动,比如南传佛教的内观与藏传佛教的气脉明点修习等。表面上看起来很丰富,但内心却不太满意,感觉自己身上没有发生想象中的重要变化,也难以带动他人。

  后来有幸遇到导师,导师慈悲传灯,让我加入书院。不过从加入到内心真正的安住,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一开始,我对书院的施设并不是非常理解。比如,八年的时间学理论是不是太长了?什么时候才能进入实修呢?可以说,是带着很多关于修行的错误知见和疑问进入书院的。甚至还想,等我在书院打好理论基础后,就到外面去学一个高级的禅修法门,明心见性,快速解脱。

  随着修学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三级修学模式的效果,从自己身上看到了许多变化。

  前不久,我遇到一个强烈的对境,以前所在团体的同修对书院认识上有偏颇,认为书院是在学理论,不是实修。适合初入门和喜欢用脑的人学习。我不认可她的说法,就和她进行了“华山论剑”,结果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她后来在微信群里还写了长长的关于两个法门的对比评价,虽然号称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倾向性十分明显。这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团体我执,我带着强烈的情绪给了她回应,结果引发了一场捍卫各自法门的战争。后来由于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停止了论战。外面的论战停止了,内心里却有个声音一直在跟别人吵架。不断地掉到情绪里,又不断地借助法义的力量往外爬。那个晚上,过得真是苦极了!

  后来幸亏进行了皈依共修,以前对佛菩萨的功德观想得很空泛,很难有力量。但那个晚上,我却感受到了师父和佛菩萨那种无限的慈悲、包容和接纳。于是眼泪就一直流一直流,消除了别人的指责带给我的阴影。

  依赖三宝的力量,我的情绪平复下来。但我知道,真正要使情绪消融,还需要从观念上调整。必须回到真诚的态度,用法义来检讨自我的不足。究其根本,是自我的优越感受到了挑战。自己所在的团体是自我的延伸,所以不能容忍别人对它有任何的贬低。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一切都是我的错!这与别人的对错无关。此前,我的焦点一直在辩解她说得有没有道理,对待我的态度对不对,我要怎样原谅她(当时刚刚学了忍辱的法义,由于用的角度不对,完全没有力量)。当所有的着力点都回到自身,只用法义来对照自己而不是别人时,所有情绪就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变得十分轻盈和透亮。就象导师所说的,凡夫心的存在有一个支持的基础,就像地桩一样。如果你把它瓦解了,这个凡夫心的大厦就失去了支撑点。我当即给那位同修发了微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她也平静下来,并随之进行了反省。

  反观整个过程,我之所以可以比较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事态得到控制和改善,完全得益于在书院的修学。我深深感受到了态度模式的重要性,如果不是用法来对照自己,进行自我检讨,而是把矛头对准外界的话,那么内心怎么也无法得到改善,因为矛头向外的意思是:对方需要改变!同时也体验到了由闻思而建立的正见,在转化观念与心态方面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境,观察自己心念的变化,我突然省悟到:从观念的调整到心态的调整,这本身就是实修呀!因为我的心切切实实地改变了!从前,我的情绪按钮很多,最害怕别人的批评与指责,一遇到这种情况,我要么反击,要么逃离,但不论是反击还是逃离,内心里的主宰力量都是巨大的嗔心。现在我终于可以借助皈依与思惟法义的力量,从嗔心的控制中暂时出离了!我也由此意识到,判断一个法门的修行效果,并不仅仅靠个人感觉或座上的觉受,而主要是看面临对境尤其是逆境时心态的调整。从这次强烈的对境中,我看到了自己在书院修学的进步,也感受到了三级修学模式带来的实际效果。

  以前认为禅修才是实修,而且特别向往那种空性慧的禅修。所以每当别人对我说,某某老师要传一个高级法门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有动摇。现在我认识到,书院的三级修学模式,建构了一套完整而有次第的修行体系,以修学完成智慧的修行,以服务大众模式完成慈悲的修行,带领我们从凡夫走向成佛;在修学方法中,不但有观察修这样佛陀教法的常规之道,也有高级的止观方法,次第引导我们契入空性慧。可以说,我想要达到的目标,在这里全部都能实现!

  经过十几年的寻寻觅觅,经过两年多的起起落落,我终于安住于这条最适合自己的菩提大道。此时此刻,借一首禅诗表达我的心情:“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感恩导师,感恩书院,感恩所有的同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