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菩提书院三级修学学员之声分享 |
分类: 【我与书院】 |
——人生观的重新解读

在书院修学已经几个月。几个月在人生旅途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通过这一阶段的修学,我感觉自己在一些观念上有了新的改变,它让我在生命的迷雾中瞥见一点点真相。
对人生观的重新解读,是我在这段修学中的一个收益。大乘佛教将人生的意义概括为自利利他,而一直以来,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观念是成就自我。这两种观念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基础。自利利他是建立在对生命真相的认识,即“无我”的基础上。而自我成就的基础则是自性见,将眼前这个生命存在当成有自性和有本质意义的。成就自我的认知,使我在做许多事情时,都以“我”为出发点,并通过各种方法维护和发展它。
修学让我认识到,这种“我执”来源于根本无明,是产生痛苦的原因。自我成就是通过社会地位等外在条件而获得,让自我的存在显得更加踏实和安全。进一步追寻,发现自己的原动力是为了摆脱“自我”被忽视的痛苦。这种痛苦是什么?就是在争取话语权和社会利益的过程中,因为人微言轻而引发的强烈挫败感和失落感。所以,个人事业的成功成为我“离苦得乐”的方式。
我是搞艺术的。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几乎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为此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这种工作狂的生存方式,其重要动力就是对自我成就的期待。
记得当时我认可的一句话:成功是压抑自由换取的奖赏。经过这些年的执著,我在许多方面获得了社会与业界的认可,我也自认为挺好。然而让我痛苦的是,内在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此增加,贪欲、嗔心和紧张感也没有因此减弱。相反,各种需求和情绪却因此被激发、放大和升级。一段时期里,内心更产生了一种迷失感,我发现当初的那个原始动力已然消失。
在心态上,由过去的自卑转成了傲慢,旧病未除,新病又起。名利带来的不稳定感也时常让我焦虑。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艺术品市场大幅度萎缩,我的焦虑与不安更加严重。生存又成了我需要重新思考的内容。通过修学,我感受到自性见的虚妄本质。我明白,执著“自我”的结果总是不踏实,总有情绪产生,因为它建立在有漏的基础上。
对于事业的追求,就像导师开示的那样,关键要有正确的发心,就是自利利他。因此在从事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我时常去观照自己的用心。“我执”是一种私心,也是一种障碍。“我执”不破,我所探寻的艺术的超越只能停在空中,因为我尚不清楚对于世界的贡献在何处。
常言“四十而不惑”,实际上,人生的许多疑惑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解开。我曾认为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已经很清晰了,但用佛法智慧观照,依然是种种迷惑和烦恼。我想,只有通过全身心的修学,才能真正破迷开悟。而对人生观的调整,便是心行转变的开始。
修学,让我忽然体验到了一点“松”的感觉。
前一篇:【善护:发条人的困惑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