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第九届菩提静修营 |
分类: 【义工分享】 |
——第九届菩提静修营闭营式义工发言


去年今日,金桂飘香,秋意渐浓。当时的我坐在台下,象许多师兄一样,穿着白色的营员衫,满眼含泪的观看静修营闭营PPT,被义工师兄们的无私奉献的大爱义举,深深触动。当时,我就和同来的营员师兄们一起发愿,今年重聚西园,身着黄衫,加入义工队伍。
这次静修营,很遗憾,我们班只有我一人录取义工。所以,我是带着我们班级的殷殷希望和满满的祝福,来到西园的。心想,定不能辜负了这次难得的录取机会,要好好的为营员师兄们服务。
激动没几天,当我接到慧文师兄的电话,知道自己被安排在后厨,我顿时有些许胆怯。我当时就告知慧文师兄,我不会切菜不会煮菜,能做什么呢?慧文师兄安慰我说:没事,你可以洗菜的。虽然有师兄的安慰,我还是没有太多底气。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生不做菜,如果是不会做菜,那是能力问题;如果会做菜,而不去做菜,是懒惰,那就是性质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教育下,我在家就是个甩手掌柜。我常被先生表扬为闲妻,不是贤惠的意思,是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的意思。我一边有些惴惴不安,一边又给自己不断打气,告诉自己,没事,慧弘师兄,你要淡定,有佛法,就有办法的。
当我来到了后厨组报到后,阴错阳差的,被委任为临时成立的分菜组小组长。这下,我就亚历山大了。我们的组员有能干的觉英师兄,里外一把手的慧慈师兄,在西园长期做义工的心理学博士善玫师兄,在北京做管理工作的善和师兄。个个都是入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能手,让我这样的一个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我一下子就蒙了。一号,打菜的方式和工具不对,二号,分馒头时,没有注意留出第二轮过堂的馒头。在我这个无厘头组长的带领下,师兄们都非常的包容我,不苛责我,不断的给我提意见,出主意。大家不断商讨着如何完善流程。经过两天的磨合,我们已经可以熟练驾驭近六十桶菜饭汤的分发,大家分工明确,不紧不慢,和大厨师父,煮饭组和行堂组义工师兄们无缝衔接。
记得,上次静修营有行堂义工师兄分享,我的眼里只有碗。当时,我还不太能体会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这几天,我深有同感,现在的我,眼中只有炒好的菜和用来装菜的桶和勺。
这几天,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哈尔滨的师兄脚疼,跛着脚干活,丝毫不落人后;东北鸡西的师兄,坐了近三天的火车,来到西园,为大家服务;徐州的师兄,认认真真的拣菜,默默无闻的做事;煮饭组的深圳师兄早上四点四十五就到位准备煮饭;切菜组的师兄手起刀落,麻利迅速。我们的组长慧文师兄,就是个菩萨,每有困难,她都及时出现,帮忙解决;拣菜组师兄们听着慈经捡菜,保持正念;师兄们之间时有分享法义,互相答疑解惑;行堂组的师兄看到落在地上的米粒,毫不犹豫的放进嘴里;许多行堂的师兄自己都还是孩子,二十岁出头,一张张无比年轻的脸,都是妈妈的宝贝。个个端菜都无比神勇,一手拎两个桶,健步如飞。他们不是不会累,打汤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的手被铁桶的把手勒的通红,手都在发抖,却仍然一点不撒的把汤打到碗里。看着都心疼。我们的义工师兄真的都很棒,认真做事的义工师兄们最美。我一次次的被打动。带着这份感动,我做事更有力量了,什么困难都不怕,放轻松的做分菜义工。之前对感恩师兄这句话说的很多,但并没有投入过多感情。现在,我深深理解了感恩师兄这句话,每每说出,发自肺腑。
帮厨觉圣师兄,做的最多,吃的最少。他告诉我:一餐千人的饭,相当于一个人一年吃的量。这个数字,让我震惊。相信许多义工师兄们,身体都非常疲惫,但是,大家都满心欢喜。
国庆七天,许多朋友在朋友圈晒旅行美图,而我们的拣菜组义工师兄们的阵地就是后厨,每天面对各种蔬菜,洗洗刷刷,切切跺跺,装盆分发。这次静修营,近千余人,我敢说,最有味道的女人在我们后厨组,每天十几个小时在厨房,在汗味油烟味的熏习下,我们后厨组近四十位师兄,一定是味道十足的很。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有多辛苦。我们一点都不辛苦。作为义工,都是在书院同修班修学的师兄,我们非常感恩营员师兄们,给我们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们服务大家,检验我们的修学。而我们,是自身在菩提书院修学收益了,希望尽绵薄之力,让各位师兄们,吃好休息好,可以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听法,了解菩提书院。
迷失了多久,才看到光明;跋涉了多久,才觅得归宿;寻觅了几生,才值逢正法。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书院。让我点亮心灯,看到光明;让我心中有爱,充满希望。还是那句老话:一切很美,让我们一起向前,共同走在菩提道上。
这次静修营,很遗憾,我们班只有我一人录取义工。所以,我是带着我们班级的殷殷希望和满满的祝福,来到西园的。心想,定不能辜负了这次难得的录取机会,要好好的为营员师兄们服务。
激动没几天,当我接到慧文师兄的电话,知道自己被安排在后厨,我顿时有些许胆怯。我当时就告知慧文师兄,我不会切菜不会煮菜,能做什么呢?慧文师兄安慰我说:没事,你可以洗菜的。虽然有师兄的安慰,我还是没有太多底气。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生不做菜,如果是不会做菜,那是能力问题;如果会做菜,而不去做菜,是懒惰,那就是性质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教育下,我在家就是个甩手掌柜。我常被先生表扬为闲妻,不是贤惠的意思,是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的意思。我一边有些惴惴不安,一边又给自己不断打气,告诉自己,没事,慧弘师兄,你要淡定,有佛法,就有办法的。
当我来到了后厨组报到后,阴错阳差的,被委任为临时成立的分菜组小组长。这下,我就亚历山大了。我们的组员有能干的觉英师兄,里外一把手的慧慈师兄,在西园长期做义工的心理学博士善玫师兄,在北京做管理工作的善和师兄。个个都是入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能手,让我这样的一个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我一下子就蒙了。一号,打菜的方式和工具不对,二号,分馒头时,没有注意留出第二轮过堂的馒头。在我这个无厘头组长的带领下,师兄们都非常的包容我,不苛责我,不断的给我提意见,出主意。大家不断商讨着如何完善流程。经过两天的磨合,我们已经可以熟练驾驭近六十桶菜饭汤的分发,大家分工明确,不紧不慢,和大厨师父,煮饭组和行堂组义工师兄们无缝衔接。
记得,上次静修营有行堂义工师兄分享,我的眼里只有碗。当时,我还不太能体会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这几天,我深有同感,现在的我,眼中只有炒好的菜和用来装菜的桶和勺。
这几天,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哈尔滨的师兄脚疼,跛着脚干活,丝毫不落人后;东北鸡西的师兄,坐了近三天的火车,来到西园,为大家服务;徐州的师兄,认认真真的拣菜,默默无闻的做事;煮饭组的深圳师兄早上四点四十五就到位准备煮饭;切菜组的师兄手起刀落,麻利迅速。我们的组长慧文师兄,就是个菩萨,每有困难,她都及时出现,帮忙解决;拣菜组师兄们听着慈经捡菜,保持正念;师兄们之间时有分享法义,互相答疑解惑;行堂组的师兄看到落在地上的米粒,毫不犹豫的放进嘴里;许多行堂的师兄自己都还是孩子,二十岁出头,一张张无比年轻的脸,都是妈妈的宝贝。个个端菜都无比神勇,一手拎两个桶,健步如飞。他们不是不会累,打汤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的手被铁桶的把手勒的通红,手都在发抖,却仍然一点不撒的把汤打到碗里。看着都心疼。我们的义工师兄真的都很棒,认真做事的义工师兄们最美。我一次次的被打动。带着这份感动,我做事更有力量了,什么困难都不怕,放轻松的做分菜义工。之前对感恩师兄这句话说的很多,但并没有投入过多感情。现在,我深深理解了感恩师兄这句话,每每说出,发自肺腑。
帮厨觉圣师兄,做的最多,吃的最少。他告诉我:一餐千人的饭,相当于一个人一年吃的量。这个数字,让我震惊。相信许多义工师兄们,身体都非常疲惫,但是,大家都满心欢喜。
国庆七天,许多朋友在朋友圈晒旅行美图,而我们的拣菜组义工师兄们的阵地就是后厨,每天面对各种蔬菜,洗洗刷刷,切切跺跺,装盆分发。这次静修营,近千余人,我敢说,最有味道的女人在我们后厨组,每天十几个小时在厨房,在汗味油烟味的熏习下,我们后厨组近四十位师兄,一定是味道十足的很。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有多辛苦。我们一点都不辛苦。作为义工,都是在书院同修班修学的师兄,我们非常感恩营员师兄们,给我们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们服务大家,检验我们的修学。而我们,是自身在菩提书院修学收益了,希望尽绵薄之力,让各位师兄们,吃好休息好,可以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听法,了解菩提书院。
迷失了多久,才看到光明;跋涉了多久,才觅得归宿;寻觅了几生,才值逢正法。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书院。让我点亮心灯,看到光明;让我心中有爱,充满希望。还是那句老话:一切很美,让我们一起向前,共同走在菩提道上。
前一篇:洗碗组——洗刷刷,洗去贪嗔痴
后一篇:没有围墙的心灵学院,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