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数学实际上考察速度和运算
(2022-03-27 21:19:01)
标签:
家长高考 |
分类: 经典观点 |
下面链接是许老师今天发的文章。(点击蓝色字可以看文章)
文章从一件事说起:有学生35分钟做完两个小时的高考试卷,并且考了满分。所以一些数学老师思考这是怎么做到的,数学考高分的学生都有哪些学习习惯和特点。
文章得到三个共同特点:看题快,做题快,运算准。
就是两个字:快与准。
这就有问题了,数学教学本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考试也应该考察学生数学思维为主。怎么就变成了考速度和运算。
教师总结套路,学生拼命狂练速度和准确率,虽然对数学能力提升没用,不过确实可以有效提高高考数学分数。
我在许老师的文章下面留言如下:
因为高考题目死板,还没有考就知道考什么。高考不是考数学思维,而是考运算和速度(熟练程度),所以简单重复,大量刷题可以提高成绩。如果拿你每天出的奥数题作为高考题,他们刷死都没用。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改变高考题目,题目出少一点,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出一些陌生题目,大家都没有见过也非常公平。现在的高考,不是一半题目有套路,是几乎全部题目都有套路。也不是学生总结套路,不是学生总结本质,这些都是教师做的,然后告诉学生,学生死记硬背,狂练运算准确度和速度就够了。高考是考教师而不是考学生,对落后地区的学生非常不公平,因为好教师都在大城市。
现在最可怜的是落后地区思维好的学生,得不到好教师的思维点拨。如果高考只考学生,他们是佼佼者。现在高考除了考学生,还考教师和家长。发达城市与经济落后城市除了教师差异,还有家长差异。发达城市的新人口学历高,财力足。
现在很好,国家实施双减,不让资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现在能进行高考试题改革,以考察学生思维为主,题目出少一点,出活一点,出新一点,让刷题者得不到实惠,让教师的套路起不到作用,那自然就不会有人去拼命刷题,双减也能真正落地。
现在双减,家长怕什么?怕我减别人不减,毕竟优秀的大学不多,资源有限。花时间拼命刷题能提高成绩,我不刷别人刷,结果别人把我刷下来。双减要从形式走向实际,任重道远,改革高考题目应该是一个有效途径。
定理证明是最好的习题,为什么现在的高考不考呢?证明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这种简单的初中课本题目做为高考题,我相信可以挂掉一大片高考考生。而现在高考函数大题都玩出花了,这些题目难度大,学生学会了对大学学习又没有帮助。大学里面用到的复数,极坐标,多项式,数论,图论,组合又不是高考重点考察内容。中学的任务不就是为大学做准备吗?高考不就是为了选拔出容易在大学学习的学生吗?
高考应该做到学生学什么,高考就考什么。教科书是全国统一的,大家都在学,以后的高考应该多考课本内容。学好课本就能提高成绩,谁还会去刷课本外面的题,双减不就落到实处了吗。
把学生从刷题转变成学习数学本质,研究课本题目,这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