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少年择高处立,中年就平处坐,老年向宽处行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经典观点 |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mingzhudz(读者)
其中,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一生都应奉行的三种境界:

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tcBjXg0JL2SSF9cTk3LcEPmhbW5EGJVJKInqEyCgKRfYNK0kmbGGa65IIlk05BDCMq7vy6ICOZHnxCcibTcUDkQ/640?wx_fmt=gif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除了立下无数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外,还留下了很多警句供后人借鉴。其中,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一生都应奉行的三种境界:
少年时,立志高远;
中年时,心态平和;
老年时,宽厚有度。
01
- 少年时,择高处立。
“读书做人首要的是立志,想想从古至今的圣贤豪杰,像你们这般大的时候在做什么?有什么学问?做成了多少事情?
现在你有哪一件事是可以和他比肩的……立下志向,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
左宗棠的儿女在他“择高处立”的教导下,从小便立志读书致学,个个博学多识、才华横溢。
正如冯梦龙所说:“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拥有远大志向,崇高理想,才能发掘人的潜能,彰显生命的价值。汉代经学家郑玄,在年少时便立下了“传承圣人之道”的志向。郑玄出生在一个败落的家族中,祖上三代都只是在乡间务农,但贫寒的家境却不能减退他志于学的热情。十二三岁时,他便能诵读并理解儒家的五经,后来更是终日沉湎于书卷之中,孜孜不倦地学习着知识。十六岁时,郑玄不但已经精通各种儒家经典,还通晓谶纬方术,擅长书法文章。十八岁那年,迫于生计和父母的压力,他不得不进入仕途。按理来说,得到上司赏识而平步青云的郑玄,应该会在官场上高歌猛进,走向人生巅峰。但在郑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在召唤:你想要的只是这功名利禄吗?你难道忘记了你当初的志向了吗?于是,郑玄为了自己心中最高的理想,毅然选择了辞官。郑玄在少年时,便立下鸿鹄之志,此生要将“传承圣人之道”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此后他便专心做学问、治经典,终成一代大儒。人在少年之时,选择不一样的高度,便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每个人都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在年少时,只有选择高处而立,才能有开阔的眼界,宏大的格局,最终成功到达理想的终点。我们如同深海里的鱼,为了抓住星光,才幻化出了双翼。只要志存高远,蚍蜉也能撼动大树,苔花亦能像牡丹一样绽放出光彩。少年人,当以志为翼,以云为衣,以天作床,不畏流离,闯荡一番,尽览人间旖旎风光。
02
-
中年时,就平处坐。
03
- 老年时,向宽处行。
人的一生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少年、中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
人的一生也很复杂,复杂到需要花掉全部岁月才能活得通透自然。莫言曾说,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人生之路曲曲折折,要想摆正位置,就要在不同阶段,做适合这个阶段的事。少年时,择高处立,志存高远,才能赏人生风光;中年时,就平处坐,平和淡然,才能品人生滋味;老年时,向宽处行,宽容有度,才能悟人生智慧。以上,与朋友们共勉。作者:作者:洞见·一梨,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明珠絮语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