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长育儿 |
分类: 学习方法 |
广东,去年10月一个周日,我的刚读一年级的学生正在阅读刚到货的图画书。当时已经到午饭时间。妈妈两次喊叫孩子吃饭,孩子几乎没听见。妈妈问我这时候咋办?我说“今天是周日,你不要管他,让他长时间阅读,他饿了会自己来吃饭。让他专注阅读。”
我目前辅导的全国各地的学生中已经有十多个小学生了,1~6年级的都有。这些孩子普遍存在问题是学习专注度和学习专注力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应该从孩子1岁开始培养,到小学4年级结束时应该基本培养完成。最迟也须要在6年级结束时培养完成。到了初中以后再想培养学习专注度和学习专注力几乎不太可能了。
1、学习专注度和学习专注力
通俗地讲,学习专注度是孩子们在看书写作业玩耍过程中投入的注意精力。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是表达专注度的名词。而学习专注力则是指孩子们在学习阅读写作业和玩耍过程中持续坚持的时间。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做一件事情持续时间越长,说明专注力越强,对将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越好。
2、学习专 注力的时间划分
专注力是指对做某一事物全神贯注的时间。孩子专注于某一事物应该是“一动不动”。包括眼睛看东西(含图画书),手玩耍物件,微笑对某一人或是玩具等。孩子年龄越小,专注某一事物的时间越短,年龄越大,专注于某一事物的时间越长。1~2岁专注于力一二分钟。3~4岁专注力四五分钟。5~6岁专注力10分钟左右。小学1~2年级10~15分钟,3~4年级20~40分钟。5~6年级40~60分钟。初中高中可以达到2小时。
目前我的学生中,还有个江苏高二女孩强迫症比较严重。正在调理中。
最要命的是,孩子学习不专注,几乎都是妈妈性格急躁强势、方法不当造成的,而妈妈们并不知道。
去年,酒泉的朋友跟我说,她5岁的儿子听见妈妈回家,就会立马钻到自己房间反锁门不让妈妈进屋。厌烦了学习。问我咋回事?我说你的教育方法可能错了。于是跟朋友讲了2个多小时的育儿方法。并于2019年10月15日写了一篇《
深刻理解:童蒙养正~~
——附2019年10月15日答酒泉朋友咨询对1~6岁幼儿培养的文章。
一周前,朋友跟我说5岁的儿子只要听到妈妈回家开门声,就会躲到自己的房间,把门锁上:拒绝妈妈教知识。教什么呢?识字和算术,也会教孩子诗词。儿子现在极度反感识字和算术,朋友担心儿子从小对学习产生逆反,很是担忧。请我讲授一下怎样育儿怎样不让孩子抵触?
朋友是一位知识女性。本科毕业,先在一所高中任化学老师,后调市食药监局工作。应该说,这样的经历和工作对培养孩子会特别重视,也会对孩子未来产生较高的期望值。
可怎么就把孩子养育的对学知识逆反了呢?应该是不懂得幼儿成长规律,用成人的思维灌输给孩子,揠苗助长,造成幼儿阶段就开始对学习逆反了。
按照约定,我们昨晚21:00开始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视频。
视频的时候,儿子在房间和爸爸大声对话不绝于耳。给我的印象是孩子“心态太不安静了”。由此得出的认识是朋友把“陪伴”理解有严重偏差。他们把陪伴当做长时间“近身”陪孩子玩耍、学习了。这样极容易造成孩子心态浮躁、缺失了专注度和专注力。
我们分三个关键部分讲解了幼儿阶段的育儿常识。
一、从幼儿开始要刻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专注度和学习专注力
学习专注度是指孩子对事物投入的注意力。幼儿阶段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无限的兴趣,专注度是天然产生的。不论是学习还是玩耍,都会全神贯注。
学习专注力是指孩子对事物的专注认识、学习、玩耍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我们希望孩子对任何感兴趣的事物的专注力能逐步做到越长越好。
学习专注度和学习专注力是从幼儿1岁就必须刻意培养的。这个持续时间从1岁到小学毕业。更严格地说,是从1岁到4年级结束是培养孩子学习专注度和学习专注力最佳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你不可再培养孩子的专注度和专注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专注度和学习专注力?很简单,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孩子在专注看小人书、画册,玩儿智力游戏拼图(非电子游戏)、在做自我活动时,家长不得随意“入侵”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活动空间,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影响孩子的专注度。让孩子“独处”尽情地看书学习和玩耍。
比如9月初,我接手了一位珠海1年级孩子的辅导工作。有天周休,孩子坐在地板上摆了一堆儿童画册,看的津津有味。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妈妈连叫两次孩子装作没听见,仍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看儿童画册。妈妈跟我告状问“该咋办?”我说随他去看,不要打扰,孩子饿了会自动找饭吃。今天是周休,我希望孩子能全神贯注看书时间越长越好。
我自己的儿子,即将读1年级前,我们就确定了“两个专心,一个不改”的教育原则。两个专心:专心学习专心玩耍。在孩子学习和玩耍时,绝不会受到家长的“入侵”。一个不改:孩子每天的作业须要家长签字。我们只管问作业完成了没有?把作业拿来看看,发现有错误时,我们会提醒孩子自己再检查一遍“有没有错误”?孩子就自我检查一遍。如果没有检查出错误我们也会签字。可想而知,我儿子的作业每天都几个大叉叉有点惨不忍睹。每次家长会老师都会不点名批评:有的家长不负责任,只签字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老师并不知道,我们的育儿原则是,明确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决不要指望爸爸妈妈能帮你。即便是书包,也是教给孩子自己怎样整理,自己背书包。该孩子自己干的必须自己干。但是我们并不是撒手不管孩子的学习:每周六上午雷打不动地会让孩子把一周的错题给我们讲讲。如果有某题讲的磕磕绊绊,我们会重新给孩子讲讲并做一遍。这样,不论升到哪个年级,孩子考试成绩都是年级顶尖的。
到了4年级,有天晚上我把孩子房间的门故意留了一个很狭小的门缝。观察孩子足有40分钟,孩子在看书。身子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小动作。我对孩子妈妈说:“这孩子专注度和专注力都养成了。不用操心了。”
在孩子学习和玩耍时,家长不“入侵”孩子的时空,给孩子“专注”的时间和环境,是培养孩子专注度和专注力的首要条件。陪伴,但必须给孩子“独处”的时空,这个时间越长越好。希望在小学阶段孩子能专注于某件事情达到2小时以上。
那些到了5年级以后学习时抖腿、抓耳挠腮、频繁起立、喝水、吃东西、扭屁股、揪头发、摔笔、东张西望等等毛病,全部是家长从幼儿开始总是“入侵”孩子独处时空引起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焦躁。学习好动养成的坏毛病。等你为此烦恼时,为时已晚!
二、 让幼儿四肢五官感受的都是美好才是育儿的正确方法
幼儿阶段他们的大脑发育非常快速,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像成人的思维程度。幼儿是用四肢和五官感知世界事物的。幼儿阶段对“有形”的事物特别敏感,而对抽象的“数”缺乏认知和兴趣,即感知远大于思维。家长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和方式去养育幼儿。
养育幼儿的原则是:嘴:享受说话的成就感;耳:感知悦耳动听的韵律;眼: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手:亲手编织童话般幻想。
所以,幼儿阶段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是:
1、嘴巴,唐诗宋词。享受说话的成就感。从1岁开始就要教孩子韵律感很强的唐诗宋词、儿歌。比如一首唐诗宋词,只管妈妈和孩子一起大声跟读(电子设备录制好唐诗300首、宋词300首、儿歌等)和朗诵。一首诗歌从跟读跟说到自己能记背下来连续(不要中断)80遍以上大声朗读,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也就是从跟读到记背朗诵达到80遍以上达成永久记忆的目的。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注意,妈妈只管和孩子跟读朗诵,千万不要教给孩子这首诗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词怎么解释。因为孩子还不能理解,你讲得多了孩子听不懂会逆反!孩子只对韵律好听感兴趣。
2、嘴巴,英语经典短文的阅读。选择英语短文的三个特点,一是短文务必是短语开篇;二是短文简短口语化,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三是富有幽默感和哲理。只管跟着录制好的英语短文大声朗读,直到记背住能大声背诵朗读。一首短文连续跟读朗读80遍以上。就会达成永久记忆出口成章。完成一篇,再接续下一篇,不要贪多。在跟读朗诵英语短文和口语语句时,千万不要给孩子解释这是什么意思千万不要试图使孩子理解短文和口语语句的意思。只管当做说话80遍以上朗读就是了。
3、熟读乘法口诀。连续跟读和朗读80遍以上就达成了永久不忘的目的。乘法口诀要像诗词一样大声朗读,千万不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2*6=12,不要数手指不要加减苹果,因为孩子对抽象的东西不敏感。只管80遍大声朗读到记背永久。不问意思。到了小学自然能懂并受益。
幼儿阶段是记忆力最佳的阶段。万不可失去这个阶段对记忆的培养。
4、耳朵、听,感知悦耳动听的韵律。儿歌、寓言、童话故事、高雅轻音乐、动物世界等等,妈妈每天给孩子阅读,配合电子设备的阅读。让孩子耳朵感受韵律和故事的美好。不需要解释,让孩子自我感知。
5、眼,每天能看到不同的色彩斑斓的世界。现在幼儿知识画册很多,足够孩子自己“阅读”了。当孩子专注“阅读”画册时,家长不得“入侵”,一是刻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度和专注力。二是孩子有自己的“童话般”的思维理解。如果孩子主动询问家长这是啥意思?家长再解释。
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公园、博物馆等去感知现实世界斑斓色彩,孩子会在阅读画册时自我比较认知。
6、手,让幼儿动手编制童话般的幻想。各种动物模型游戏、各种搭建积木、各种知识趣味性卡通片等等,让孩子在自己“独处”的时空里专注地建造自己的梦幻世界。家长不要干扰并“入侵”孩子独处的时空。陪伴决不是你可以随机随时“入侵”。专注度、专注力的培养,孩子自己幻想的培养,须要家长给孩子独处时空。而决不是你随时随地陪伴孩子玩耍。你随时随地陪伴着孩子玩耍,一是你在用成人的思维改造你的幼儿,没有幻想的世界非常可怕。二是你的随时随地陪伴会造成幼儿心态浮躁,极度不专注。
7、手,让最灵活的小手不要错失了乐器训练。幼儿一双灵巧的小手,对于乐器极度敏感和好奇,一定要从三四五岁时就要给孩子学一门乐器。我主张男孩学习小提琴、二胡、萨克斯、长笛等便携式乐器比较好。女孩学习高雅的钢琴、古筝、古琴等比较好。万一有的幼儿不愿意学习乐器,那好,我建议家长讲明道理强制孩子学习,以免长大后悔。
三、初入小学务必抓住最关键的要点。
1、第一关键是牢牢抓住《新华字典》的阅读。一是坚持每天一二页,甚至可以每天一二个字。默读,逐字逐句抠,把每个字词的三层意思:原本意思、引申意思、表达意思要抠懂。务必把每天学习的新字新词养成当即查字典的习惯。因为课本上对字词的解释远远不够。告诉孩子,小学阶段《新华字典》是你最好的老师。因为未来学习语数物化生史地政,一切学科都必须从阅读理解开始,而对字词的精准理解才是根本基础。我希望每一个小学生在结束小学时能把2本《新华字典》翻烂。
2、写字,确切地说是写硬笔字务必在小学阶段过关。写字,要先从字的间架结构学习开始,再到楷书,最后到行楷和行书,才能告一段落。因为我们日常应用的是行楷或行书。学习字的间架结构一般只需学习大概250个字就全会了。写字要从一二年级开始找专业老师训练。
为什么我不主张小学生先学习毛笔字?这样看家长把孩子往哪个方向培养?如果你为了日常应用和考试,当然必须是学习硬笔字。如果你想把写字当做艺术培养孩子书法家的方向,则你必须找专业专家测试孩子是否有艺术天才?没有艺术天份的人学习毛笔字,你写的再好,充其量就是个“写字工匠”而绝不会给字富有灵魂灵气。如果你的孩子具有艺术天份,学写毛笔字在大学毕业工作后学习根本不算晚,也会成为书法家。上学读书应用,我们还是实惠点,先学硬笔字。
3、作业书写务必培养规整。小学伊始家长就必须严格给孩子示范写作业的版式必须工整规整。比如已知、求、解、答,必须上下垂直;他们的“:”上下必须垂直;拖式子左边必须垂直;“=”宽窄长短必须一致。如有分式线,则分式线必须在“=”的中间位置;每行的行间距必须基本相同。等等。
习惯都是非常具体的。习惯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严格培养的。
育儿,让幼儿四肢五官感受的都是美好,而不是抽象。这才是育儿的正确方法。
——附2019年10月15日答酒泉朋友咨询对1~6岁幼儿培养的文章。
【育儿】让幼儿四肢五官感受的都是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