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研究学习方法的,持续研究35年了,解决最后一个问题“抗考场恐慌训练法”到2018年高考前的5月28日为标志时间,普适性、操作性极强的系统性学习方法已经完成。
研究学习方法的唯一目标是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脱离提升考试成绩或者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不能操作的所谓学习方法都是伪方法都是忽悠学生家长。光是鸡汤式说教,不能操作、不能提分的学习方法都是耍流氓。
我很注意全国研究学习方法的老师或名人专家的研究进程和内容,鲜有人把学习方法研究走到头。因为这是一条注定失败者占绝大多数,少有成功的道路。研究学习方法是一场硬仗,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终生的疲劳硬仗。
研究学习方法之初,我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关系会对孩子学习和考试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我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系统的时候,便开始在少量学生身上实验。当然把具有简单雏形的学习方法首先在我的孩子小学阶段就已经实验并获得基本成功。对外实验是从2011年开始的。第一个学生是吉林省实验中学的高考复读生赵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个学生是浙江诸暨中学2012高考生何*玥,不到两个月时间也获得了明显成功。随后有一段时间的总结。2013年6月28日开始在陕西渭南高级中学2014高考生甜甜实验,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鉴于上述辅导连续获得成功,我开始信心满满开始有点飘飘然了,开始承若保证提分。随后数年接手辅导的孩子每年都有一二个不提分。我才意识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亲子关系恶劣,再好的学习方法,孩子拒绝执行就等于零!
植竣妈妈就比我聪明智慧。
所谓聪明是指有好点子,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有灵性。所谓智慧是指有感知和辨识能力。
从植竣妈妈连续记录孩子成长的博客可以判断,这位妈妈非常用心,应该是从孩子还未出生就在学习积累教育孩子的知识。及至孩子出生后便有了明晰且正确的家庭教育思路。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孩子积极向上。我总结出来,就是和谐处理亲子关系,引导孩子三观正确,心态阳光平稳,把握准确孩子人生中的每一次拐点方向,积极面对学习的挑战和困难,并从素质教育上不缺失教育环节。这一套操作说起来容易,做得好实在太困难。
断断续续阅读植竣妈妈的博客已经六七年了,发现植竣妈妈没有走错过一步。一路走来18年把一个智商大众化的张植竣陪伴到北京大学。这正是植竣妈妈的聪明智慧过人之处。
按照张植竣年龄判断植竣妈妈的岁数也就是43岁左右吧。而我在这个年龄对学习方法的系统研究远远没有“系统入门”呢。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也犯过一个大方向错误。
说植竣妈妈很智慧,是她在QQ学习群的两句话。一是“只接受初二以下的孩子”。二是“不包孩子成绩”。
家庭教育关键是处理好亲子关系,把孩子三观引导正确,把心态养育平和阳光,积极面对学习的挑战和困难。做到了这些,应该不愁孩子的成绩。
为什么只接受初二以下的孩子?按照心理学分析孩子的成长过程,一般从初二开始孩子思想有发生质的变化,有了自己的思维,不论好坏,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再改变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不包孩子的成绩?因为家长水平参差不齐,性格迥异,亲子关系各式各样。园丁再好难使桌子腿发芽生根。
上述两点正是植竣妈妈的智慧成熟之处。
我是研究学习方法的,因为有了开始实验的几个孩子的巨大成功,加之浙江诸暨中学2012高考女孩何*玥的妈妈,在孩子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的7月13日跟我说:“先生,你的学习方法真的非常好。有这么好的学习方法,你应该推广,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你也可以收取点费用。”我就有点飘飘然了。在后来的接手辅导学生时公开承诺“保证提分”。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每年的学生都有一二个亲子关系非常差的孩子顶牛,拒绝执行我的学习方法。搞得我很“狼狈”。
按年龄植竣妈妈比我小了一代人,但是其聪明智慧成熟程度远比我强太多。
如果说植竣妈妈有什么不妥之处,应该是孩子考入北大后,这位妈妈有点高调了。如果不用“北大妈妈”一词,仍然沿用“植竣妈妈”网名,也许就不会招来这么多的非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