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孩子时间为什么不够用?

(2015-07-14 05:58:49)
标签:

高考中考

家长辅导

教育

分类: 学习方法
     遇到了太多的家长反映孩子写作业时间不够用,有的孩子每天完成作业都在23:30以后甚至凌晨1点。孩子睡眠长期处于不足状态,精神萎靡成绩不好。家长们归结为孩子写作业慢,干着急没办法。
     究其原因,写作业慢这个问题是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问题。
     一、学习理念问题:老师、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全部正确完成作业,导致孩子为了抠一道题占用了太多时间。作业错误多,挨老师批评,挨家长拉脸甚至训斥。孩子心理畏惧,为了正确完成作业而只能耗费大量时间,看似完成了,正确率还不错,但是考试成绩得分率与作业正确率相差甚远。孩子为了完成作业整天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好辛苦。
      前面我讲过,每个人都存在“接受知识障碍效应”。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会做的题快速完成,不会做的题先跳过去。有时间了再去抠这些不会的题,实在不能做对的题,把这道题所涉及的“包含几个知识点?都是哪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所涉及的条件和公式、定理、公理、定律、酸碱盐反应方程式等是什么?”清楚地列在纸上,这个用不了多少时间,但是思路很清楚了。第二天问老师问同学查书本等。并把这些题列入“接受知识障碍的知识”去管理。
      不要怕把不会题做错,不要一味地追求作业正确率。而是把会做的题迅速拿下,不会的题理清知识点后管理起来听老师讲解,这种效果远比死扣题耗费睡眠时间效果好得多。孩子做题慢,源于我们家长对作业正确率高而孩子产生畏惧有关。
      二、学习方法。如果说,在课堂上听懂科任老师讲解的知识是学习的基础;那么如何快速完成作业,筛选出“接受知识障碍的知识点”,并在考场上获得最佳分数则是学习方法问题。
解题的速度是如何练出来的?
     昨天学习了数学郭化楠老师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我们所有的学习知识都必须在考场上检验。作业正确率与考场得分率应该基本匹配,这点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留心统计,并帮助孩子找到不匹配的原因。
    我们的学生,绝不缺少做题量。对于大多数常规题目——也就是那种看起来就像是在辅导书、练习册、考试卷中见过多次类似条件、形式的题目。我们解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如下两步:
    1、根据题目识别匹配已经掌握的知识、题型、解法套路。
    2、按照问题类型具体应用解法进行计算。
    解题时间分为两部分:解题思路的思考和解答计算时间。一般,解题思路占四分之三,而解答时间仅占四分之一时间。孩子为什么作业速度慢立马看得很清楚。
    数理化大题,除了解题技巧外,须首先梳理清楚本题的知识点,然后再找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过程(即解题思路)。那种未分清楚知识点,混杂在一起直接思考解题技巧的思路往往会耽误时间。
    下面引用郭化楠老师一段话:
    大家速度的差别在哪里呢?答案是第一步。
     一个用1分钟解题的学生,和一个用3分钟解题的学生,他们在第二步的用时差距往往不到10秒钟,而剩下的时间都差在第一步了。说白了,告诉你怎么算,谁都会算,问题是没想到要这么算。这仅仅是一道小题的例子,如果是大题的话,学生彼此之间在第一步的差距可能会达到10分钟以上,而大多数同学纯做相同计算的用时差距不足10%。
     所以,所谓“计算慢”往往不是因为“计算”慢,而是因为“识别”慢。
     每个人都做过很多题,但是做题不能只是“做”而已,我们要去总结每次解题中所面对的相似条件与题目结构,然后去理解为什么采用对应的方法去解题,一旦遇见了新的题目形式结构,就把它纳入自己原有的“识别体系”中,再通过不断的做题去调整、修订、完善这个结构及其所对应的解法。所谓的“熟能生巧”,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知识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做题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解题熟练度不够,而这个熟练度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可以解决的,需要同学在解题中不断反思与总结。
      研究学习方法的目的,就是怎样把会做的题快速拿下,把不会的尽可能筛选出来,并管理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