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材料作文:
在一次对中小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讨厌的人向你求助,而且你能帮助他时,你会帮他吗?”持肯定回答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为什么将肯定回答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少?搜集相关资料,试写一篇议论文。
莫让膨胀的欲望挤走良善
在一次普通的中小学生抽样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而引发大家的深思,那个问题便是“当你讨厌的人向你求助,而且你能帮助他时,你会帮助他吗?”
若对问对象心怀感恩与向善,那么他不会迟疑半刻立马点下头;那么,倘若对问对象心胸狭隘和自私,那么他同样也会坚决摇头,而更多的是,处在摇摆不定的人,左右不了自己真实想法,既虚伪而又怕被孤立于他人。
人生在世,有太多利弊纠纷,从而引发出千万种爱恨情愁没有人可以很坚定地去将某件事某个人定位为世界上最讨厌的。这种话只有在还未成熟的幼童口中蹦出。韩寒曾在剧本中写道“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一句话切中要害让人折服随着物质需求越来越多但内心精神世界却愈来愈空虚的如今,我们表面光鲜但畏怕孤独,从而嫉妒那些看似同样光鲜甚至比自己更优虑的人,把他们的一举一动用自己的瞳孔放大,刻意揣摩他们的行为去找寻是否有半点会损害自己的蛛丝马迹。
反观,“孔融让梨”式教育让太多原本可以单纯无邪的人套上有礼貌的帽子,本身一个极其想吃梨但又更想获得表扬的小孩心不甘情不愿地将梨给了自己内心深处极其厌恶的人,只为那句“懂事”的表扬,同样的事例放到问卷调查上来估计那愿意帮助他人的大部分里还有很多的信不过情不愿的人吧。(立论错误)
欲望是个无底洞让人心生恐惧但又控制不了。有欲才会有动力,但太过膨胀的欲望会让人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让人对己给予他很多的世界不满,有了牢骚便要找一个靶子去攻击,便又有了心里所讨厌的人。
我所讨厌的人向我求助,并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解决,我会进行仇人分类讨论,若是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产生误会但又不致于相互吵架相互对立那么我会帮,但那人若是已经与我划分三八线,老死不相往来,遇难关头却低头向我求助,我也会冰释前嫌,La起袖子,帮上忙,但若那人求助时还心中带有一丝傲气,不好意思,没门。(这孩子率真)
套用达才文主任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欲望会随你自己的态度而变小变大,而良善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人之初,性本善,危难时刻,是兄妹的一定帮,还顺眼的人也一定帮,是仇人分类讨论。(真个性)
膨胀的欲望会挤走良善,让心向善,不随物欲横流而改变自己的本心。
评点:这是一份率真而立论出现偏差的作文。但这毕竟是学生内心真实的反应,没有大话假话和套作。起真话值得表扬,其立论值得推敲。
批改:
让宽容充满人间
宽容是一件小棉袄,把冻僵的心灵温暖复苏;宽容是一碗热面条,给化解怨恨的双方以营养;宽容是一双善良的援手,把滑倒泥坑的同学扶起。宽容化解了你所讨厌的人之间的矛盾,也快乐了自己的心情。缺失了宽容,人间便积累了怨恨,少了几分爱。(开篇点题)
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的教育,毁灭了人性的善良与宽容(段落分观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性从人之初的善良,逐步过渡到以利益为考量交往的心态。人生在世,有太多利益纠纷,从而引发出千万种爱恨情愁,你可以很坚定地去将某件事某个人定义为世界上最讨厌的。这种话只有在还未成熟的幼童口中蹦出。韩寒曾在剧本中写道“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是典型的利益至上的丑恶观点,但是被当今的媒体过度宣扬,毒害了不少青少年。随着物质欲望越来越多,人们内心精神世界却愈来愈空虚的如今,我们表面光鲜但畏怕孤独,从而嫉妒那些看似同样光鲜甚至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把他们的一举一动用自己的瞳孔放大,刻意揣摩他们的行为,去找寻是否有半点会损害自己的蛛丝马迹。去除利欲熏心的教育观点,回归人性善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教育理念刻不容缓。
大同世界,宽容与和谐,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精神追求(段落分观点)。汉末孔融让梨,传承上千年,中华民族就是有了与人分享与人共处的宽容教育,我们民族才逐步走向大唐盛世。“孔融让梨”的故事被我们世代传唱,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礼让宾客、共享繁荣的理念。也许,孔融小伙伴中有让他讨厌的,但是孔融仍然会把较大的梨分给那个讨厌的玩伴,借以冰释前嫌。本身一个极其想吃梨的小孩子,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下,将梨给了自己内心深处极其厌恶的人,这本身就宽容。同样的事例放到问卷调查上来,估计那愿意帮助他人的大部分学生,也会有的不心甘情愿的人,但是,与人为善,宽容别人,快乐自己的正确教育让孩子的心灵获得滋润。
当一个社会不懂得宽容别人,尤其是不会宽容自己讨厌的人占到大多数时,我们的社会必定出现不和谐(段落分观点)。讨厌别人多出于相互间利益的伤害,如果我们的教育和舆论多一份内省引导,我们就学会多一点宽容。永无休止地想获得最大利益是死心欲望作祟。欲望是个无底洞让人心生恐惧但又控制不了。有欲才会有动力,但太过膨胀的欲望会让人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让人对世界不满,有了牢骚便要找一个靶子去攻击,便又有了心里所讨厌的人。我不仅注意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觉帮助自己讨厌的人的比例在下降,同时注意到不愿意帮助自己讨厌的人的比例,从年龄段依次走高到可怕的40.2%、48.3%和63%!不懂得宽容别人,怨恨和报复就会更多,社会就不会安定。我们应该反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善良和宽容是发自内心的,也是相互作用的,因为人生中都需要帮助,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段落分观点)。只要别人需要帮助,哪怕是我讨厌的人需要帮助,只要他提出来,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我所讨厌的人向我求助,并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解决,我会进行仇人分类讨论,若是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产生误会但又不致于相互吵架相互对立那么我会帮;那人若是已经与我划分三八线,老死不相往来,遇难关头却低头向我求助,我也会冰释前嫌,撸起袖子,去果断帮忙;但若那人求助时还心中带有一丝傲气,我可能不会帮助。宽容是相互的。我们都需要被宽容,世界才多了几分快乐。
让爱充满这个世界,人们才感到快乐;让宽容嵌入我们的内心,当你我都需要帮助时,我们都会冰释前嫌,果断施以援手;让我们的世界少一些报复,多一点理解,我们的教育思想应该拨乱反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