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面走路要走人行道”微信讨论实录
(2023-06-11 07:54:41)分类: 健康快乐积极的老年 |
关于“外面走路要走人行道”•微信讨论实录
邙岭童2021-5-28
1.学府路大道;
4.工力所家属区。
情况2,一般通过的汽车很少。就没那么绝对了。早市买菜的人,全是走马路。有菜摊儿的地方,无人行道可走。没菜摊的地方,人们也多是走马路。
情况3,比如龙腾苑4区。与情况2相近。
情况4,集中供热以来,每年不拉煤了。现在的情况是:整个大院儿,无汽车通过。家属区的大路,实际都是“存车路”,不是“行车路”。例外是,偶尔进来一辆出租车而已。实际近似于“步行街”。这个情况很特殊。
这种情况之下,尽量走人行道,有利于安全。但要求“哪怕只是在小区里,也一定要在人行道上走”。
一是,不现实,每天锻炼时间,你若细看那些人怎么走,就可以知道这一点。居民在这里,是生活,不是路过。
二是,不自然。保证安全是绝对的。但不必要的约束,不利于心理放松与健康。
我的观点是;不要绝对化,确保安全前提下,顺其自然。
欢迎批评讨论。
维真:
@邙岭童您老人家出门一定要走人行道,躲着自行车和汽车!
曲桂芹:
老爸,这秘诀好
请针对我《关于“外面走路要走人行道”》中的论点,进行批评与讨论。
不要回避矛盾。
能把我的论点驳倒了,你的看法自然就可接受了。这样讨论才能深入进去。
维真:
@邙岭童把安全交给别人这就有问题
维真:
@邙岭童别人都在马路中间走不意味着那样就安全;没有人行道至少还应当靠边走;车少不意味着没车,作为司机我知道,车少时车会更开得更快;何况院里和二道街车一点不少,车来车往我知道,尤其是二道街,拥挤,司机经常需要很费劲地相互错车,这种时候顾及不到行人是会发生的,这一点您应该听一下经常走院内和二道街的司机怎样说,他们躲行人有多紧张;并不是只有拉煤车才不安全;自行车照样可以碰人,被自行车剐蹭到也会让人跌倒。
维真:
@邙岭童安全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靠谱,绝不能交给别人,指望别人不出问题
维真:
@邙岭童二道街早市时也正是交通出行高峰时,人、汽车、自行车交织在一起,还经常存在对面车相互错车,我见识过。这种时候,就更不安全,如果马路中间走,只能指望汽车司机和骑自行车的不出任何问题,指望没有万一,那可就是把安全交到别人手上。
维真:
@邙岭童对汽车驾驶来说,二道街,尤其早市时,是典型的复杂驾驶环境,不能指望司机都不出问题,尤其是新司机。
维真:
@邙岭童您应当多听听天天走这条路以及院里路的司机们怎样说,他们更有说服力
维真:
@邙岭童如果不是严重担心安全问题,我没必要跟您这事上过不去,对吧?我是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也知道二道街的环境,那种环境我开车都会捏把汗,我也见识过您怎样在街上走的视频,所以才有担心。
维真:
希望其他人对此也这里发表意见
维真:
@慧智@曲桂芹@迎凯@维明@淡茶幽香
维真:
你们有老司机,也有新司机,也都骑过甚至还在骑自行车,都发表下意见吧
邙岭童:
[语音]
维真:
@Cerberus晨晨了解院里和二道街状况,也可以发表下意见
维真:
[文件]
维真:
这个是张老师前面发的,我再转一下
维真:
[聊天记录]
维真:
这个是我私信老爸的,老爸《关于外面走路要走人行道》应当是是针对我这个私信在群里做的回复
维真:
如果跌倒了,造成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最怕的实际上是很长时间根本动不了,根本无法做康复锻炼。老年人骨折为什么更危险,就是因为动不了,只能卧床,很容易造成肺部感染。
维真:
我发的希望老爸一条一条认真看。@邙岭童
维真:
老年人骨折,最多的就是髋关节骨折。一旦髋关节骨折,要么手术,但手术即便大夫给做,同样容易并发为肺部感染。要么长期卧床不能动,等待自愈。
评论我都认真看而且下载。童
丑存权:
@维真我和迎凯关于此事已经和老爸面谈多年多次,上周六还在谈
维真:
@淡茶幽香嗯嗯好的!
迎凯:
针对老爸的几点回复:
1、情况2(学府二道街),二道街通行车辆并不少,尤其是早晚上下班时间,进出的车很多,有人行道可走就绝对要走人行道,这不是要求老爸这样做,我都是这样做的,至于老爸说的“没菜摊的地方,人们也多是走马路”,并不是多数人都在马路上走就是对的,即使99%的人都走马路,我们也应该不随波逐流的选择跟大帮走,而是坚决的选择走人行道。
2、情况4,工力所院里的情况并不是无汽车通行,而是车很多,所以家属区的大路也不是什么存车路,而是实打实的行车路,不存在是步行街的问题。
在小区里一定要走人行道并不是不现实的,如果大家都不走人行道,那还修人行道做什么,之所要修人行道就是要人车分离,同样跟二道街的情况一样,不是大家都走车行道就代表这种行为就是对的,相反的,我认为这种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还会个别人带来不方便,说的不好听些,就是“损人不利己”
我的观点跟老爸绝对不同,老爸就是保持“不要绝对化,确保安全前提下,顺其自然。”才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不是您认为安全就是绝对的安全的,意外都是在你认为绝对安全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就是我们这个年纪都反应不过来,更何况是老爸的年纪,所以为了不给意外发生的机会,请老爸出行的时候一定要走人行道。
所以我认为,无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要绝对的走人行道
维真:
“意外都是在你认为绝对安全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迎凯
维真:
必须把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叫“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要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定各自走各自的路。为什么各个国家都费尽心机地制定交通规则,就是要让大家可以做到各自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Cerberus:
二道街早市的时候我步行去的少,但的确人和商贩比较多,但是尽量能贴边走就贴边走吧,有人行道就走人行道。开车过二道街早市的时候基本都是强行挤过去的,这期间更容易有磕碰。至于院里,除了过道,绝对可以全程走人行道
张维明:
@邙岭童父亲,道理有千万种,但说有一条最重要:您的出行安全关系到全家的和谐,需要换位思考,您要求二姐他们有事随叫随到,那您就应该充分尊重她的意见,否则至少对她们是不公平的。。此外不能假设开车的都是有经验的,我们此前沟通过。
迎凯:
我每天早上 骑车走二道街最头疼的就是逛早市的人,在车行道上横冲直闯的,根本就不看车,就好像马路是他们家炕头似的。我在院里走路都是有人行道就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也是尽量贴边走。在二道街走路的时候,人行道上有摆摊的我就尽量贴边走,一旦人行道上可以走了,我是绝对是在人行道上走的,二道街在往外出行的时候,右侧人行道有时候会有车停着,所以我都是走左侧的人行道。
张维明:
”我在院里走路都是有人行道就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也是尽量贴边走” 我支持二姐这个观点。
维真:
我在咱院里走,都是尽可能走人行道,并且过道时会左右看车,跟在大马路上没差别。在二道街上也是尽可能走人行道,实在人行道没法走,也绝对会贴着路边走,同时不时回头看有没有汽车或自行车会挤到我。总之绝对不会在马路中间毫无顾忌地走走。
曲桂芹:
同意大家意见,在马路上我从来都非常谨慎小心,我从来都是走人行道的。开车的人,特别反感行人在马路中间晃荡,特别是那些从不看车,随意穿行的人,特别危险
曲桂芹:
我和大姐一样啊骑车只要是过十字路口,从来都下来推着走
迎凯:
咱院的很多人就是有这种情况,在车行道上晃悠,开车或是骑车的时候就怕这样的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左行或是右行,你还不敢按喇叭或是车铃,都是年岁大的,怕吓到出问题粘包,开车的人和骑车的人在咱们院绝对是弱势群体,这帮老头老太太实在是不敢惹呀
维真:
@曲桂芹没错啊!
张维明:
在马路中间晃悠的人,太欺负人了,不能忍
维真:
在北京这边,我发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基本都是年纪大的,年轻人普遍守规矩
丑存权:
珍爱生命!从遵守交通规则做起!利己利家!做为咱家成员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人文素养,都没必要讨论此事,对下一代也是个负面话题。
邙岭童:
好了。所有的评论,我都仔细看了、下载了。
接受大家的意见 : 从严掌握,在工力所家属区,有人行道处,一定走人行道。无人行道处,靠边走,密切注意车辆。
“咱院的很多人就是有这种情况,在车行道上晃悠,开车或是骑车的时候就怕这样的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左行或是右行,你还不敢按喇叭或是车铃,都是年岁大的,怕吓到出问题粘包,开车的人和骑车的人在咱们院绝对是弱势群体,这帮老头老太太实在是不敢惹呀”
“在北京这边,我发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基本都是年纪大的,年轻人普遍守规矩”
“道理有千万种,但说有一条最重要:您的出行安全关系到全家的和谐,需要换位思考,您要求二姐他们有事随叫随到,那您就应该充分尊重她的意见,否则至少对她们是不公平的。。”
等等,不一一列举。
以后我还会常拿出来看看,进一步搞通思想。
感谢迎凯、维真所做的沟通!感谢各位亲人耐心的劝导!
我以能有你们这样热爱亲人的晚辈,而感到欣慰!
好了。所有的评论,我都仔细看了、下载了。
接受大家的意见 : 从严掌握,在工力所家属区,有人行道处,一定走人行道。无人行道处,靠边走,密切注意车辆。
“咱院的很多人就是有这种情况,在车行道上晃悠,开车或是骑车的时候就怕这样的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左行或是右行,你还不敢按喇叭或是车铃,都是年岁大的,怕吓到出问题粘包,开车的人和骑车的人在咱们院绝对是弱势群体,这帮老头老太太实在是不敢惹呀”
“在北京这边,我发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基本都是年纪大的,年轻人普遍守规矩”
“道理有千万种,但说有一条最重要:您的出行安全关系到全家的和谐,需要换位思考,您要求二姐他们有事随叫随到,那您就应该充分尊重她的意见,否则至少对她们是不公平的。。”
等等,不一一列举。
以后我还会常拿出来看看,进一步搞通思想。
感谢迎凯、维真所做的沟通!感谢各位亲人耐心的劝导!
我以能有你们这样热爱亲人的晚辈,而感到欣慰!
维真:
@邙岭童说点感觉,当然或许可能让您老人家不高兴。我现在还记得我在出版社时有位老同事,正编审(相当于教授),副总编,专家,从来走路说话都是慢慢悠悠,上下班骑车也是慢慢悠悠,从来保持同一个慢慢悠悠节奏。骑车保持同一个慢慢悠悠节奏啥意思呢?意思是红灯时也照走不误,上下班路上经常碰到他,从来没见他红灯停过,并且从来都是照常慢慢悠悠不紧不慢闯红灯。后来我突然觉得,可能你们这代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没有需要统一遵守的法律、规则,有的只是意识形态、政治上的高压,政治上今天让这样你们就必须这样,明天又让那样你们就必须那样,需要敬畏的从来不是必须要普遍遵守的法律、规则。而现在年青一代不一样,他们从小就被要求必须遵守统一的法律和规则,尤其是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对他们来讲,遵守规则已经成了习惯,不需要问为什么。关于出去走哪条路的问题,最基本的道理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交通规则就是为保证安全制定并要求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现在年轻人普遍知道路权的概念,行人有行人的路权,就是走人行道、靠边走;自行车和汽车也有各自的路权;各行其道,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则,别人遵不遵守,或者自己方不方便,都不是可以不遵守规则的理由。当然,遵守交通规则,除了是社会强制性要求,更是为自己的安全,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咱不能对社会统一规则逆反、说不对吧。
迎凯:
@邙岭童
老爸,为了您的安全,为了全家人的幸福,希望您一定要说到做到哦!我会实时监督您的
维真:
北京确实是这样,在不该过马路的地方强行过马路、不管不顾闯红灯,基本都是年纪大的、甚至腿脚就不好的
曲桂芹:
或者是刚来北京的外地小城镇的,没有交通安全意识的。
维真:
@曲桂芹是的,也没有规则意识
谢谢3位的启发,已下载。
我发觉:过于自信,往往会堕入一个陷阱。
漠视规则就是一个陷阱。
刘锡荟跑着下楼,我当年觉得不是好事。弄得不好,我可能重蹈他的覆辙。
要从严掌握,严守规则,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外出走人行道,要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维真:
@邙岭童。会志今天忙哈,现在还没回家呢,估计没看微信。转达他前两天问过我的一句话哈,算是他的意见。前两天您老人家一直在发老年人怕摔倒的文章,会志看后就问我:“老爷子知道摔倒危害有多大,为啥还要在马路中间走?”
维真:
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已下载,谢谢!
茹
咱俩都是耳聋,现咱住的工力所家属院,道两侧都停满了车。所以所谓路中间很宰,尤其咱买菜时,是上班人开车上班时间。所以车较多。由于耳聋后面来车听不到。影响他们上班,或他们着急,从咱们身边插过。是很危险孩子们为了咱们的健康和咱家的幸福提出的看法。咱们一起执行吧!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