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鹰心牛劲

(2022-08-14 10:12:16)
分类: 成才的心理机制

                                     鹰心牛劲

                                     邙岭童2021-1-31

 

一. 引言

这是笔者在偃高讲座里提出的一个命题,引起青年朋友的浓厚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值得进一步探讨。

       狭义而言,是要把励志与实干结合起来。广义而言,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则涉及人生的诸多方面。本文探讨后者。

 

二. 做人

1.励志与实干

    青少年时期,必须高瞻远瞩、胸怀壮志,以后的每个时期,也得有不同的新的追求。 这是不断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同时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执着的实干精神。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期,做当时应做必做的事情。

两方面都必不可少。缺志向,会陷于平庸;缺实干,会流于空想。

2.通识与专才

民国时代,我国实行的是欧美的通识教育,52年院系调整以后,实行苏联的专才教育。改革开放时期,又回到通识教育。这是一个教训。

通识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人,专才教育培养的是国家建设的干部——工具。

       专才教育的专业,分的很细。所学与以后所用,难以相合。我一个朋友,学习矿山机械专业毕业,后来在偃高当副校长。

通识是基础,越宽越好。一定的专业技能,也不可或缺。否则,工作效率低下,更缺乏创造性。

3.开放性与自我保护

开放性是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信息、能源的交流。高开放性,是人的活力与创造性的源泉。

但开放性也不是越高越好,上述三方面的选择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平衡膳食的严格选择、垃圾信息的规避、开卷未必有益1等等,例子很多。

二者要统一起来。

4.理性与感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所谓间接性,指的是,指的是借助于其它事物的中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所谓概括性就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2]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态度决定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因而是直接产生的。

前者的标志是理性,后者的特征是感性。

二者同时存在。感性要接受理性的支配,这是高情人格的标志。

5. 实现价值与享受快乐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真善美。享受快乐,也应是人生的目的。

科学求真,能使人得到满足好奇心、求知欲的快乐。艺术求美,以鲜明的形象,为人们直接带来快乐。与人为善,更是高层次的快乐。

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充满了高层次的快乐。

实现价值与享受快乐,是的对立统一。

快乐当然与客观条件有关,但它更是一种心态。

                  

 

三.做事

 1. 意志与兴趣

在学习、研究、做事等各项活动中,都需要具备热情、勤奋、执着与韧性。这些东西的来源,一是坚强的意志力,二是对相关事物的兴趣。

前者是必要的基础,后者则是更为强大的内部驱动力。

许多杰出人才,对他们从事的事业,对达到痴迷的程度。这是兴趣强大作用的明证。

意志的作用,带有强制性。兴趣的作用则是自然的、自发的、没有限制的。

人生快乐,更来源于兴趣。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3]

       从大处着眼,才能有全局观点,看清事物的本质与发展方向,才不至于犯全局性的的错误。也才能虑事周到,预先筹划,提高统筹能力。

从小处着手,才能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把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做好,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部胜利。

既要有全局观点,又能作好具体工作。既抬头看路,又埋头拉车。

    3. 广交流与深交友

人际关系要开放些,交流要广泛,好处很大。其范围在轻老年阶段,达到最大。到高龄阶段逐渐缩小。所有的经常交流的对象,广义地说,都是朋友。

“知音难觅”、人生难得一知己,真能达到深交、神交的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像刘颖、刘锡荟、丁启文、卞云和等,是很宝贵的。

4. 布白与写字,结体与线条

这是书法艺术里人们关注的顺序。

展厅里你走近一幅作书,首先感知与关注的,是它的整体美。这是由精心设计的布白所形成的。当你按顺序看下去时,才是每一个字的艺术美。整体美、局部美兼顾,前者显得更为重要。

反复欣赏下去。对每一个字,第一印象是它的结体。然后才深入到线条、笔画。书法艺术抒情的主要手段是线条。但结体的它的基础。

 

                              四.做学问

    1. 博与精

博是基础,越宽越好。中西兼顾、文理兼通,是特色。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是创造性的重要源泉。

精是主攻方向,深入探索。这是目的,是出成果的地方。标志是,原创性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博而不精,一事无成;述而不作,夸夸其谈,均不可取。

    在文科,笔者不是专家,而是普及型的学习者、探索者、播种者,在几个方向都可以出点东西。专家朋友批评的洪水漫灌 恰是笔者的特色。

    2. 宏观思维与细观思维

宏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首先要从全球、从通史的高度看问题。着眼于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用实践标准来明辨是非。

细观思维,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作细致深入的分析。

    前者涉及是非问题,后者涉及明白问题。

二者缺一不可。但前者比后者,要重要一万倍。

    例子非常多,仅举一个就够了。江主席时期,我阅读过邓力群的万言上书。不愧是大笔杆子,引经据典,论证严密。立意是:改革开放的路线,我危及国家安全。能算是好文章?

       3.辩证法与逻辑学

辩证法:联系、发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既是法则、规律,又是认识方法。

它是由不完全归纳得到的,因而是或然的,不是必然的。但只要不把它当成死公式去乱套。而当成对于认识方法的提示,还是很有用的。因而不应否定。

逻辑学:概念、判断、推理、同一、排中、充足理由等。是表达的规则,也是来自实践。它是必须遵守的。否则就可能会胡说八道。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从政治上考虑的。实践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是根本的、最终的,但却不是唯一的。逻辑规则,也是一个标准。若违反它,不需实践检验,即可否定。

4. 探究与表达

这是研究问题的两个阶段。

目的不同。前者是探索未知,后者是报导结果。

方法有别。前者侧重于,从分析到综合。后者侧重于,从总览到分述。

前者探究,不厌其烦:表达,简洁明快。

5. 气势于严密

《赵孟頫怎么了?》初稿,身边的一位读者,读后脱口而出:既大气磅礴,又论证严密,挺喜欢!

简单一些的问题,简洁明快的短文就行了。复杂的问题,就得写长文了。

论证严密是基础,逻辑结构与链条,怎样铺陈,需要谋划清楚。表达又需要有气势,才能吸引读者,并具有感染的力量。

这二者是对立的。怎样统一起来呢?

笔者的办法是:下笔之前,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把论证严密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来。然后再下笔,沿着提纲的顺序,以演说的口气,落实到文字上来。

奥妙在于,提纲专心求真,下笔专心求美。互不干扰。

 

                 五. 结语

这算是在成才心理动机之下,人生感悟的文章吧。经验总结,普适性究竟有多大?不敢妄说。读者各取所需,也就是了。

 

参考文献

1.       邙岭童,怎样才开卷有益,http://blog.sina.com.cn/u/2896281044

2.       李铮等,普通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3.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含义是什么?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是什么意思-哈工成语网  http://www.hrg-hcwy.com/daquan/1447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