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烈推荐一本好书《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

(2016-08-16 08:06:54)
分类: 健康快乐积极的老年

热烈推荐一本好书《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1

          邙岭童2016-6-15

 

    失眠治疗90%-95%都在心理层面1    ,但是国内大医院,一般都没有正规的心理门诊。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自我诊治,就显得异常重要。这本书的出版,恰如一场及时雨,正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笔者精读以后的感觉是,作者具有丰富的相关医疗经验,所论内容,处处都贴近生活,能说到患者心里去,并直击要害,发人深思。原著系列图书销量破100万册,畅销近30年,也就毫不奇怪了。

    原著表达方式,简洁明快,信息密度大,散文化,感染力强。许多观点,石破天惊,读来醍醐灌顶。可以说,它是每一位患者的诤友,是相关领域里的经典。

其中有一些话,是需要认真反复琢磨,才能领会的。就像其它经典著作那样,面对它的读者,都会有一个由怕到爱的过程。

以下是原著内容的索引。其作用有二。一是浏览索引,引起你对的阅读兴趣。二是当你通读过本书以后,索引能使书中内容,便于查找,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就好比,给一群野马,带上了笼头缰绳一样。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内容索引

                 

保留原著的理论框架[1]。数字为页码

烦恼是失眠的直接原因  23

性格是容易烦恼的决定因素  23

多愁善感才是真凶  24

疑似失眠——获得了美好睡眠,却觉得自己睡得不好  24

失眠治疗90%-95%都在心理层面  28

 

第1章               失眠的意义——让你认识自己

不迎合别人,抛弃谁,也别抛弃自己  32

对过去,要放的下  37

自律神经失调  37

坦然接受睡不着 40

不勉强,不求出色,顺其自然  40

应有的满足 41

不强求出色 41

降低过高的期望,接受现实,心灵不透支  42,43

失败受伤如此,能活下去,够坚强,利导思维  44

曾经沧海难为水,珍惜当下  45

 

第2章            为何不安

问题靠解决,不靠压抑  51

欲求不满足 52

人生之路的反思  52

生活方式的反思  53

出人头地,引发失败  53

价值达成型,与愿望达成型 54

改变生存方式54

探索 55

让快乐压倒不快乐——阳光思维 55

为掩饰自卑而追求优越,是自我强迫 58

 

3 心质

自卑与优越感的冲突  62

不完美,犯错误,是现实,承认这些才能解放思想  63

孤独感  65

自我发现与认定66

心灵体质  67

放弃理想自我,回到真实自我,发展自己 69

过度在意、担心后果、心情紧张,导致失眠71

 

4 动机

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75,78

期望过高 76

自卑驱使追求优越感 77

失眠的根源在心情,烦恼的原因在生存方式、思维方式 78

压抑利己,囤积懊恼 79

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放着 80

不喜欢的人,请    果断PASS 81

 

5  人际关系

从糟糕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86-87

宽容失落 8889

不迎合88

朋友不在多,在好88

不怕被抛弃88

舍弃才能获得 89

不怕失眠才能有好睡眠89

你讨厌的人,直接拒绝 90-93

自嘲克服烦恼 92

媚众的野心 92

快乐的自我实现 93-95

对伤害者的对策 96-98

丢掉压抑,还原真实的自己98

 

6  成功

失眠者都是野心家  102

期望过高  102

自卑感催促野心  103

为他人,为功利  104

为自己,做想做的事 105

这不是倒退 105

目标降低到符合自己能量 107

自主选择,看清自己的能力 108

为自己的喜好而努力,与讨好他人 108

不为外来的目标 108

对自己的愤怒  109

要求过高  109

错在动因——名望 110

成功,不等于成人 110

不是接受外来的目标 111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112

鉴别方法  112

内心目标,无法舍弃 112

要最适合,不要最好 113

 

7 焦虑。不如意

因为欲念太重 116

意识过剩——越迫切越适得其反 116

想问题,助眠剂失效 117

不相信自己 117

对现在的生命不满意 118

自卑、不自知,导致不安  118

明知做不到,放不下 119

无视现实,导致孤立感119

只做力所能及,不虑后效 119

过于害怕失败120

对未来想象的恐惧 121

对恐惧,要发泄出来122

白天把问题处理好,睡前要关闭思考” 122

过于求全123

不可能事事如愿 123

因追求赏识而焦虑  124

问题在心理,不在实际 124

渴求高标准,做不完的事 125

追求完美导致恶性循环,自我失控 126

经常有没法做完的事,又必须睡着的日子 127

要求过高,跟工作量没关系 127

越想睡好越睡不着;不把睡眠当回事儿,反倒能酣睡 127

必须酣睡,是焦虑 128

过于强烈的愿望,是强迫性,必先解除 128

勒夏特列法则——因为睡觉的愿望过于强烈,所以才失眠。没有打算睡着反倒睡着了,特别想睡的时候却睡不着129

失眠以后,要思考自己130

焦虑的问题,要主动解决,不应压制130

自我控制欲过强,总也无法放松 132

承认有恐惧感,改变解释132

顺其自然133    

 

8 反省

不安是庸人自扰136

攻击性  137

软弱无力 137

内心纠结,引发身病 138

社会性成功与心灵自由 139

酣睡是自我实践的结果,心病还需心药医 139

要宣泄,不要压抑 140

从冲动到理智 140

小题大做,庸人自扰 140

安心并且心无牵挂才能睡着 141

外在动机,是不安的根源141

成功,却不安  142

换一种心态看问题 142

睡觉前一段时间,关闭思考 143

安心 143

带着快点睡着的焦虑而失眠 144

失眠恐惧症144

一点都睡不着,不真实  145

给失眠以不适当的重要性 146

消除情感的记忆 147

反思生活方式 148

不担心他人的评价 149

力所能及 149

赶紧睡,导致失眠149

睡前设置放松期 152

 

9 认识自己

理想化导致失眠 156

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157

失眠是心里有问题 158

自我排查与分析 159

有焦虑,是常态 160

压抑焦虑,不可取 161

顺其自然 161

不愉快的积累161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162

不迎合 162

不把小事放大 163

失眠告诉你的弱点 163

接受真实的自己 164

想得开 164

失败后反省  165

自卑的来源 166

认识自己的长处 166

与失眠共生 167

 

10 少想

失眠促进反思 170

从接收到反思 170

往回找原因 170

回到原点去找 170

自卑感172

为成功,还是为自己幸福 172

忍耐带来充实感 173

失眠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173

我有受苦的必要 173

面对真实的命运173

接受失眠,不自我责备 174

失眠时特性,是烦恼175

烦恼,无法放松,就失眠175

过渡估量失眠的痛苦 176

跟自己过不去 176

为活着而痛苦,是一种强迫性 177

过度重视的背后 178

过度重视,是错觉 179

恐惧的是,因失眠暗淡的生活 179

 

11  不求完美

急于入睡却害怕睡不着的心理妨碍了睡眠 182

今晚睡不着没关系,导致睡得香甜 182

不要无限放大失眠的后果 183

失眠的真正原因,不在实际,而在态度 183

关系不好,躲开即可 185

面对现实 185

改变生活方式 185

不觉察的愤怒 186

抑郁症是多发病 187

愤怒要及时表达 187

愤怒要宣泄 188

不要勉强忍受 188

做真实的自己,顺其自然 189

自我实现 189

释放愤怒 190

心灵放松 190

不要注意睡觉这件事情 191

接受建议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 191

玩乐转移的局限性 193   

做你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心情转换 194

不求完美 195

夸大事实,执着小事,因小失大 195

不夸大问题 196

事实不需要烦恼 196

白天尽量处理完 197

白天压着,晚上就跳出来 197

处理掉,不积累 198

以后怎样,以前怎样,都不想 198

 

12 做自己

失眠是自卑的表现 202

自卑的来源203

肯定自己,停止戒备 203

戒备心理的危害 204

自卑与优越感并存 205

业绩不会给你自信 205

没有归属感 205

家人的责任 206

贵发归属感 207

仿佛身陷敌营 208

要想治愈失眠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有能睡着的自信,并且不在乎失眠这件事情。211

每天只睡3小时却依旧健康的大有人在212

担心失眠带来的负面影响213

不为外界评价而活着 213

习惯性怀疑他人说的话 214

执念,虚荣214

 

             参考文献

1.       【日】加藤谛三著,孙谭玲译,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参考文献

2.       【日】加藤谛三著,孙谭玲译,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