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地区有许多灵泽王庙和昭泽王庙,感觉上他们不是兄弟至少是亲戚。而事实上两者毫无关联,一个在魔界,一个在神界,相隔不仅仅是朝代问题。
灵泽王是条龙,属于魔的范畴。生活在中国远古世界的龙等级严明,而且实行户籍管理制,即使混到龙王的级别也不例外。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五帝龙王分别是: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襄垣灵泽王庙是金代建筑风格,位于襄垣县西南十公里的夏店镇太平村东北,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呈长方形四合院,占地面积81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殿宇厢房计36间,以灵泽王大殿为中心,左右对称,依次有山门、乐楼、耳楼东西角殿、配殿、东西禅室。明清各代建筑为一体的宗庙建筑。该庙以大殿,东西配殿为最早,创建于金大安二年(1210)(前石檐柱题款),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五脊顶,屋顶极度平缓且出格深远,斗拱五铺作重拱双下昂并计心造,梁架为步梁对后三椽栿,通檐用三柱,整个殿内用材硕大,规范简洁,各构件金代风格非常明显,实属金代晚期民间古庙宇建筑现存之珍品。东西配殿为小二楼阁式,各存一间,角殿,禅室、乐楼山门,正座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

昭泽王原先是个本乡本土的后生。俗姓焦,名旺禄,唐代道士,唐懿宗咸通九年(868)七月初五日生于长乐乡司徒村(襄垣县城东北)。因能惩恶助善,呼风唤雨,享年三十有四,脱蜕仙升,葬城外将军坟。以后历代加封立庙祀之,后唐清泰二年(935)封灵侯爵,后晋天福四年(939)加封为显圣公,北宋宣和元年(1119)加封为昭泽王,元世祖时加封海渎王。
昭泽王庙已破旧不堪。位于襄垣县王桥镇到郭庄村的路边。庙为二进院落,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角殿、老君殿、土地殿等。正殿是供奉昭泽王的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梁架规整,为前搭牵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