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山冠饰篇(6羊头饰→玉冠饰)

(2025-06-16 07:29:33)
标签:

红山文化

羊头骨

羊头饰

水晶

女娲

红山冠饰篇  6羊头饰→玉冠饰

内容来自网络。

凌家滩玉冠饰简介

玉冠饰分为上部饰件和下部底座两部分。顶端饰件为 字形尖角,两端向内卷成镂空圈状;饰件底部与底座相连,之间形成弧边三角形镂空。底座略呈长方形,两侧束腰,上琢磨三条凹槽,两端各有一孔可与冠连缀。

玉冠饰,长6.6厘米宽3.6厘米厚0.3厘米,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红山冠饰篇(6羊头饰→玉冠饰)


从凌家滩玉冠饰的造型,几乎看不出与“羊头”的联系,如果比对“红山羊头饰,演变示意图”,就会清楚地显示出来,从1玉羊头→到2平角羊头饰,羊角变成躺平的“人”字,羊耳朵变成“横梁”,羊面简化为“半圆面”。 2平角羊头饰→到3高角羊头饰,“人”字头抬高了,“横梁”缩短了,仍然保留“半圆面”。 3高角羊头饰 再到4屋顶玉冠饰,“人”字头抬的更高了,只保留“横梁”,把“半圆面”舍弃了,已经完全看不出“羊头”的本来面目了。

 

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猎获羊的机会不多,羊肉虽然鲜美,但平时享用的机会不多,只有在节日、庆典、祭祀时才能一饱口福,当时羊比较珍贵,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久而久之,羊成了“吉祥物”。在节日、庆典、祭祀等场所有挂“羊头”的习俗,以烘托气氛,表示“吉祥”。…后来变成玉雕羊头,为了方便戴在头上,逐渐演变成“平角羊头饰”、“屋顶玉冠饰”,简称“玉冠饰”。

因不可抗力,部分红山先民迁徙到凌家滩地区,带着他们的信仰、农业知识、工匠技艺,当然包括高超的玉雕匠人,凌家滩玉冠饰的源头是红山文化,是对红山玉器制作的继承,凌家滩玉鹰、玉人、玉龙、玉版等等都是对红山玉器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平角羊头饰”是从“羊头骨”演化而成,角变的平直,耳朵变成“横梁”,羊面变成“半圆脸”。

 

(图1)红山文化玉雕“羊头骨”到“羊头饰”演变示意图。

红山冠饰篇(6羊头饰→玉冠饰)

我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小件。

 红山冠饰篇(6羊头饰→玉冠饰)


红山冠饰篇(6羊头饰→玉冠饰)

红山冠饰篇(6羊头饰→玉冠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